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頂埔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坪頂埔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坪頂埔庄」,隸屬於竹北二堡。該庄西及西北與鳳山崎庄為鄰,北與番仔湖庄為鄰,東北邊為糞箕窩庄,東南邊及南邊為枋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新竹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坪頂埔」大字,隸屬於新竹州新竹郡湖口庄,大字下有「上坪頂埔」、「下坪頂埔」小字名[2]。
交通
縣道117號是新豐埔和至香山內湖的道路,大致以東北-西南走向經過坪頂埔地區西北部邊界地帶,向東北可前往番子湖、老湖口、新湖口、新豐後湖並止於省道台15線路口,向西南轉東南再轉向南可前往六家、埔頂、新竹市區、香山等地。
參考文獻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 《新竹縣湖口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