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比赛
夏季奥运会马拉松赛是综合运动会中唯一举办的公路赛跑项目。自1896年奥运会以来,男子马拉松一直出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近九十年后,女子项目才出现在1984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
奥林匹克运动会馬拉松比赛 | |
---|---|
![]() 伯頓·霍爾姆斯攝於雅典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的照片,題為「1896年:三位運動員在奧運會馬拉松賽事中的訓練」 | |
总体概况 | |
运动 | 田径 |
性别 | 男性和女性 |
届别 | 男子:1896年-2020年 女子:1984年-2020年 |
奥运会纪录 | |
男子 | 2:06:32 塞繆爾·萬吉魯(2008年) |
女子 | 2:23:07 蒂基·格拉納(2012年) |
卫冕冠军 | |
男子 | ![]() |
女子 | ![]() |
历史
现代马拉松赛事是创造出来的,后来又通过奥运会比赛加以完善。米歇尔·布雷亚尔向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在第一届奥运会上举办马拉松比赛的想法。这个想法基于一个源于非常流行的马拉松战役中的一个神话,传说中说道菲迪皮德斯从希腊马拉松镇跑到雅典传达希腊在战斗中胜利的信息,1896年的比赛从马拉松镇开始,终点设在雅典的帕纳辛奈科斯体育场,全长约40公里(约25英里) 。 [1] 1896年4月10日,希腊人斯皮里宗·路易斯以2小时58分50秒的成绩赢得了第一场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当雅典在2004年再次主办奥运会时,重复了从马拉松镇到帕纳辛奈科斯体育场之间的路线。
比赛距离从40-42公里之间。在早期比赛中,因为它通常基于组织者认为合适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1908年伦敦奥运会确定了标准距离为26英里,385码(42.195公里)。 [2]然而直到1924年巴黎奥运会,这个距离才成为奥运会的标准。 [3]
奥林匹克马拉松在西方世界迅速流行起来,并迅速催生了许多长期的年度赛事,包括 1897年的波士顿马拉松、1902年的环巴黎马拉松、1907年的扬克斯马拉松和1909年的伦敦理工学院马拉松。在20世纪,此类马拉松在国际公路跑步运动的扩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4] [5]
在奥运会的最后一天,男子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成为田径赛程上的最后一项赛事已经是一项传统。 [6]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比赛都是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内完成的;然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终点在历史悠久的帕纳辛奈科斯体育场。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起点和终点在林荫大道, [7]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起点和终点在作为狂欢节所在地萨普卡伊侯爵森巴场。 [8]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由于主办城市的高温问题,马拉松比赛改为在札幌举行。 [9]通常,男子马拉松奖牌会在闭幕式上颁发。自2020东京奥运开始,男子和女子奖牌都在闭幕式上颁发。
该赛事的奥运会纪录是男子2:06:32小时,由塞缪尔·卡姆乌·万吉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山创造;女子2:23:07小时,由蒂基·格拉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创造。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在奥运会上多次提高:1908 年、1920 年,然后是阿比比·比基拉在 1960年和1964年奥运会上连续打破纪录。 [10]阿比比·比基拉、瓦尔德马·切尔平斯基和埃鲁德·基普乔格是仅有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获得两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没有运动员赢得超过两枚以上的奖牌。埃塞俄比亚在这项赛事中获得了最多的金牌,有6枚,而肯尼亚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多,共有15枚。
