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幫
大湖幫是台灣著名的黑社會團體,性質屬於本省掛角頭勢力,大湖幫發跡於台中市中華路與福音街一帶,該幫實際的成員數不明,主要活動於台中市區。
創建時間 | 1961年 |
---|---|
創建者 | 「輝哥」廖龍輝、「馬沙」曹正雄、「凸心」李武雄、「憨面」李照雄、「噖嘜」林金銘 |
命名源由 | 以「大湖仔」水潭名之 |
創建地點 | 台中市中華路與福音街一帶 |
活躍年代 | 1961年-目前 |
活動範圍 | 以台中市中華路與福音街一帶為基地 |
種族特點 | 本省為主 |
成员人數 (估计) | 不明 |
領導人 | 「飛虎民」呂崇民 |
犯罪活動 | 圍事、色情、賭博 |
合作組織 | 獨立運作 |
敵對組織 | 其它利益衝突黑幫如正氣幫 |
知名成员 | 「憨面」李照雄、「噖嘜」林金銘 |
正確名稱應是稱為「大湖仔」角頭,早年媒體多寫作為「大湖派」,現今警方及媒體為了方便分類,遂於將同地緣關係的角頭們統稱為「幫」,因此現今多稱呼為「大湖幫」。然而大湖幫並非是有組織型態的幫派,而是由各個同地緣關係的角頭勢力所聚合的角頭團體,嚴格來說不應稱之為幫。
大湖幫正式發展始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一清專案」前夕進入鼎盛時期,壟斷台中市中心區域的色情、賭博等行業,成為當時台中市勢力最大的角頭團體。1990年代之後,幫內重量級要角逐步淡出江湖,其延伸的新世代成員持續發展活動在中部地區。
略史
創立背景
大湖幫最早發跡於台中市北區福音街一帶,當時福音街是台中市最繁華的風化區,鄰近福音街的中華路與公園路交叉口,有個大水潭被當地稱為大湖仔,因此該區域便被泛稱為大湖仔地區[1],而在這一帶發跡的兄弟也自稱為「大湖仔」而得名。
1950年代中期開始,台中市中華路一直是台灣中部地區非常有名的熱鬧夜市,在那一帶龍蛇混雜,刀光劍影,喊殺喊打的場面經常出現,尤其是入夜後人山人海萬頭鑽動好不熱鬧,因而「利頭」相當可觀,更有一個永遠也掃不淨的福音街風化區。當時在中華路一帶活躍的幫派份子,時常為爭地盤常常殺得昏天黑地[2]。
爭奪中華路
1958年間,「十三鷹」吳坤樺與「油漆派」李國發為首的兩幫角頭團體長年橫行在中華路及公園路一帶,並且時常對攤販及店家進行恐嚇、敲詐、暴力等犯罪,囂張強勢的行徑逐漸引起當地人不滿[3][4][5]。
1959年5月15日,混跡福音街大湖仔一帶的「凸心」李武雄與戴清修,因遭受五至六名「十三鷹」份子毆辱而心生不滿,加上積怨已深決定報復,李武雄集結同是混跡大湖仔的「噖嘜」林金銘、「憨面」李照雄、王明俊、曾正雄、張榮郎、陳明雄、廖英如、許三郎、王華祥、戴清修,以及出身於「油漆派」的「馬沙」曹正雄、林國雄等十多人,形成最初的「大湖仔」團體,並且針對橫行在中華路已久的「十三鷹」展開報復行動[6][7]。
同年5月17日晚間,「十三鷹」份子陳振於中華路「安由戲院」看完電影散場後,於戲院外遭到「油漆派」的曹正雄毆打,不甘示弱的十三鷹由老大「阿華」吳坤樺召集手下陳振、嚴勝春、英利雄、陳光夫等人,並且得知曹正雄在力行路中正橋頭便率眾前往問罪。18日凌晨時分,十三鷹一行人來到中正橋後,遭到「大湖仔」與「油漆派」兩幫人馬圍剿爆發衝突,衝突期間十三鷹的「阿華」吳坤樺遭到大湖仔的「噖嘜」林金銘持刀砍斷手腕,並身中六刀負傷逃至「仁愛醫院」求治。此件群體械鬥血案震驚社會,臺中第一分局警察獲報隨即展開追捕三方人馬,多名相關涉案人員因此遭逮捕移送外島管訓。此衝突事件也使得「大湖仔」成名崛起。「憨面」李照雄也因此案件頂罪入獄關押七年[7][8][9][10]。
1960年2月2日,大湖仔份子「凸心」李武雄為了向「十三鷹」份子吳利雄尋仇,於當時篤行路與五權路口的「安樂戲院」結合「金毛幫」份子陳金彬、吳滿雄等人,步行至鄰近的台中市花街廿五番(現為原子街一帶),遇見十三鷹份子林萬福等數人,因十三鷹份子人數眾多而尾隨林萬福等待下手機會。林萬福與友人在花街「日月公共食堂」飲酒,下樓時遭受到埋伏的李武雄等人,持刀砍殺林萬福腹部及背部三刀,逃跑時失血過多倒地而亡。此件「大湖仔」與「十三鷹」的兇殺血案再次震驚社會,媒體以「臺中花街血案」大篇幅報導,迫使台中警方強力掃蕩兩幫派人馬,逮捕多位要角入獄關押[6][11][12][13]。
「大湖仔」與同地緣關係的「十三鷹」為了爭奪中華路及鄰近地盤,不時大動干戈嚴重影響當地治安,除了與十三鷹鬥爭以外不時也與「旱溪派」、「九條龍」、「市場派」等其他幫派爆發衝突,導致幫中成員陸續遭到掃黑入獄。[14][15][16]
1961年間,早年即被尊奉為大湖仔老大的「輝哥」廖龍輝集結當地大湖仔眾兄弟,並以「共禦外敵,互不侵犯」為宗旨[17][18],正式成立由廖龍輝領導的大湖仔角頭。並與敵對的「十三鷹」談判以台中市中正路為界劃分地盤,中華路南邊「日新戲院」一帶劃給十三鷹,北邊「福音街」一帶劃給大湖幫,雙方井水不犯河水,相安了一段頗長時期[2]。
暴力擴張
1962年3月15日,臺中市警察局長「刑警教父」酈俊厚為抑制逐漸壯大的台中市各大幫派,主導掃黑專案行動一舉逮捕「大湖仔」老大「輝哥」廖龍輝、「十三鷹」老大英振聰、「九條龍」、「小九條龍」、「中臺幫」、「十八銅人」等角頭幫派領導人[19]。並在同年4月1日,廖龍輝配合警方自首登記解散大湖幫,是當時繼台北市的「四海幫」遭勒令解散後的第二個大型幫派,受到媒體大幅報導引起各界關注[20][21]。實際上大湖幫依舊持續活動發展。
