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屬
大龍屬(學名:Magnosaurus)是基礎堅尾龍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中期的英格蘭。牠的化石只有碎片,而且經常與斑龍混淆。
大龙属 化石时期:中侏罗纪,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斑龙科 Megalosauridae |
亚科: | †非洲猎龙亚科 Afrovenatorinae |
属: | †大龙属 Magnosaurus Huene, 1932 |
模式種 | |
尼則卡爾比大龍 Magnosaurus nethercombensis Huene, 1923 | |
種 | |
|
歷史及分類
在1923年,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將發現於英格蘭多塞特郡的部份骨骼(編號UMO J12143),命名為斑龍的一種(Megalosaurus nethercombensis)。這個遺骸發現於侏羅紀中期(阿連階至巴裘階)地層,包括部份的齒骨、背椎及尾椎、部份右恥骨、股骨的內側、以及脛骨,有可能是屬於同一幼年個體的。休尼認為牠是斑龍中較為原始的物種[1]。
在1888年,理查德·莱德克(Richard Lydekker)曾經敘述過一個發現於英格蘭下里阿斯組的牙齒化石。在1926年,休尼將這個牙齒命名為萊氏斑龍(Megalosaurus lydekkeri)[2][3]。在1932年,休尼為M. nethercombensis建立了大龍屬,並將萊氏斑龍歸類在大龍中,又將一根發現於里阿斯組發現的脛骨(編號BMNH R.3542)建立為第三個物種,伍氏大龍(M. woodwardi),卻被他錯誤命名為安氏肉龍(Sarcosaurus andrewsi),並在同份研究兩者混用,造成許多混淆[4]。
在1990年代之前,大龍曾多次被認為是斑龍屬的一種[5]。但是經過不斷的斑龍研究,學者發現大龍應該是另一個屬[6][7][8]。而且,大龍與斑龍之間存在著形態上的差異,例如:斑龍的脛骨的遠端是扁平的,大龍的卻不是[8]。Rauhut認為大龍與美扭椎龍是相同的屬,因為牠們齒骨前端都是擴大的,及第三牙齒也是特別大的,因此將美扭椎龍歸類於大龍的一個種,但這個說法卻不被廣泛接受[7]。對大龍的評估發現牠最可能是基礎堅尾龍類,可能屬於斑龍超科的美扭椎龍亞科[8][9][10]。在2010年的大龍研究,認為大龍是有效屬,並分類於斑龍超科的斑龍科,生存年代約1億7500萬年前,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堅尾龍類[11]。
古生物學
由於大龍的化石很稀少,而且是碎片、屬於幼年個體,所以並不清楚牠們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模式。牠有可能是雙足、中等身型的肉食性恐龍。最相似的動物是美扭椎龍、迪布勒伊洛龍(Dubreuillosaurus)及非洲獵龍[8]。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在比較大龍與其他獸腳亞目後,粗略估計大龍的模式種約有175公斤重及4米長[9]。
參考
- von Huene, F. .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23, 34: 449–458.
- von Huene, F. . Revista del Museo de La Plata. 1926, 29: 35–167.
- Lydekker, R. . London: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1888: 309 p.
- von Huene, F. . Monographien zur Geologie und Palaeontologie. 1932, 1 (4): 361 p.
- Waldman, M. . Palaeontology. 1974, 17 (2): 325–339.
- Molnar, R.E., Kurzanov, S.M., and Dong, Z. . Weishampel, D.B., Dodson, P., and Osmólska, H. (eds.) (编). .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p. 169–209. ISBN 978-0-520-06727-1.
- Rauhut, O.W.M. . . London: The Palaeont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 213 p.
- Holtz Jr., T.R., Molnar, R.E., and Currie, P.J. . Weishampel, D.B., Dodson, P., and Osmólska, H. (eds.) (编). secon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p. 71–110. ISBN 978-0-520-24209-8.
- Paul, G.S. .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8: 464 p. ISBN 978-0-671-61946-6.
- Benson, R.B.J. .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0, 158 (4): 882–935. doi:10.1111/j.1096-3642.2009.00569.x.
- Benson, Roger B. J., 2010, "The osteology of Magnosaurus nethercombensis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Bajocian (Middle Jurassic)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a re-examination of the oldest records of tetanurans",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8(1): 131-146
- Carrano, M.T., and Sampson, S.D. . Neues Jahrbuch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Monatshefte. 2004, 2004 (9): 53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