國際象棋奧林匹克
比賽由來
第一屆的國際象棋奧林匹克是非正式比賽。19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曾經有嘗試把國際象棋列入比賽項目,但因為分辨職業與業餘棋手問題,終告失敗。[1]當是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時,第一屆非正式國際象棋奧林匹克也在巴黎舉行。象棋奧林匹克結束當天,即1924年7月20日星期日,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簡稱國際棋聯)成立。[2] 國際棋聯在1927年籌辦第一屆正式象棋奧林匹克,於倫敦舉行。[1]最初象棋奧林匹克各屆相隔時間不定,有時每年舉行,這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比賽被迫中斷。1950年起,定期每兩年舉行一次。[1]
運動項目資格
國際奧委會1999年6月起承認國際象棋、圍棋為運動項目[3],並承認國際棋聯為這項目的國際單項體育聯會。[3][4][5][6] 國際棋聯作為國際奧委會的會員單位,遵行國際奧委會的規則,包括引入備受爭議的藥物測試。[7][8][9][10]國際象棋、圍棋會否成為將來奧運會項目,前景尚不明朗。至於國際棋聯舉辦的團體賽稱為「奧林匹克」,是歷史沿用下來,並不意味與奧運會有任何關連。
比賽
得到國際棋聯認可的國際象棋團體,都可以派出一隊參賽。(英國的四個構成國家及根西島分別各派一隊。)[1]每隊最多六名隊員,四名正式及兩名後備。(2008年德累斯頓比賽改為4+1 [11]。)[1] 初期比賽每隊都和其他所有隊伍作賽,但隨後隊伍漸多,如此已不可行。[1]於是,最初在比賽前先進行種子隊排名。[1]後來種子制被認定有某些缺點,1976年改為採用瑞士制。[1]
男子團體賽冠軍獎盃為Hamilton-Russell盃[1],由英國權貴Frederick Hamilton-Russell提供為1927年倫敦舉行的第一屆象棋奧林匹克獎盃。冠軍隊伍可以保存獎盃至下一屆比賽。女子團體賽冠軍獎盃為Vera Menchik盃,以第一位女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命名。
2008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在德國德累斯頓舉行。[12]2010年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在俄羅斯漢特-曼西斯克舉行。
歷屆男子賽
年份 | 賽事 | 地點 | 金 | 銀 | 銅 |
---|---|---|---|---|---|
1924年 | 第1屆(非正式) | 巴黎(法國) | 捷克斯洛伐克 31[13] | 匈牙利 30 | 瑞士 29 |
1926年 | 第2屆(非正式) | 布達佩斯(匈牙利) | 匈牙利 9 | 南斯拉夫 8 | 羅馬尼亞 5 |
1927年 | 第1屆 | 倫敦(英國) | 匈牙利 40 | 丹麥 38.5 | 英格蘭 36.5 |
1928年 | 第2屆 | 海牙(荷蘭) | 匈牙利 44 | 美國 39.5 | 波蘭 37 |
1930年 | 第3屆 | 漢堡市(德國) | 波蘭 48.5 | 匈牙利 47 | 德國 44.5 |
1931年 | 第4屆 | 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 | 美國 48 | 波蘭 47 | 捷克斯洛伐克 46.5 |
1933年 | 第5屆 | 福克斯通(英國) | 美國 39 | 捷克斯洛伐克 37.5 | 瑞典 34 |
1935年 | 第6屆 | 華沙(波蘭) | 美國 54 | 瑞典 52.5 | 波蘭 52 |
1936年 | 第3屆(非正式) | 慕尼黑(納粹德國) | 匈牙利 110.5 | 波蘭 108 | 德國 106.5 |
1937年 | 第7屆 | 斯德哥爾摩(瑞典) | 美國 54.5 | 匈牙利 48.5 | 波蘭 47 |
1939年 | 第8屆 |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 德國 36 | 波蘭 35.5 | 愛沙尼亞 33.5 |
1950年 | 第9屆 | 杜布羅夫尼克(南斯拉夫) | 南斯拉夫 45.5 | 阿根廷 43.5 | 西德 40.5 |
1952年 | 第10屆 | 赫爾辛基(芬蘭) | 蘇聯 21 | 阿根廷 19.5 | 南斯拉夫 19 |
1954年 | 第11屆 | 阿姆斯特丹(荷蘭) | 蘇聯 34 | 阿根廷 27 | 南斯拉夫 26.5 |
