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猿
埃及猿(Aegyptopithecus),又稱曉猿,是一種早期的狹鼻小目,將人猿總科及舊世界猴分支的時間推前。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古埃及猿(A. zeuxis),是生存於3020-2950萬年前的漸新世中期。牠有點像現今的新世界猴,大小與吼猴接近。埃及猿化石主要在埃及被發現[1],是始新世化石及中新世人猿總科之間重要的連結。
埃及猿属![]() 化石时期:漸新世中期,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灵长目 Primates |
科: | †原上猿科 Propliopithecidae |
属: | †埃及猿属 Aegyptopithecus Simons, 1965 |
模式種 | |
古埃及猿 Aegyptopithecus zeuxis Simons, 1965 |
形態
埃及猿的上顎及下顎齒式都是2:1:2:3,下顎臼齒向後逐漸變大。臼齒可以製造割裂式的剪力,可以將食物剪成碎片。牠的犬齒是兩性異形的,牠的下頜升支相對的闊。眼臉部是源自背部及相對較細小,可見牠們是白天活動的。牠有一些眶後間距。埃及猿的眶間距很大,像疣猴亞科般。
較年長的個體會發展矢狀嵴,並伸展至眉嵴。埃及猿像闊鼻小目般有一個聽覺區,沒有骨管,鼓膜與氣門片的側面融合。埃及猿的腦部相對於簡鼻亞目較細小,顱腔只有約30立方厘米。其腦部與原猴亞目比較較為進化,因為牠有著擴大了的視覺皮層,較細小的嗅球及中央溝。
肱骨較喜歡懸吊的靈長目為纖幼,並擁有一些已滅絕人猿總科的特徵,如較大的內上髁骨及較闊的滑車。[2]埃及猿有尺骨,與已滅絕的紅吼猴相似。
埃及猿的腳骨有可以抓東西的拇趾。牠們平均重6.7公斤,並有一些簡鼻亞目的特徵,如融合的顎及冠聯合及眶後骨封閉等。
連動及分佈
根據埃及猿的顱後的第一中骨及距骨形態,最有可能是四足攀樹的。
參考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