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 (裝置藝術)

夢遊》(Daydream),是曾位於臺灣台北捷運台北車站M1出口旁的裝置藝術,由台北當代藝術館於2010年設置,2021年因合約到期移除,改移至忠孝敦化站附近的OWNDAYS眼鏡店。

夢遊
英文:Daydream、​日文:[1]
藝術家何采柔、郭文泰
年份2010年
類型玻璃纖維
收藏地 中華民國臺灣台北市中正區OWNDAYS眼鏡店忠孝敦化門市

造型

此藝術品又稱「鳥人愛維斯(Aves)」,位於台北捷運台北車站M1出口旁,由藝術家何采柔和郭文泰在2010年共同創作,材質為玻璃纖維不鏽鋼、氟碳烤漆。造型為巨大鳥頭、長鳥喙、藍色大眼,搭配纖細的人體模型,右手拿一枝鉛筆。有水流會自動從鳥頭流下。[2][3][4][5][6][7][8]

2015年,因缺水曾暫停清洗,導致累積水漬、污垢,讓外觀像是沾了尿等黃色穢物[5]

理念

創作者解釋其創作理念是:「站立在一片草原之中,戴著鳥頭的女孩手上握著鉛筆,臉上流下的水覆蓋到她整個身體,永遠長不大的女孩,手上握著鉛筆也永遠寫不出字……」[7][9]

反應

有評論者將它比喻為古埃及托特,認為是創作者何采柔的化身,畫筆則是記錄飛行於異想與真實的工具[2]。有觀眾把它握的筆當成刀[3];或認為它的流水像是在流汗[7]

2015年,PTT有討論台灣最醜的地方特色吉祥物,有網友回應中此裝置藝術[6],稱為「鳥頭人」;參賽者還有「虱目魚小子」[lower-alpha 1],以及最後獲勝、被戲稱「屌面人」[12]的「金蕉王」[lower-alpha 2]。後來夢遊Daydreams又在新聞上被宣傳為「最醜吉祥物」之一[3]台北當代藝術館則視它為「歪著頭的可愛女孩」[14]

許多民眾在與親朋好友相約時,常將它作為與他人見面的地標[8]

日本人稱為「鳥人間」[1]。日本遊客評語有「奇怪生物」、「謎樣生物」、「可怕的東西」、「台灣最奧妙的生物」等詞,成為他們心中另類奇特的「台北印象」、「台灣印象」[9][15]。由於造型十分引人注目,日本遊客也拍照並且分享至twitter,還有人至台北當代藝術館買吊飾當紀念品[6]。甚至有一名在臺日本人Yosimichi Iwhata將此像與自由女神像西鄉隆盛像齊名,稱為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雕像之一[7]

2013年6月30日,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上海辦事分處主任李嘉斌表示,此裝置藝術是中國大陸年輕旅客一定會造訪與拍照的景點[16]

2021年7月13日,台北當代藝術館表示,由於《台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地下街公共空間借用契約》合約到期,加上作品需整體維護,於徵詢藝術家同意後移除,並於清潔維修後歸還予原作者[8]。 2021年9月,由超愛鳥人的日系眼鏡店「OWNDAYS」日籍總經理直接向創作者買下,安置於「OWNDAYS」忠孝敦化店,並於該年10月13日正式於店內亮相[17]

註釋

  1. 虱目魚小子,FRP材質雕塑像,由2015年水保局台南分局補助新台幣八十多萬元,以凸顯該地的虱目魚產業。該年7月22日下午吊裝時,雕像眼睛並無眼白,讓民眾、陳姓女設計者都反應詭異、可怕,聯想到鬼娃恰吉。數日後,水保局台南分局局長黃振全請來社區人員、原創設計者會勘,將雕像畫出眼白。[10][11]
  2. 金蕉王,為藝術家周耀東在2015年高雄燈會以特色花燈展出,表現旗山農產香蕉與臺灣香蕉王國的歷史。燈會結束後就運至旗山。對於獲勝最醜,作者表示不會生氣。[13]

參考

  1. KEDDY. . . 2015-10-09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日语).
  2. 沈伯丞. . 伊通公園 ITPARK.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中文(臺灣)).
  3. 張可臻. . Knowing新聞. 2015-08-18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中文(臺灣)).
  4.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中文(臺灣)).
  5. 王偉帆、許岱軒. . TVBS. 2015-09-20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4) (中文(臺灣)).
  6. 米雪. . 台灣旅遊誌. 2016-04-12 [2016-04-18] (中文(臺灣)).
  7. . 《聯合晚報》. 2016-04-17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6) (中文(臺灣)).
  8. . 《自由時報》. 2021-07-13 [2021-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臺灣)).
  9. . 三立新聞. 2016-03-20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中文(臺灣)).
  10. 楊金城. . 《自由時報》. 2015-07-25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7) (中文(臺灣)).
  11. 楊金城. . 《自由時報》. 2015-07-23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7) (中文(臺灣)).
  12. 黃益源. . 華視新聞. 2015-08-17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3) (中文(臺灣)).
  13. . 民視新聞. 2015-08-20 [201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31) (中文(臺灣)).
  14.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6-04-18] (中文(臺灣)).
  15. . 《自由時報》. 2016-03-29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中文(臺灣)).
  16. . 《人間福報》. 2013-07-01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7) (中文(臺灣)).
  17. . 《聯合報》. 2021-10-26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