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引流管

外科引流管(surgical drain)乃用以引流手術部位或傷口的膿液、血液或其他液體。[1] 通常由外科醫師或介入性放射科醫師放置。

左手骨折手術以鈦合金螺釘固定後,使用引流管引流。
手術取出植入物後,使用引流管與引流瓶引流。
左頸部傷口的皮下引流。

使用

近來由於影像學檢查與手術技術的進步,引流管的常規使用越來越少,因為在某些情形下,引流管可能限制病人的活動而影響術後恢復,或者導致傷口的感染。但仍有某些情況必須使用引流管。

引流管可以接到固定式或活動式的抽吸設備,或使其自然引流。不管如何,必須仔細記錄引流液體的量與質。引流管流至的時間視病人的狀況與引流液的質與量來決定,有時需要留置數周甚至更久。引流管穿出體表的部位通常會以敷料保護,須定期或視需要進行更換。

併發症

引流管可能堵塞,而蓄積於體內的液體可能導致感染或其他併發症。引流管的照護必須注意保持引流管暢通並經常評估。如果引流管堵塞,醫師通常會考慮移除無用的引流管。但仍須評估病人體內是否仍有需要引流的液體,以安排後續治療。

引流管的種類

大致上可分為:

  • 傑克森-普拉特(Jackson-Pratt)式引流管:简称杰-普氏引流管(J-P drain),為多孔圓形或扁平的管子,連接於封閉式負壓收集裝置;收集裝置通常為有彈性的橄欖形橡胶吸头,設有排出口。打開排出口,壓縮球囊以排出空氣與液體,再關閉排出口,球囊在回弹过程中產生負壓以吸引所欲引流的液體。
  • 布雷克(Blake)式引流管:引流管上有小溝,據信可以借由毛細作用收集液體,再經由圓型的矽膠管路連接於負壓抽吸收集裝置以將液體抽走。[2]
  • 邊羅士(Penrose)式引流管:形似管风琴的柔軟橡膠管排列,保持通路開放,作為開放式自然引流。
  • 負壓傷口治療(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也称真空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或“真空辅料”(VAC dressing),是較新的傷口治療方式,以多孔洞(類似泡棉)材料覆蓋傷口,將引流管放置於傷口區域之適當位置,以不透氣膠膜將整個範圍封閉,將引流管接上抽吸裝置。此方法可促進肉芽組織形成,通常用於重大手術、創傷、癒合困難的傷口。
  • 瑞迪伐(Redivac)引流管:一種高負壓引流管,將抽吸管接再引流管上以產生真空,將液體引流入瓶。
  • 豬尾式(pigtail)引流管:此引流管內有一條線固定於導管體內端以維持管端捲曲(「豬尾」樣),該線連接在外部的螺栓上,移除導管前要旋轉螺栓以放鬆此線,才能移除導管。
  • 達沃爾(Davol)引流管
  • 胸管:是軟性塑料管,穿過胸壁插入肋膜腔縱隔以進行引流,通常配有存水弯设计来防止空气重新进入胸腔。

參見

参考文献

  1. Jain, Sudhir Kumar; Stoker, David L.; Tanwar, Raman. . JP Medical Ltd. 2013-04-30: 70–73 [2014-09-07]. ISBN 97893509037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2. Obney, James; Mary Barnes; et al. .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2000, 70 (3): 1109–110 [2020-05-20]. PMID 11016389. doi:10.1016/s0003-4975(00)018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