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漆

堆漆是將漆堆起來的工藝,有“識文”和“隱起”兩種做法。

分類

堆漆分為“識文”和“隱起”兩種做法,主要分別是在堆漆後、飾色漆前,是否加以雕刻。識文是指用漆灰稠漆堆出比漆面高的花紋後,不加雕刻,然後直接在堆漆出來的凸起紋飾上加飾色漆隱起是指用漆灰稠漆堆出比漆面高的花紋後,加以雕刻,然後在堆漆出來的凸起紋飾上加飾色漆。使用漆灰的堆漆稱為漆灰堆塑[1]

歷朝發展

西漢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第二層套上的雲紋用了堆漆的方法,使其輪廓線條凸出。可見堆漆工藝在西漢已經多有使用。唐朝鑒真法師雕像(現藏於日本)上的五官衣紋也用了漆灰堆塑的方法,使其輪廓凸起。宋代堆漆技法更為成熟,如製成於1043年1月描金堆漆舍利函(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以堆漆技藝完成菊花神獸紋飾,堪稱精品。[2]

參考資料

  1. 于元:《古代漆器》,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15頁。
  2. 于元:《古代漆器》,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第15-17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