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護之
經歷
三次北伐
垣護之家族留在北方,祖父垣敞在前秦任職,後入後燕,並隨南燕建立者慕容德遷到青州。劉裕滅南燕後,垣護之伯父垣遵及父親垣苗逾城歸降,其家族才南歸晉廷。垣護之年少時倜儻,不拘小節,雖然矮小醜陋,但有氣魄和才幹,堅強果敢。在晉時曾於義熙十一年(415年)跟隨劉裕征伐司馬休之,又當過世子中軍府長史,兼行參軍。劉裕篡晉建宋後,垣護之補奉朝請。宋文帝即位後以垣護之為殿中將軍。元嘉七年(430年),宋文帝發起北伐,垣護之隨北伐主帥到彦之北進,但到冬季面臨北魏反擊,戰事失利,到彦之就想要撤退回師,垣護之寫書進諫反對撤退,並建議派竺靈秀入援滑臺(今河南滑縣)以助守將朱脩之,到彥之則領大軍直進河北,逼令虎牢、洛陽的魏軍撤走,力諫不要放棄兵力無損、糧食充足及漕運暢通的青州土地[1]。可是到彦之不採納,撤退時丟棄了大量軍需品,造成大量物資損失。宋文帝卻欣賞垣護之所諫,讓他補江夏王劉義恭的征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後又補衡陽王刘义季的征北長流參軍,遷任宣威將軍、鐘離太守[2]。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垣護之隨王玄謨北伐,玄謨進攻滑臺時,護之率領百艘小船作為前鋒,進據在滑臺西南一百二十里的石濟(今河南延津縣東北)。至冬季,王玄謨仍無法攻克滑臺,相反魏太武帝率領的援軍將趕到,垣護之又馳書勸王玄謨請急攻。可是王玄謨並不聽從,最終北魏援軍擊敗圍城宋軍,玄謨連垣護之也未及通知就敗返碻磝(今山東茌平縣西南)。當垣護之知道時,魏軍已經盡數俘獲玄謨的水軍大船,並在用三重鐵鏈連起船隻,意欲斷絕護之歸途。不過,護之乘著河水迅急順水而下,每至鐵鏈時都用長柯斧砍斷,最終成攻突破封鎖,只損失了一隻小船。隨後垣護之轉與申坦據守清口(今山東梁山縣东南)[3][2]。
北伐結束後,垣護之轉當江夏王義恭的驃騎戶曹參軍,戍淮陰(今江蘇淮陰),加建武將軍,領濟北太守。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發動第三次北伐,垣護之率二千兵隨冀州刺史張永攻碻礉。當時垣護之先佔據委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魏杜道儁及伏連來支援,受阻於垣護之而被逼東走。後節度諸軍旳蕭思話派遣護之到梁山(今山東梁山)迎軍,護之憑險抵抗魏將韓元興所率的精銳騎兵,並斬殺他的都軍長史和數十士兵,逼令韓元興撤退。不過,碻磝久攻不下,思話即將退兵,卻騙護之說沈慶之援軍將至,讓他在濟口建橋。護之揣摩到他的意思,立即就分遣沒軍籍的壯丁去作,而不久思話撤退,就命護之率軍到乞活堡防備追兵[2]。
助平內亂
元嘉三十年春(453年),劉劭弒父即位,護之的駐屯地移往歷城(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不久武陵王劉駿起兵討伐劉劭,護之率領部下馳赴。同年劉駿即位,是為宋孝武帝,為嘉獎垣護之,任命他督冀州青州之済南楽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寧遠将軍、冀州刺史。孝建元年(454年),南郡王劉義宣等人起兵反抗孝武帝,垣護之妻弟兗州刺史徐遺寶亦參與,並寫信勸護之加入。護之派使者向孝武帝報告,接著就留兒子垣恭祖守歷城,自己親率步騎兵進攻徐遺寶所在的湖陸(今江蘇沛縣北)。護之經過鄒山(今山東鄒山)時擊破遺寶的兵戍,還未到湖陸六十里,遺寶就焚燒城池西走,轉投豫州刺史魯爽。垣護之接著獲徵召為游擊將軍,派到沈慶之那裏參與討伐魯爽,並加輔國將軍。四月,魯爽被殺,垣護之轉在柳元景率領下進攻臧質及劉義宣的聯軍,出鎮新亭(今江蘇南京南)。當時王玄謨正率軍於梁山(今安徽和縣南)與義宣等相持不下,玄謨以對方兵強而急欲增援,孝武帝於是命元景等人進兵南州(姑孰,今安徽當塗縣),垣護之所率水軍首先出發,到達時即遇到來襲的龐法起,並大敗對方。