1956年 | 第12屆 | 莫斯科(蘇聯) | 蘇聯 31 | 南斯拉夫 26.5 | 匈牙利 26.5 |
1958年 | 第13屆 | 慕尼黑(西德) | 蘇聯 34.5 | 南斯拉夫 29 | 阿根廷 25.5 |
1960年 | 第14屆 | 萊比錫(東德) | 蘇聯 34 | 美國 29 | 南斯拉夫 27 |
1962年 | 第15屆 | 瓦爾納(保加利亞) | 蘇聯 31.5 | 南斯拉夫 28 | 阿根廷 26 |
1964年 | 第16屆 | 特拉維夫(以色列) | 蘇聯 36.5 | 南斯拉夫 32 | 西德 30.5 |
1966年 | 第17屆 | 哈瓦那(古巴) | 蘇聯 39.5 | 美國 34.5 | 匈牙利 33.5 |
1968年 | 第18屆 | 盧加諾(瑞士) | 蘇聯 39.5 | 南斯拉夫 31 | 保加利亞 30 |
1970年 | 第19屆 | 錫根(西德) | 蘇聯 27.5 | 匈牙利 26.5 | 南斯拉夫 26 |
1972年 | 第20屆 | 斯科普里(南斯拉夫) | 蘇聯 42 | 匈牙利 40.5 | 南斯拉夫 38 |
1974年 | 第21屆 | 尼斯(法國) | 蘇聯 46 | 南斯拉夫 37.5 | 美國 36.5 |
1976年 | 第22屆 * | 海法(以色列) | 美國 37 | 荷蘭 36.5 | 英格蘭 35.5 |
1976年 | 反奧林匹克 | 的黎波里(利比亞) | 薩爾瓦多 38.5 | 突尼斯 36 | 巴基斯坦 34.5 |
1978年 | 第23屆 |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 | 匈牙利 37 | 蘇聯 36 | 美國 35 |
1980年 | 第24屆 | 瓦萊塔(馬爾他) | 蘇聯 39 | 匈牙利 39 | 美國 35 |
1982年 | 第25屆 | 盧塞恩(瑞士) | 蘇聯 42.5 | 捷克斯洛伐克 36 | 美國 35 |
1984年 | 第26屆 | 塞薩洛尼基(希臘) | 蘇聯 41 | 英格蘭 37 | 美國 35 |
1986年 | 第27屆 | 杜拜(阿聯酋) | 蘇聯 40 | 英格蘭 39 | 美國 38 |
1988年 | 第28屆 | 塞薩洛尼基(希臘) | 蘇聯 40.5 | 英格蘭 34.5 | 荷蘭 34.5 |
1990年 | 第29屆 | 諾威薩(南斯拉夫) | 蘇聯 39 | 美國 35.5 | 英格蘭 35.5 |
1992年 | 第30屆 | 馬尼拉(菲律賓) | 俄羅斯 39 | 烏茲別克斯坦 35 | 亞美尼亞 34.5 |
1994年 | 第31屆 | 莫斯科(俄羅斯) | 俄羅斯 37.5 |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 35 | 俄羅斯 II 34.5 |
1996年 | 第32屆 | 葉里溫(亞美尼亞) | 俄羅斯 38.5 | 烏克蘭 35 | 美國 34 |
1998年 | 第33屆 | 埃利斯塔(俄羅斯) | 俄羅斯 35.5 | 美國 34.5 | 烏克蘭 32.5 |
2000年 | 第34屆 |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 俄羅斯 38 | 德國 37 | 烏克蘭 35.5 |
2002年 | 第35屆 | 布萊德(斯洛文尼亞) | 俄羅斯 38.5 | 匈牙利 37.5 | 亞美尼亞 35 |
2004年 | 第36屆 | 卡爾維亞(西班牙) | 烏克蘭 39.5 | 俄羅斯 36.5 | 亞美尼亞 36.5 |
2006年 | 第37屆 | 都靈(意大利) | 亞美尼亞 36 | 中國 34 | 美國 33 |
2008年 | 第38屆 | 德累斯頓(德國) | 亞美尼亞 19 | 以色列 18 | 美國 17 |
2010年 | 第39屆 | 漢特-曼西斯克(俄羅斯) | 乌克兰 19 | 俄罗斯 18 | 以色列 17 |
2012年 | 第40屆 |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 亚美尼亚 19 | 俄罗斯 19 | 乌克兰 18 |
2014年 | 第41屆 | 特罗姆瑟(挪威) | 中国 19 | 匈牙利 17 | 印度 17 |
2016年 | 第42屆 | 巴库(阿塞拜疆) | 美国 20 | 乌克兰 20 | 俄罗斯 18 |
2018年 | 第43屆 | 巴统(格鲁吉亚) | 中国 18 | 美国 18 | 俄罗斯 18 |
2022年 | 第44屆 | 清奈(印度) | 乌兹别克斯坦 19 | 亚美尼亚 19 | 印度 18 |
