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鞦韆

大秋千[1]泰語皇家轉寫 发音:[sǎw t͡ɕʰīŋ.t͡ɕʰáː] 发音),又称韆鞦棚[2]韆鞦架,是泰国曼谷拍那空县拉差博披寺区的建筑,为曼谷地标,位于善见寺前。原本是为举行源于婆罗门教特里扬巴韦仪式而建。

大秋千

历史

大秋千和善见寺

大秋千建于1784年的拉玛一世统治时期,原址位于波罗僧庙前,用于举行源于婆罗门教的秋千仪式,是一座暹罗式的印度托拉纳拉玛二世统治时期,大秋千遭雷击,秋千仪式亦停办。大秋千在1920年完成修复,并迁址至善见寺前,为新建的煤气厂腾出空地。由于命案频发,1935年,泰国政府决定停办秋千仪式。

大秋千在1959年翻新,其木制结构经历45年风雨而受损,泰国政府遂2005年启动重建。重建的大秋千以6根柚木树干为原材,用于秋千主要结构的两根树干周长超过3.5米,高度超过30米。其余四根树干用于支撑,周长为2.30米,高度为20米[3]。重建工程于2006年12月竣工;2007年9月,国王普密蓬亲自主持落成典礼。旧有的大秋千被拆卸,如今保存在曼谷国立博物馆

秋千仪式

秋千仪式

大秋千原本是为了举行特里扬巴韦仪式而建,1935年鉴于安全隐患而永久停办[4]。这种仪式源于婆罗门教,最初是由泰米尔人传入暹罗。“特里扬巴韦”是泰语对泰米尔诗篇《蒂茹文巴瓦伊》和《蒂茹巴瓦伊》的讹写,泰语另有俗称“拉韆鞦”(Lo-Chin-Cha)。仪式期间会朗诵《蒂茹文巴瓦伊》中的诗句“打开湿婆之屋的大门”(poet pratu sivalai)[5]。相传早期的仪式亦会朗诵这两首泰米尔诗篇的全文[6]

秋千仪式上,婆罗门会坐在大秋千上摆动,试图用牙齿咬下柱顶的钱袋[7]。这是为了模拟婆罗门教创世史诗的故事:梵天创世后,湿婆照看世界。湿婆下凡,那伽海蛇缠住山峰,固定大地方位。大地稳固,海蛇纷纷游入大海庆祝。大秋千的柱子代表山;圆形底座代表地球和海洋。

参见

参考文献

  1. . 泰國世界日報.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2. 林明明(Korawan Phromyaem). . 華東師範大學: 98. 2016年 [2023-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5) (中文(繁體)).:“城内韆鞦棚...”
  3. . [202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8).
  4. M. E. Manickavasagam Pillai. . Tamil University. 1986: 69.
  5. Upendra Thakur. . Abhinav. 1986: 27–28. ISBN 978-81-7017-207-9.
  6. Norman Cutler. . Muttu Patippakam. 1979: 13.
  7. . 泰國世界日報.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大鞦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