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延福宫

大慈延福宫,俗称三官庙,是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03号的一座道教宫观。[1]

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北京市东城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4-3
登录1990年

历史

大慈延福宫始建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其位置在东四牌楼以东,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庙内主祀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三神,故俗称“三官庙”。该庙建成之后,明宪宗曾撰碑文,记述建庙缘由与该庙的建筑规制。明朝正德十一年(1513年),明武宗赐封该庙住持严天容为真人,“领道教事”。[1]

大慈延福宫曾经过两次较大规模修缮。第一次是明朝嘉靖四年(1653年)。明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徐阶撰写碑文称:“大慈延福宫者,宪祖纯皇帝之所建,而国家岁时祈禳报谢之所。其所祀曰三元三大帝,盖天地水□□赐福赦罪解厄之神也。嘉靖己酉,宫之建至六十七甲子矣。丹青金口之剥落暗昧……真人陶仲文以上赐金与所度道士楮价,葺而新之。始于三月十日,至七月讫工。”[1]

从明朝末年至清朝乾隆初年,大慈延福宫已全无香火。据民间传说,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军逼近北京,明朝崇祯帝朱由检赴大慈延福宫抽签卜吉凶。但他连求三签,签上内容皆不利。崇祯帝十分气愤,遂发口谕:此庙永远不得香火!不久,李自成军便攻入了北京。此后,大家认为该庙不吉利,所以香火断绝。清朝定都北京后,曾经“聚满汉子弟,教学于斯”。[1]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皇室出资对大慈延福宫进行了一年的修复。“以乾隆庚寅嘉平即工,阅辛卯月辰载浃用底厥成,若值若竕,支内帑之羡所司请为记。”自此,大慈延福宫重新有了香火。每年农历元旦期间,大慈延福宫庙会在庙前举办,庙前临街聚集了不少估衣摊,所以此街人称“估衣街”。中华民国时期,大慈延福宫前修筑了道路,庙会改在庙旁举办。[1]

1950年代起,先后有两个单位在大慈延福宫旧址建办公楼,所以大慈延福宫的大部分建筑遭到拆除,石碑也无存,仅余东院的通明殿、延座宝殿及部分西房。殿顶的神龛及藻井因占用单位加设天花,故保存完整。1998年,占用单位先后重修了后殿延座宝殿、中殿通明殿。1990年2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

在拆除大慈延福宫主要建筑的时候,宫内尚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坐像以及文、武侍臣立像12尊。这些神像被迁入当时作为北京市文物局仓库的智化寺。这些神像都是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妆銮,沥粉贴金。每尊神像腹内均装有用棉帛所制的脏器,并装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王枢宝经等经》等数百卷。后来,由于智化寺需要修复,故将这些神像迁至北京东岳庙育德殿内。[1]

建筑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大慈延福宫

明朝及清朝时,北京城内外的三官庙中,大慈延福宫规模最大。大慈延福宫坐北朝南,由正院和东道院组成。[1]

正院的主要建筑有:[1]

  • 山门:七开间,黑琉璃瓦调大脊硬山顶,绿剪边。
  • 钟楼、鼓楼:分立山门内东西两侧。
  • 大殿:三间。在山门正北。
  • 大慈延福殿:为主殿,在大殿正北,面阔五间,四面带廊,后有虎尾抱厦。大慈延福殿的前后左右各有一座碑亭。
    • 葆真殿:大慈延福殿的东配殿,黑琉璃瓦顶
    • 法善殿:大慈延福殿的西配殿,黑琉璃瓦顶
  • 紫微殿:位于大慈延福殿以北,面阔五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
    • 青殿:在紫微殿东侧,面阔三间
    • 清华殿:在紫微殿西侧,面阔三间[1]

东道院的主要建筑有:[1]

  • 前殿:位于东道院南侧,早已拆除,无从考证
  • 通明殿:为中殿,位于前殿以北,面阔三间,黑琉璃瓦歇山调大脊顶
  • 延座宝殿:为后殿,位于通明殿以北,黑琉璃瓦歇山调大脊顶[1]

此外,民间传说大慈延福宫内有一口井,“分甘苦两味。甘者味甚清冽,苦者涩苦难食,故曰一井二水”,今此井已经湮没不可考。[1]

参考文献

  1. . [201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