*1976年蘇聯及其他共產國家因政治原因比賽。
团体总排名
以下为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历史上的男子赛事团体总排名(不包含非官方赛事),金牌数相同时则比较银牌数,银牌数也相同时则比较铜牌数:
排名 | 国家 / 地区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总计 |
---|---|---|---|---|---|
1 | 蘇聯 | 18 | 1 | 0 | 19 |
2 | 美國 | 6 | 6 | 8 | 20 |
3 | 俄羅斯 | 6 | 3 | 3 | 12 |
4 | 匈牙利 | 3 | 7 | 2 | 12 |
5 | 亞美尼亞 | 3 | 1 | 3 | 7 |
6 | 烏克蘭 | 2 | 2 | 3 | 7 |
7 | 中國 | 2 | 1 | 0 | 3 |
8 | 南斯拉夫 | 1 | 6 | 6 | 13 |
9 | 波蘭 | 1 | 2 | 3 | 6 |
10 | 德國 | 1 | 1 | 1 | 3 |
11 | 1 | 1 | 0 | 2 | |
12 | 英格兰 | 0 | 3 | 3 | 6 |
13 | 阿根廷 | 0 | 3 | 2 | 5 |
14 | 捷克斯洛伐克 | 0 | 2 | 1 | 3 |
15 | 以色列 | 0 | 1 | 1 | 2 |
瑞典 | 0 | 1 | 1 | 2 | |
荷蘭 | 0 | 1 | 1 | 2 | |
18 | 0 | 1 | 0 | 1 | |
丹麥 | 0 | 1 | 0 | 1 | |
20 | 印度 | 0 | 0 | 2 | 2 |
西德 | 0 | 0 | 2 | 2 | |
22 | 保加利亚 | 0 | 0 | 1 | 1 |
爱沙尼亚 | 0 | 0 | 1 | 1 | |
总计(共23个国家 / 地区) | 44 | 44 | 44 | 132 |
个人成绩排名
以下为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历史上公开组别棋手的个人成绩排名:
排名 | 棋手 | 国家 | 参赛数 | 总局数 | 胜 | 平 | 负 | % | 奖牌 | 奖牌数 |
---|---|---|---|---|---|---|---|---|---|---|
1 | 米哈伊尔·塔尔 | 蘇聯 | 8 | 101 | 65 | 34 | 2 | 81.2 | 5 – 2 – 0 | 7 |
2 | 阿纳托利·卡尔波夫 | 蘇聯 | 6 | 68 | 43 | 23 | 2 | 80.1 | 3 – 2 – 0 | 5 |
3 | 提格兰·彼得罗相 | 蘇聯 | 10 | 129 | 78 | 50 | 1 | 79,8 | 6 – 0 – 0 | 6 |
4 | 艾萨克·卡什丹 | 美國 | 5 | 79 | 52 | 22 | 5 | 79.7 | 2 – 1 – 2 | 5 |
5 | 瓦西里·斯梅斯洛夫 | 蘇聯 | 9 | 113 | 69 | 42 | 2 | 79.6 | 4 – 2 – 2 | 8 |
6 | 大卫·布龙斯坦 | 蘇聯 | 4 | 49 | 30 | 18 | 1 | 79.6 | 3 – 1 – 0 | 4 |
7 | 加里·卡斯帕罗夫 | 蘇聯 / 俄羅斯 (1) | 8 | 82 | 50 | 29 | 3 | 78.7 | 7 – 2 – 2 | 11 |
8 | 亚历山大·阿廖欣 | 法國 | 5 | 72 | 43 | 27 | 2 | 78.5 | 2 – 2 – 0 | 4 |
9 | 米兰·马图洛维奇 | 南斯拉夫 | 6 | 78 | 46 | 28 | 4 | 76.9 | 1 – 2 – 0 | 3 |
10 | 保罗·凯列斯 | 爱沙尼亚 / 蘇聯 (2) | 10 | 141 | 85 | 44 | 12 | 75.9 | 5 – 1 – 1 | 7 |
11 | 叶菲姆·盖勒 | 蘇聯 | 7 | 76 | 46 | 23 | 7 | 75.6 | 3 – 3 – 0 | 6 |
12 | 詹姆斯·塔尔杨 | 美國 | 5 | 51 | 32 | 13 | 6 | 75.5 | 2 – 1 – 0 | 3 |
13 | 鲍比·菲舍尔 | 美國 | 4 | 65 | 40 | 18 | 7 | 75.4 | 0 – 2 – 1 | 3 |
14 | 米哈伊尔·博特温尼克 | 蘇聯 | 6 | 73 | 39 | 31 | 3 | 74.7 | 2 – 1 – 2 | 5 |
15 | 谢尔盖·卡尔亚金 | 烏克蘭 / 俄羅斯 (3) | 5 | 47 | 24 | 22 | 1 | 74.7 | 2 – 0 – 1 | 3 |
