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合招生考試
歷史
大專聯合招生時期(民國43年-60年)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初期,大學入學考試是由各校獨立辦理招生考試;每到暑假,考生必須分別前往各校應試,疲於奔命。民國43年(1954年),教育部部長張其昀主張聯合招生[1][2],責成當時四所公立大學——國立台灣大學、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臺灣省立農學院、臺灣省立工學院——組成「大專聯招會」負責招生事宜,參與招生的學校包含大學及專科學校。[3]
大專聯招分為甲、乙、丙、丁四組,考試科目略有不同,並採取考生先填志願、後考試的分發模式。
組別 | 招生科系 | 考試科目 |
---|---|---|
甲組 | 理、工學院各科系 |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理科數學、物理、化學 |
乙組 | 文學院各科系 |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文科數學、歷史、地理 |
丙組 | 農、醫學院各科系 |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理科數學、化學、生物 |
丁組 | 法、商學院各科系 | 國文、英文、三民主義、文科數學、歷史、地理 |
舊制大學聯合招生時期(民國61年-72年)
民國61年(1972年),大學與專科學校分開舉辦聯合招生考試。此時期的大學聯考仍採甲、乙、丙、丁四組分組考試,並延續大專聯招時期先填志願、後考試的分發模式。
注释
- 三民主義原為滿分一百分,選擇題、申論題並行,後改為滿分五十分,統一選擇題。
參考文獻
- 陳揚琳(民 72)。大學聯招的大變革:三十年的沿革,三方案的抉擇。聯合月刊,21,82-87。
- 丘愛鈴(民 87)。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 (PDF). [2015-05-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5-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