奖牌总结
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届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1896年雅典 (詳細) |
斯皮里宗·路易斯![]() |
卡里勞斯·瓦西拉科斯![]() |
克爾納·久洛![]() |
1900年巴黎 (詳細) |
米歇尔·泰阿托![]() |
埃米尔·尚皮翁![]() |
恩斯特·法斯特![]() |
1904年圣路易斯 (詳細) |
托马斯·希克斯![]() |
阿尔贝·科雷![]() |
阿瑟·纽顿![]() |
1908年伦敦 (詳細) |
约翰尼·海斯![]() |
查尔斯·赫弗伦![]() |
约瑟夫·福肖![]() |
1912年斯德哥爾摩 (詳細) |
肯·麦克阿瑟![]() |
克里斯蒂安·吉彻姆![]() |
加斯頓·斯特羅比諾![]() |
1920年安特衛普 (詳細) |
汉内斯·科莱赫迈宁![]() |
尤里·洛斯曼![]() |
瓦莱里奥·阿里![]() |
1924年巴黎 (詳細) |
阿尔宾·斯滕罗斯![]() |
罗密欧·贝尔蒂尼![]() |
克拉倫斯·迪瑪爾![]() |
1928年阿姆斯特丹 (詳細) |
布赫拉·艾爾·瓦菲![]() |
曼努埃尔·普拉萨![]() |
马尔蒂·马泰林![]() |
1932年洛杉磯 (詳細) |
胡安·卡洛斯·萨瓦拉![]() |
萨姆·费里斯![]() |
阿马斯·托伊沃宁![]() |
1936年柏林 (詳細) |
孫基禎![]() |
厄尼·哈珀![]() |
南昇龙![]() |
1948年倫敦 (詳細) |
德尔福·卡夫雷拉![]() |
湯姆·理查茲![]() |
艾蒂安·蓋利![]() |
1952年赫爾辛基 (詳細) |
埃米尔·扎托佩克![]() |
雷納爾多·戈爾諾![]() |
古斯塔夫·扬松![]() |
1956年墨爾本 (詳細) |
阿兰·米蒙![]() |
弗拉尼奥·米哈利奇![]() |
韦科·卡尔沃宁![]() |
1960年羅馬 (詳細) |
阿比比·比基拉![]() |
賴迪·本·阿卜德蘇拉姆![]() |
巴里·馬基![]() |
1964年東京 (詳細) |
阿比比·比基拉![]() |
巴兹尔·希特利![]() |
圆谷幸吉![]() |
1968年墨西哥城 (詳細) |
馬莫·沃爾德![]() |
君原健二![]() |
邁克·萊恩![]() |
1972年慕尼黑 (詳細) |
弗兰克·肖特![]() |
卡爾·利斯蒙特![]() |
馬莫·沃爾德![]() |
1976年蒙特利爾 (詳細) |
瓦尔德马·切尔平斯基![]() |
弗兰克·肖特![]() |
卡爾·利斯蒙特![]() |
1980年莫斯科 (詳細) |
瓦尔德马·切尔平斯基![]() |
杰拉德·奈博爾![]() |
薩提姆庫爾·朱馬納札羅夫![]() |
1984年洛杉磯 (詳細) |
卡洛斯·洛佩斯![]() |
约翰·特里西![]() |
查利·斯佩丁![]() |
1988年首爾 (詳細) |
杰林多·博尔丁![]() |
道格拉斯·瓦基胡里![]() |
侯賽因·艾哈邁德·薩拉![]() |
1992年巴塞羅那 (詳細) |
黄永祚![]() |
森下广一![]() |
斯特凡·弗赖冈![]() |
1996年亞特蘭大 (詳細) |
約西亞·瑟古安![]() |
李鳳柱![]() |
埃里克·瓦伊納納![]() |
2000年悉尼 (詳細) |
蓋贊尼·阿貝拉![]() |
埃里克·瓦伊納納![]() |
特斯法耶·托拉![]() |
2004年雅典 (詳細) |
斯特凡諾·巴爾迪尼![]() |
梅布拉托姆·凱弗萊西![]() |
萬德雷·科代羅·利馬![]() |
2008年北京 (詳細) |
塞繆爾·萬吉魯![]() |
賈瓦德·卡里布![]() |
謝斯基·基比迪![]() |
2012年倫敦 (詳細) |
斯蒂芬·基普罗蒂奇![]() |
阿貝爾·基魯伊![]() |
威尔逊·基普桑![]() |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詳細) |
埃利乌德·基普乔盖![]() |
費伊薩·利勒沙![]() |
蓋倫·魯普![]() |
2020年東京 (詳細) |
埃利乌德·基普乔盖![]() |
阿卜迪·納格耶![]() |
巴希爾·阿卜迪![]() |
多枚奖牌获得者
排名 | 运动员 | 代表团 | 奥运会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计 |
---|---|---|---|---|---|---|---|