其時王玄謨寫信給柳元景以西壘失陷,僅守東壘,兵力懸殊為由請求退守姑孰,元景不准並打算率領全部軍隊支援梁山。垣護之就建議元景分派軍隊去支援,元景認同其計策,於是給護之精兵,由他入援梁山。垣護之到後看見對方船艦多而密集,於是向玄謨獻以火攻,最終垣護之在兩軍交戰時派隊主張談等人去燒船,將船都燒毀,共波及劉義宣的船,令敵軍崩潰[4]。垣護之接著率兵追擊餘眾,直至到江州治所尋陽(今江西九江),因朱脩之攻下荊州治所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而退兵。同年八月壬申(9月15日),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甯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益陽縣侯,食邑千戶[5][2]。
屢歷邊郡
孝建二年十一月甲午(455年12月1日),垣護之改督青冀二州諸軍事、甯遠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歷城[6]。明年,進號甯朔將軍,又進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軍事。當時孝武帝認為以歷下是要害之地,想將移青州治所也轉移到歷城,很多人都不同意,但垣護之表示青州一直都不是北魏的目標,反而每次侵擾都會取道歷城,認同青冀二州並鎮歷城之舉;又表示歷城接近黃河能更好招納歸順者及宣揚宋廷威風。最終孝武帝還是決定移鎮[2]。
大明三年(459年),垣護之獲徵召為右衞將軍,在南歸建康(今江蘇南京)途中正正遇上竟陵王劉誕於廣陵(今江蘇揚州市)起兵,垣護之就立即帶領部曲加入沈慶之的討伐軍中。同年,劉誕起兵被平定後,護之改任西陽王劉子尚的撫軍司馬、臨淮太守。大明四年(460年),以使持節督豫司二州諸軍、輔國將軍出任豫州刺史,兼淮南太守。不久又受命在沈慶之節度下討伐西陽蠻。大明七年(463年)因罪被免官[2]。
性格特徵
垣護之雖善戰,但為人貪斂。任征北行參軍、北高平太守時就因為私帶違禁物而被繫於尚方,很久才得寛恕。孝建二年(455年),剛於上一年討平劉義宣的他就因論功挾私而遭免官。至任豫州刺史時又因聚斂太多,收了大量賄賂而被下獄免官[2]。
家庭
祖父
- 垣敞,前秦長樂國郎中令、後燕車騎長史
父亲
- 垣苗,南燕京兆太守;晉太尉行參軍;宋屯騎校尉
兄弟姐妹
- 垣詢之,護之弟,官至積弩將軍,討劉義宣時戰死
- 垣諒之,宋北中郎府參軍
夫人
- 高平徐氏,刘宋辅国将军、兖州刺史、益阳县侯徐遗宝姐姐
子女
- 垣承祖,護之子,嗣爵。
- 垣恭祖,護之次子,勇猛果敢,有護之之風。宋梁、南秦二州刺史
- 垣襲祖,護之子,淮陽太守,被宋孝武帝所殺
參考書目
- 《宋書·垣護之傳》載諫文:「外聞節下欲回師反旆,竊所不同。何者?殘虜畏威,望風奔迸,八載侵地,不戰克復。方當長驅朔漠,窮掃遺醜,況乃自送,無假遠勞。宜使竺靈秀速進滑台助朱修之固守,節下大軍進擬河北,則牢、洛游魂,自然奔退。且昔人有連年攻戰,失眾乏糧者,猶張膽爭前,莫肯輕退。況今青州豐穰,濟漕流通,士馬飽逸,威力無損。若空棄滑台,坐喪成業,豈是朝廷受任之旨。」
- 《宋書·垣護之傳》
- 《宋書·沈慶之傳》:「玄謨自以退敗,求戍碻磝,斌乃還歷城,申坦、垣護之共據清口。」
- 《宋書·臧質傳》:「義宣遣劉諶之就質,陳軍城南。玄謨留羸弱守城,悉精兵出戰,薛安都騎軍前出,垣議之督諸將繼之。戰良久,賊陣小拔,騎得入。劉季之、宗越又陷其西北,眾軍乘之,乃大潰。因風放火,船艦悉見焚燒,延及西岸。質求義宣欲一計事,密已出走矣。質不知所為,亦走,眾悉降散。」
- 《宋書·孝武帝紀》:「八月壬申,以游擊將軍垣護之為徐州刺史。」
- 《宋書·孝武帝紀》:「十一月甲午,以大司馬垣護之為青冀二州刺史」孫虨《宋書考論》:「護之不得為大司馬,蓋大司馬僚佐也。護之傳並脫。」
- 《南史·垣護之傳》:「明年,起為太中大夫,未拜,以憤卒。」
- 《南史·垣榮祖傳》:「伯父豫州刺史護之子襲祖為淮陽太守,孝武以事徙之嶺南,護之不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