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聯邦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聯邦或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联邦(英語:)[3]是1952年9月15日由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组成的一个君主制联邦,这一联邦根据联合国决议达成,在1952年9月15日至1962年11月15日存在,在1962年正式因埃塞俄比亚强行把厄立特里亚合并为一个省而终止。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联邦 | |||||||||||
---|---|---|---|---|---|---|---|---|---|---|---|
1952年—1962年 | |||||||||||
格言:"埃塞俄比亚向神伸手" | |||||||||||
国歌:Ityopp'ya Hoy[1] 快樂起來吧,埃塞俄比亚 | |||||||||||
![]() ![]() 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聯邦的地圖位置 位於非洲之角 | |||||||||||
首都 | 亚的斯亚贝巴与阿斯馬拉 | ||||||||||
常用语言 | 阿姆哈拉语 提格雷尼亚语[2] 阿拉伯语[2] | ||||||||||
政府 | 共主聯邦 | ||||||||||
埃塞俄比亚皇帝 | |||||||||||
• 1952-1962 | 海尔·塞拉西一世 | ||||||||||
埃塞俄比亚首相 | |||||||||||
• 1952–1957 | Makonnen Endelkachew | ||||||||||
• 1957–1960 | Abebe Aregai | ||||||||||
• 1960 | Imru Haile Selassie | ||||||||||
• 1961–1962 | Aklilu Habte-Wold | ||||||||||
厄立特里亚行政长官 | |||||||||||
• 1952–1955 | Tedla Bairu | ||||||||||
• 1955–1959 | Asfaha Woldemikael | ||||||||||
• 1959–1962 | Abiye Abebe | ||||||||||
立法机构 | 埃塞俄比亚帝国会议和厄立特里亚议会 | ||||||||||
历史时期 | 冷战初期 | ||||||||||
• 结成联邦 | 1952年9月15日 | ||||||||||
• 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爆发 | 1961年9月 | ||||||||||
• 厄立特里亚兼并 | 1962年11月15日 | ||||||||||
面积 | |||||||||||
1,221,900平方公里 | |||||||||||
货币 | 埃塞俄比亚元 | ||||||||||
| |||||||||||
今属于 | ![]() ![]() |
背景和建立
二战结束后,意屬厄立特里亞被英国占领,而埃塞俄比亚一直对厄立特里亚有领土要求,为了补偿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滅國的損失,英国和意大利在1950年向联合国建议将其按宗教信仰分割为两半,穆斯林居多的一半划归苏丹,另一半给埃塞俄比亚[4],遭到厄立特里亚人的反对,因用来交换欧加登给索马里的缘故埃塞俄比亚皇帝也未同意。苏联出于防止英国影响力扩大的因素反对,斯大林宣称厄立特里亚应该享有自决权,而杜鲁门希望它与埃塞俄比亚合并为一个联邦[5]。最后在美国支持下双方接受了联合国390-A(V)决议,组成联邦。
強行合併
而后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多次违反协议,侵犯厄立特里亚的自治权,1960年5月,皇帝胁迫厄立特里亚议会通过决议,取消厄立特里亚的旗帜,将政府改为“行政机构”,最终于1962年强行合并为厄立特里亚省[6]。
参考文献
- . www.nationalanthems.info. [2020-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 與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共同官方語言,直到1956年。
- Siegbert Uhlig, et al. (eds.) (2005). Encyclopaedia Aethiopica, Vol. 2: D-Ha. 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pp.405–409
- . Madote. [202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 . 超越新聞網. [202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 . CUP. 國際郵覽台. [2020-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