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寿寺 (北京)
简介
该寺的前身是仙露寺。《元一统志》记载该寺创建于唐朝乾封元年(666年),辽圣宗太平十年(1030年)重加修建。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记载:“隋唐以前,由于幽州佛教尚不甚盛行,故而寺宇寥寥无几。燕地普遍建造寺院是唐初开始的。这时的燕地佛教发展已较为普遍。故而所建寺宇日增。其新增寺宇主要之著名者,有仙露寺、悯忠寺等。”悯忠寺即如今的法源寺。辽金时期,仙露寺是北京城内的重要佛寺,金朝俘获的北宋宗室子女曾被置于仙露寺。[1]
《全辽文》卷四有《葬舍利佛牙石匣记》(天录三年,沙门志愿):“达摩禅师。远涉流沙。登雪岭。得释迦舍利辟支佛牙授与先师。先师讳清珦。闽川人。自会同五载仲秋。赍舍利佛牙到此。於八年季春月蓂凋十一叶。染疴而逝。临迁化时。将舍利佛牙付仙露寺讲维摩经比丘尼定徽建窣堵波。寻具表奏闻。大辽皇帝降宣头一道。钱三百贯。以充资助。於天禄三年岁次己酉四月十三日安葬。施主名具镌於后。(朱彝尊《吉金贞石记》。参《日下旧闻》五九。)”[2]这件辽朝天禄三年(949年)安葬的石匣在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出土。《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九《城市·外城·西城一》记载:“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宣武门西南居民掘得石匣,匣旁有记,乃辽世宗天禄三年瘗舍利佛牙于此。”
明朝,仙露寺重建,称增寿寺。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增寿寺迁至南横街,其原址兴建工艺官局所属的商品陈列所。商品陈列所的主楼是三层,两翼是两层,两端分别有两层八角形亭楼,整体风格中西合璧。商品陈列所内展出各省送交的地方特产、工商产品以及工艺官局和北京生产的工艺品。商品陈列所开张后,曾吸引许多市民来参观,参观者赞叹“吾华制品多如许”。1949年10月,在这里创建北京市回民学院,1985年改称北京市回民学校,原有的商品陈列所建筑先后被该校拆除。如今,在北京市回民学校(广安门内大街225号)门外,有一块石碑刻有“辽仙露寺故址”。这是2000年代宣武区建成的街景标识之一。[1][3]
《乾隆京城全图》中标绘有千佛寺,位于阎王庙街(今迎新街)南口路东的中横街(今南横东街)北侧。清朝光绪年间,该寺改为增寿寺。1995年,文物专家王世仁调查时,增寿寺建筑已无存,但位置可辨。该寺以东是圆通观。[4]
参考文献
- 西学东渐北京早期专业博物馆寻踪,北青网,2011-05-17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2-28.
- 陈述 辑校,全遼文,中华书局,1982年
- .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29).
- .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