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利安调式

多利安调式(英语:Dorian mode)亦译多利亚调式,是中古调式(教会调式)的一种。它源自古希腊时期,经历中世纪。教会音乐发展至今,在不同时期其音阶排列有不同的规则。现代的多利安调式音响效果如下(C为主音):

 {
\override Score.TimeSignature #'stencil = ##f
\relative c' { 
  \clef treble \time 7/4
  c4^\markup { Modern C Dorian mode } d es f g a bes c2

} }

古希腊的多利安调式

多利安调式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四个主要部族之一的多利安人。它的八度音阶建立在两个由全音连接的四音列之上,由高音(Hypate meson)至低音(Nete diezeugmenon)下行排列。

四分音列音属(Enharmonic genus)中,每个四音列内部的音程间隔是四分一音-四分音-大三度。其音响效果如下(E音开始,上行):

 {
\override Score.TimeSignature #'stencil = ##f
\relative c' { 
  \clef treble \time 4/4
  e4^\markup { Greek Dorian tonos (enharmonic genus) on E } feh geses a b ceh deses e

} }

半音音列音属(Chromatic genus)中,四音列内部的音程间隔是半音-半音-小三度。其音响效果如下:

 {
\override Score.TimeSignature #'stencil = ##f
\relative c' { 
  \clef treble \time 4/4
  e4^\markup { Greek Dorian tonos (chromatic genus) on E } f ges a b c des e

} }

自然音列音属(diatonic genus)中,音程间隔则是半音-全音-全音。这种排列模式与现代的弗里几亚调式一致,例子中就相当于钢琴上从E开始向上弹奏所有白键到八度上方的E[1]

 {
\override Score.TimeSignature #'stencil = ##f
\relative c' { 
  \clef treble \time 4/4
  e4^\markup { Greek Dorian tonos (diatonic genus) on E } f g a b c d e

} }

特别地,在指定音上方大二度开始构造两个并接(前一个四音列的第四个音与后一个四音列的第一个音相同)的半音-全音-全音四音列,可得到下多利安调式,与现在的自然小调音阶相同;在两个并接的半音-全音-全音四音列上方大二度加上指定音,则可以获得古希腊密克索吕底安调式,与现代洛克里安调式音阶相同[2]

中世纪的教会多利亚调式

在公元八世纪时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的秘书阿尔琴(Flaccus Alcuin,735-804AD)在他的著作《音乐》(Musica)中,将调式分为四类,每类分正格与变格两种,共8个教会调式。调式的名称袭承自古希腊调式理论,并且在之后的近千年里,直到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扩充为14个。但在传承过程中,与古希腊调式具有相同名称的调式,其音阶发生了变化。

中世纪的正格多利安调式音程关系为全-半-全-全-全-半-全,以D为起音;变格多利安调式则与古希腊时期的下多利安调式一致[3]

现代多利安调式

欧内斯特·布洛赫的作品Poems of the Sea: Chanty中出现的多利安调式片段。[4] Play

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主义时期鲜有中古调式的乐曲。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发现中古调式所带来的别样于大小调体系的调式色彩,因此又被重新使用至今,其中自然也包括多利安调式。

现代的多利安调式又被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称为“俄罗斯小调”[5]。它是一个严格的自然音阶,对应钢琴白键中从D开始,到高八度D的一个八度:

 {
\override Score.TimeSignature #'stencil = ##f
\relative c' { 
  \clef treble \time 7/4
  d4^\markup { Modern D Dorian mode } e f g a b c d2

} }

其音程关系为全-半-全-全-全-半-全,和中世纪正格多利安调式一致。但与中世纪不同的是,现代多利安调式是平均律音阶,即组成其音阶的每个半音及每个全音的音分都分别相等。这意味着它可以被移调到任何一个主音高度。如C多利安调式为1,2,3,4,5,6,7,1。