1963年3月2日上午,「噖嘜」林金銘率領手下「阿龍」林吉田、「阿輝」林清輝等人,在白天潛入台中市華南銀行民族分行後院埋伏,等待銀行工友從臺灣銀行領出現金二十五萬返回銀行時,林金銘等人從銀行後院衝出公然進行搶奪,並因工友奮力抵抗將鉅款抱在懷裡而未被搶奪成功。此事件震驚社會,在當時的時代搶劫銀行前所未聞,警方為此大規模追查並逮捕林金銘等人,並查出多起台中市相關的搶案都與林金銘有關係,並重判十一年入監獄服刑[22][23][24]。
大湖幫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間,以暴力手段與各地幫派發生多次械鬥、兇殺、搶劫等犯罪事件,迅速擴張地盤及勢力,但同時也影響台中市治安甚鉅[25][26][27][28][29]。並隨著在1970年代中華路夜市逐漸擴大發展後,大湖幫所管轄的地盤也跟著蓬勃發展。
稱霸市中心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大湖幫與十三鷹雙方終究為了爭取中區以南的地盤利益,雙方再度大動干戈,十三鷹老大「阿華」吳坤樺因計遭大湖幫生擒,並遭跺掉手腳廢棄污水溝。大湖幫乘勢圍剿十三鷹勝出,並掌握了台中市區角頭的利益分配主導權。大湖仔除了以收取各行業的保護費,並且壟斷賭博市場大肆聚睹收取抽頭為主要經濟來源,同時也充當政治人物的保鑣,並藉著聚斂的鉅額錢財和惡勢力,經常染指演藝界,爭奪工程招標等行業[30]。
大湖幫發展至1984年一清專案前夕,在「噖嘜」林金銘的主導下,進入鼎盛時期,轄區大小幫派均俯首稱臣。他們不僅壟斷著賭場娼寮、餐飲娛樂業,連政府基建等重點工程也被其操縱。鄰近的角頭幫派「九條龍」、「市場派」、「車頭」以及後起之秀「十五神虎」、「十五兄弟」、「新十三鷹」等幫派,都遠不及大湖幫勢力在江湖上的地位。
1983年10月23日,大湖幫老大「輝哥」廖龍輝於台中市三民路三段一帶,遭到竹聯幫忠堂的「冷面殺手」劉煥榮槍殺身亡,震驚黑白兩道。幫中大老「馬沙猴」許雅臣曾多次率眾為其展開復仇,但始終沒遇到劉煥榮人馬。至今,廖龍輝被槍殺的實際原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真正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31]。
1984年11月,台灣政府執行「一清專案」全國大掃黑,大湖幫要角「憨面」李照雄、「歪頭笙」侯貴笙等人皆被掃黑入獄。1986年間,侯貴生尚在監獄服刑時與各地角頭在監獄中結盟,組成現今台灣三大黑幫之一的「天道盟」[32]。
近年發展
2000年間,「歪頭笙」侯貴笙與蘇獻全因經營台中市「紅寶石舞廳」利益分配問題不合造成派系對立,並引發鬥毆及槍擊等暴力事件。最終雙方人馬在同年9月份因談判破裂引發百人集體械鬥,造成三人死亡,其中死者為前台中市長張溫鷹丈夫的堂弟震驚社會,警方隨即展開緝捕行動,被視為幕後指使者的侯貴笙因此躲避至中國大陸等地[33][34][35][36][37]。
2005年4月,早年曾經跟隨「噖嘜」林金銘的台中市電玩大亨「國柱仔」國柱遭「惡龍」張錫銘綁架勒贖,因國柱與黑白兩道及政商關係良好,加上張錫銘集團要求贖金四十億元而轟動全台灣,引起媒體一連串的追蹤報導,並由幫內大老「憨面」出面協調解救。[38][39]
2009年10月,幫內要角「翹嘴宏」林亦宏疑似因土地買賣或K他命搶貨遭人報復,於家中遭近距離開十七槍斃命,「翹嘴宏」出身於「噖嘜」林金銘旗下,80年代同時也是十大槍擊要犯「黑牛」黃鴻寓的軍師,並與同是十大槍擊要犯「鬼見愁」林來福往來密切,因此驚動黑白兩道。[40]
2010年3月11日,大湖幫創幫元老「憨面」李照雄因肝癌病逝於台中市北區太原八街老家。各界籌組治喪委員會,由長年居住在美國綽號「飛虎民」的呂崇民主導治喪事宜,並在台中市舉行告別式。[41]
知名成員
1960年代
- 「輝哥」廖龍輝 -大湖幫最早的老大,曾經權傾一時在江湖上被譽為台中市的「地下秘書長」[17],並且躲避過多次暗殺而被媒體冠上「九命怪貓」的稱謂[18]。1983年10月間遭竹聯幫殺手劉煥榮埋伏槍殺而亡。早年也被稱呼為「阿基拉」,其原意來自日語「輝(あきら、akira)」。
- 「憨面」李照雄 -大湖幫叱吒南北縱貫的知名老大,在江湖擁有「黑道仲裁者」、「縱貫線教父」等雅名。2010年3月因肝癌病逝。
- 「噖嘜」林金銘 -1980年代主導大湖幫進入鼎盛時期的老大,於1990年因口腔癌病逝。其綽號原意來自日語「金銘(きんめい,kinmei)」。
- 「馬沙」曹正雄 -原出身「油漆派」,早年活躍的領頭老大之一,多次領導幫眾參與械鬥而知名。其綽號原意來自日語「正(まさ,masa)」。
- 「凸心」李武雄 -大湖幫的關鍵召集人,主導中正橋及花街血案而知名,並多次領導幫眾參與械鬥。其綽號原意來自日語「とし,toshi」。
1980年代
參考資料
- . 臺中市北區區公所. 2012 (中文(繁體)).
- 岳中興. . 政風電子報. 2004-07-21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58-06-28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58-06-28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58-07-15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0-12-08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59-05-19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59-05-24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59-08