16 | 萨洛·弗洛尔 | 捷克斯洛伐克 | 7 | 82 | 46 | 28 | 8 | 73.2 | 2 – 1 – 1 | 4 |
- 注释
参见
- 女子国际象棋奥林匹克
- 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
- 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
参考文献
- Brace, Edward R., , Hamlyn Publishing Group: 64, 1977, ISBN 1-55521-394-4
- FIDE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Bill Wall. Retrieved 2 May 2008.
- Recognized Sports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IF) for ch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 FIDE - Uniting the Chess Wor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ID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 ARISF Memb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sociation of Recognized IOC International Sports Federation. Retrieved 2 May 2008.
- Complete FIDE Anti-Doping Docu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IDE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2 May 2008.
- Controversy over FIDE doping chec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hessBase.com Retrieved 2 May 2008.
- The Insanity of Drug Testing in Ch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Jeremy Silman Retrieved 2 May 2008.
- Chess Olympiad in Dresden 2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hinaorbit.com Retrieved 2 May 2008.
- FIDE submits regulation changes for Chess Olympi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ide.com
- Chess Olympiad Dresden 20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resden2008.de
- 国家后的数字是最后积分
外部連結
- FIDE Handbook: Chess Olympi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IDE Official website
- FIDE Handbook: Children`s Olympi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IDE Official website
- OlimpBase: the encyclopaedia of team che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descriptions and results of each Olympiad
- Dresden 2008 - official 38th Chess Olympiad site
- The Sport of Chess - Part II chess4e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