1= | 阿比比·比基拉 | ![]() | 1960–1964 | 2 | 0 | 0 | 2 |
1= | 瓦尔德马·切尔平斯基 | ![]() | 1976–1980 | 2 | 0 | 0 | 2 |
1= | 埃利乌德·基普乔盖 | ![]() | 2016–2020 | 2 | 0 | 0 | 2 |
3 | 弗兰克·肖特 | ![]() | 1972–1976 | 1 | 1 | 0 | 2 |
4 | 马默·沃尔德 | ![]() | 1968–1972 | 1 | 0 | 1 | 2 |
5= | 卡雷尔·里斯莫特 | ![]() | 1972–1976 | 0 | 1 | 1 | 2 |
5= | 埃里克·韦纳纳 | ![]() | 1996–2000 | 0 | 1 | 1 | 2 |
各国奖牌数
![](../I/Mens_Marathon_Olympic_best.png.webp)
最後更新:2020年东京奥运会
排名 | 国家 / 地区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总计 |
---|---|---|---|---|---|
1 | ![]() | 4 | 1 | 3 | 8 |
2 | ![]() | 3 | 3 | 2 | 8 |
3 | ![]() | 3 | 2 | 5 | 10 |
4 | ![]() | 2 | 2 | 0 | 4 |
![]() | 2 | 2 | 0 | 4 | |
6 | ![]() | 2 | 1 | 1 | 4 |
7 | ![]() | 2 | 1 | 0 | 3 |
8 | ![]() | 2 | 0 | 3 | 5 |
9 | ![]() | 2 | 0 | 0 | 2 |
10 | ![]() | 1 | 2 | 2 | 5 |
11 | ![]() | 1 | 1 | 0 | 2 |
![]() | 1 | 1 | 0 | 2 | |
13 | ![]() | 1 | 0 | 0 | 1 |
![]() | 1 | 0 | 0 | 1 | |
![]() | 1 | 0 | 0 | 1 | |
![]() | 1 | 0 | 0 | 1 | |
17 | ![]() | 0 | 4 | 1 | 5 |
18 | ![]() | 0 | 2 | 0 | 2 |
![]() | 0 | 2 | 0 | 2 | |
20 | ![]() | 0 | 1 | 3 | 4 |
21 | ![]() | 0 | 1 | 0 | 1 |
![]() | 0 | 1 | 0 | 1 | |
![]() | 0 | 1 | 0 | 1 | |
![]() | 0 | 1 | 0 | 1 | |
25 | ![]() | 0 | 0 | 2 | 2 |
![]() | 0 | 0 | 2 | 2 | |
27 | ![]() | 0 | 0 | 1 | 1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 | 0 | 0 | 1 | 1 | |
总计(共31个国家 / 地区) | 29 | 29 | 29 | 87 |
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届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1984年洛杉矶 (詳細) |
Joan Benoit![]() |
Grete Waitz![]() |
罗莎·莫塔![]() |
1988年汉城 (詳細) |
罗莎·莫塔![]() |
莉萨·马丁![]() |
卡特琳·德雷![]() |
1992年巴塞罗那 (詳細) |
瓦伦蒂娜·叶戈罗娃![]() |
有森裕子![]() |
洛兰·莫勒![]() |
1996年亚特兰大 (詳細) |
Fatuma Roba![]() |
瓦伦蒂娜·叶戈罗娃![]() |
有森裕子![]() |
2000年悉尼 (詳細) |
高桥尚子![]() |
利迪娅·希蒙![]() |
Joyce Chepchumba![]() |
2004年雅典 (詳細) |
野口水木![]() |
凯瑟琳·恩德雷巴![]() |
Deena Kastor![]() |
2008年北京 (詳細) |
康斯坦丁娜·托梅斯库·迪塔![]() |
凯瑟琳·恩德雷巴![]() |
周春秀![]() |
2012年伦敦 (詳細) |
蒂基·格拉納![]() |
普瑞斯卡·吉普图![]() |
Tatyana Petrova Arkhipova![]() |
2016年里约热内卢 (詳細) |
洁米玛·苏姆恭![]() |
尤妮斯·基尔瓦![]() |
玛蕾·迪巴巴![]() |
2020年东京 (詳細) |
佩雷斯·杰普契奇尔![]() |
布里吉德·科斯盖![]() |
莫莉·塞德尔![]() |
屆間運動會