-29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59-09-11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0-02-09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0-02-09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0-02-25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0-12-16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1-04-15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1-04-16 (中文(繁體)).
- 陳長風. . 檔案出版社. 1988 (中文(繁體)).
- 劉峰; 沈默. . 世界知識出版社. 1989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2-03-17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2-04-01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2-04-02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3-03-18 (中文(繁體)).
- 彭美傑. . 民聲日報. 1963-03-18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3-05-09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0-12-30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4-06-11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6-12-06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68-03-07 (中文(繁體)).
- . 民聲日報. 1970-04-24 (中文(繁體)).
- 陳龍城; 張秀娟. . 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1990 (中文(繁體)).
- . 台灣啟示錄Youtube官方頻道. 2018-10-29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中文(繁體)).
- 陳國霖. . 商周出版社. 2004 (中文(繁體)).
- 陸 剛; 葉弘傑; 李英雄. . 華視新聞. 2000-09-03 [2022-10-19] (中文(繁體)).
- 張裕坤; 柴玉琮. . 臺灣電視公司. 2000-09-03 (中文(繁體)).
- 潘千詩. . 中時新聞網. 2014-02-21 [2022-10-19] (中文(繁體)).
- 楊國文; 許國楨. . 自由時報. 2014-02-22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5) (中文(繁體)).
- . 壹週刊. 2019-10-28 [2019-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中文(繁體)).
- . TVBS新聞網. 2005-04-08 [2022-10-19] (中文(繁體)).
- . 蘋果新聞網. 2005-04-09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中文(繁體)).
- . 蘋果日報. 2009-11-06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體)).
- . NOWnews今日新聞. 2010-03-12 [2010-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0) (中文(繁體)).
- . 中國新聞網. 2010-03-11 [2018-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中文(繁體)).
- 王煌忠; 張先華; 曾雪蒨. . 蘋果新聞網. 2019-09-25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中文(繁體)).
- . TVBS新聞網. 2006-04-11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中文(繁體)).
- . 壹週刊. 2010-04-29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繁體)).
- 許國楨. . 自由時報. 2010-05-31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繁體)).
- . 壹週刊. 2005-04-14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