此外,因为主音到三级音的音程关系是小三度,它亦是一个小调式。它也可以看作是自然小调(爱奥尼亚调式)的六级音升高半音而成。

有时,它也容易和汉族五声性调式下的羽七声雅乐调式混淆,因为它们也具有相同的音阶排列。

調號

白鍵開始的多利安調式的調號個數都不超過3個:

  • D多利安調式(無調號)
  • A多利安調式(1個升號)/G多利安調式(1個降號)
  • E多利安調式(2個升號)/C多利安調式(2個降號)
  • B多利安調式(3個升號)/F多利安調式(3個降號)

黑鍵開始的多利安調式(由於每個黑鍵都有兩種異名同音的名稱,所以每個黑鍵的多利安調式也都有兩個名稱,但是當中有兩個調式因為有8個調號,也就是調號當中有重升號重降號,因此只是理論調而已):

  • F#/Gb多利安調式(4個升號或8個降號,後者為理論調)
  • A#/Bb多利安調式(8個升號或4個降號,前者為理論調)
  • C#/Db多利安調式(5個升號或7個降號)
  • D#/Eb多利安調式(7個升號或5個降號)
  • G#/Ab多利安調式(6個升號或6個降號)

D多利安調式:不用升或降任何音

A多利安調式:需升第6個音(F)/G多利安調式:需降第3個音(B)

E多利安調式:需升第2、6個音(F、C)/C多利安調式:需降第3、7個音(E、B)

B多利安調式:需升第2、5、6個音(C、F、G)/F多利安調式:需降第3、4、7個音(A、B、E)

多利安音階指法

白鍵開始的多利安音階指法為:(右手第1指開始第5指終止,左手第5指開始第1指終止)

  • 右手:12312341231234123123412312345
  • 左手:54321321432132143213214321321

兩個例外為(因為不能讓第1指彈到黑鍵):

  • B多利安調式,右手相同,左手為43214321321432132143213214321(左手第4指開始)
  • F多利安調式,左手相同,右手為12341231234123123412312341234(右手第4指終止)

黑鍵開始的多利安調式為:

  • F#多利安調式:
    • 右手:23123412312341231234123123412
    • 左手:43213214321321432132143213212
  • Bb多利安調式:
    • 右手:21231234123123412312341231234
    • 左手:21432132143213214321321432132
  • C#/Db多利安調式、D#/Eb多利安調式、G#/Ab多利安調式:
    • 用到全部五個黑鍵,使用以下的規則(兩手相同):兩個相鄰的黑鍵用第2、3指,三個相鄰的黑鍵用第2、3、4指,白鍵用第1指

和聲多利安音階

和聲多利安音階總共有9個音,在原本多利安音階的第4個音和第5個音之間增加一個音,為第4個音增加半音或者第5個音減少半音的音,這個音可以跟第1(或8)、3、6個音構成減七和弦,例如D和聲多利安音階就是增加G#/Ab這個音,但是為了讓一個音階只有8個音,所以通常會把原本的第4或第5個音拿掉,此時剩下的8個音做為主音剛好可以構成7種不同的七和弦(剛好也就是常見的7種七和弦):

主音 第1個音與第8個音 第2個音 第3個音 第4個音 第4個音增加半音或者第5個音減少半音的音 第5個音 第6個音 第7個音
拿掉第4個音(改為其升半音後的音) 小七(m7)和弦 屬七(7)和弦 大七(maj7)和弦 不適用 減七(dim7)和弦 小大七(m(maj7))和弦 小七減五度(m7(-5))和弦 增大七(+(maj7))和弦
拿掉第5個音(改為其降半音後的音) 小七減五度(m7(-5))和弦 小七(m7)和弦 小大七(m(maj7))和弦 屬七(7)和弦 增大七(+(maj7))和弦 不適用 減七(dim7)和弦 大七(maj7)和弦

