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一統志
編纂經過
嗣德二年(1849年),阮朝嗣德帝接受裴樻的建議,下令參照清朝的《大清一統志》編纂越南自己的地理志。嗣德十八年(1865年),由阮朝國史館完成初編。禮部以本書“頗屬差異,與省府縣社分,沿革多有不符”,將草稿發往各地,“飭在貫之官員,或舉人秀才,詳檢間有何款分合差殊,及原載舛謬缺略,並行摘出檢正事清,並與原書發交到部,送交該館認辦”。嗣德三十五年(1882年),草本完成,史館官員上疏奏請刊印。嗣德帝認為“要精方刻,免遺譏,如舊越史”,而且草本以嗣德十八年為限,“此後建置沿革如廣治、富安、河靜,(嗣德)十八年以前爲道,後复設省,與河内、寧平、山西、北寧府縣間有分合,及忠臣義士尚多未及續編,仍命補編,自(嗣德)三十四年以前爲限”,下令編製補編。1861年,開始繪製大南一統輿圖。至1882年編纂完成。嗣德年間編纂的《大南一統志》全書共12冊、31卷。
咸宜元年(1885年),尊室說奉咸宜帝起兵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法國軍隊入侵順化京城,《大南一統志》未及刊印。至成泰十八年(1906年),國史館以高春育為總裁,奉成泰帝的命令補續此書,至維新三年(1909年)十二月完成並刊刻。成泰、維新年間編纂的《大南一統志》共有17卷。1941年,日本印度支那研究會曾據維新三年高春育本《大南一統志》影印出版。
內容
嗣德年間纂成的《大南一統志》包含越南全國三圻,北起與中國廣西接壤的諒山省,南至河僊省,囊括京師承天府和二十七省三道(廣治道、河靜道、富安道),並在京師承天府部分之後附有外藩各國列傳,包括高蠻、暹羅、水舍火舍、緬甸、南掌和萬象諸國。維新年間纂成刊印的《大南一統志》則僅含越南中圻部分、即法屬印度支那安南保護國的統轄範圍,北起清化省,南至平順省,包括京師承天府和中圻十一省一道(寧順道)。
《大南一統志》各省均含疆界、分野、建置沿革、分轄、形勢、氣候、風俗、城池、學校、戶口、田賦、山川、古迹、關汛、驛站、市鋪(市集)、橋梁、津次、堤堰、陵墓、祠廟、寺觀、人物、烈女、僧釋、土產等內容,爲阮朝資料最翔實的全國性地志,提供了研究越南歷史地理的寶貴資料。
流傳情況
《大南一統志》編纂刊印後,收藏在阮朝宮廷內閣中。保大八年(1933年),日本松本信廣教授到越南訪學,從阮朝宮廷內獲得了維新本《大南一統志》複本,並於保大十六年(1941年)在日本影印出版。1960年代,越南共和國文化出版社翻譯出版《大南一統志·南越六省》。後又據維新本翻譯出版部分卷次。
2006年,越南順化出版社翻譯出版嗣德本《大南一統志》。
2014年,中國人民出版社和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組織的《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項目出版《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第四輯·史部》,其中第21冊為維新本《大南一統志》,底本是1941年日本印度支那研究會影印本。
2015年,中國人民出版社和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組織的《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項目據法國遠東學院藏本影印出版了《大南一統志》(嗣德本)。
參考資料
- 《大南實錄》第四紀
- 《大南一統志》(維新本),日本印度支那研究會影印本,1941年
- 《大南一統志》(嗣德本),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外部連結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大南一統志 (高春育)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大南一統志 |
- 《大南一統志》(嗣德本)
- 《大南一統志》(維新本)
- 日本1941年影印維新本《大南一統志》
- 第一輯·卷一至卷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第二輯·卷八至卷十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