1906年的屆間運動會在雅典举行,当时被官方承认为奥运会系列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在国际举办的奥运会之间每隔两年在希腊举行一次运动会。然而,这个计划从未实现,国际奥委会(IOC)后来决定不承认这些比赛是奥运会官方系列赛的一部分。一些体育历史学家继续将这些比赛的结果视为奥林匹克经典的一部分。 [16]
在本次活动中,男子马拉松由加拿大的Billy Shering赢得了比赛。 1906年5英里赛跑的亚军约翰·斯万贝里也在马拉松赛中获得亚军。美国人威廉·弗兰克是铜牌得主。[17]
比賽 | ![]() | ![]() | ![]() |
---|---|---|---|
1906年屆間運動會 | ![]() 比利·谢林 |
![]() 约翰·斯万贝里 |
![]() 威廉·弗兰克 |
参考资料
- Athletics at the 1896 Athina Summer Games: Men's Marathon. Sports Reference. Retrieved on 2014-03-12.
- Athletics at the 1908 London Summer Games: Men's Marathon. Sports Reference. Retrieved on 2014-03-12.
- Athletics at the 1924 Paris Summer Games: Men's Marathon. Sports Reference. Retrieved on 2014-03-12.
- Longest Running Marath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sociation of Road Racing Statisticians. Retrieved on 2014-03-12.
- Lovett, Charlie (1997). Prologue: The Lege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arathon Guide. Retrieved on 2014-03-12.
- . Marathon Run Museum. [21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August 2016).
- . The AZ Blog. 31 July 2012 [21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3).
- . Runner's World. 5 August 2016 [21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 INC, SANKEI DIGITAL. . 産経ニュース. 2021-08-08 [2021-08-08] (日语).
- Butler, Mark (编). (PDF). Monaco: IAAF Media & Public Relations Department. 2011: 595, 612, 614–615, 705, 707 [September 28,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October 1, 2012).
- 在過去,國際奧委會曾將泰托的獎牌歸功於法國,儘管後來的資料發現他的國籍是卢森堡。國際奧委會網站現在承認是卢森堡的成績。
- . Olympics.com.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選擇 "Paris 1900",選擇 "Go to medal table" 進入 "Paris 1900 Medal Table"
- 作為法國移民,未帶正確文件到達的阿爾貝·科雷被不一致地列為在四英里團體賽(與四名被公認的美國人一起)中為混合團隊效力,並在馬拉松賽中代表美國。目前,國際奧委會將他在馬拉松中的獎牌歸功於法國,而在團體賽中歸功於混合團隊。
- .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22-01-31].
- 孫基禎和南昇龙都來自韓國。由於當時韓國是日本殖民地,國際奧委會將這兩枚獎牌歸功於日本。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所有韓國奧運選手只能作為日本代表參賽,並且必須以日本名字而非原始的韓國名字參賽。然而,一些資料今天仍然稱孫基成是贏得奧運馬拉松的第一位韓國人。
- 1906 Athina Summer Games. Sports Reference. Retrieved on 2014-01-26.
- Athletics at the 1906 Athina Summer Games: Men's Marathon. Sports Reference. Retrieved on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