多利安五聲音階

使用多利安調式的第1、2、4、5、7、8(刪掉第3個音和第6個音),為多利安五聲音階,等同於中國五聲音階的商調式。

與其他調式的關係

  • 升第3個音,變為混合利迪亞調式/降第6個音,變為愛奧利亞調式(自然小音階、旋律小音階下行)
  • 升第3、7個音,變為愛奧尼亞調式(自然大音階、旋律大音階上行)/降第2、6個音,變為弗里幾亞調式
  • 升第3、4、7個音,變為利迪亞調式/降第2、5、6個音,變為洛克里亞調式
  • 升第3、4、5、7個音,變為增利迪亞調式/降第2、4、5、6個音,變為超洛克里亞調式
  • 升第7個音,變為爵士小調調式(旋律小音階上行)/降第2個音,變為多利安降2調式
  • 升第3、4個音,變為利迪亞降7調式/降第5、6個音,變為洛克利亞還原2調式
  • 升第4個音或者降第5個音,變為和聲多利安調式
  • 升第3個音與降第2個音,變為和聲混合利迪亞調式/升第7個音與降第6個音,變為和聲愛奧利亞調式(和聲小音階)
  • 升第3、7個音與降第6個音,變為和聲愛奧尼亞調式(和聲大音階)/升第3個音與降第2、6個音,變為和聲弗里幾亞調式
  • 升第4、7個音,變為和聲利迪亞調式/降第2、5個音,變為和聲洛克里亞調式
  • 升第3個音與降第6個音,變為愛奧利亞升3調式(旋律大音階下行)
  • 只用第1、2、4、5、7、8個音,變為中國五聲音階的商調式
  • 只用第1、2、4、5、6、8個音,變為中國五聲音階的徵調式/只用第1、3、4、5、7、8個音,變為中國五聲音階的羽調式
  • 只用第1、2、3、5、6、8個音並升第3個音,變為中國五聲音階的宮調式/只用第1、3、4、6、7、8個音並降第6個音,變為中國五聲音階的角調式

多利安调式歌曲实例

西方传统民歌

  • Drunken Sailor[6]
  • Scarborough Fair,较为著名的英国民歌[6]
  • Noël nouvelet,15世纪的法国圣诞节颂歌[7]

中世纪音乐

  • Ave maris stella,格里高利圣咏[8]
  • Chominciamento di gioia,一首14世纪的意大利舞曲。
  • Lamento di Tristano,一首14世纪的意大利舞曲。

浪漫主义时期

现代音乐

外部引用

  1. Thomas J. Mathiesen, "Greece, §I: Ancient: 6. Music Theory: (iii) Aristoxenian Tradition: (d) Scales".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professor of music)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2. Thomas J. Mathiesen, "Greece, §I: Ancient: 6. Music Theory: (iii) Aristoxenian Tradition: (e) Tonoi and Harmoniai".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professor of music)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3. Harold S. Powers, "Hypodoria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29 vols.,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professor of music) (London: Macmillan Publications, 2001): 12:36–37. ISBN 978-1-56159-239-5
  4. Bruce Benward and Marilyn Nadine Saker, Music in Theory and Practice: Volume II, eighth edition (Boston: McGraw-Hill, 2009): 243–44. ISBN 978-0-07-310188-0.
  5. Richard Taruskin, "From Subject to Style: Stravinsky and the Painters", in Confronting Stravinsky: Man, Musician, and Modernist, edited by Jann Pasler, 16–38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33. ISBN 0-520-05403-2.
  6. Ger Tillekens, "Marks of the Dorian Famil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oundscapes, no. 5 (November 2002) (Accessed 30 June 2009).
  7. . www.hymnsandcarolsofchristmas.com. [18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0).
  8. The Benedictines of Solesmes (eds.), The Liber Usualis, with Introduction and Rubrics in English (Tournai and New York: Desclée & Co., 1961): 1259–61.
  9. Michael Steinberg, "Notes on the Quartets", in The Beethoven Quartet Companion, edited by Robert Winter and Robert Marti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270. ISBN 978-0-520-20420-1; OCLC 27034831.
  10. Lionel Pike, "Sibelius's Debt to Renaissance Polyphony", Music & Letters 55, no. 3 (July 1974): 317–26 (citation on 318–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