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里
太保里,舊稱前溝尾、溝尾前,後改稱太保,前身太保村,隸屬於嘉義縣太保市,東鄰,南接春珠里,西鄰崙頂里,北隔新埤里[1]。
太保里 舊稱:太保 | |
---|---|
里 | |
![]() 太保里在嘉義縣太保市的位置 | |
坐标:23°27′40″N 120°19′51″E | |
國家 | ![]() |
縣市 | 嘉義縣 |
鄉鎮市區 | 太保市 |
區劃 | 15鄰 |
政府 | |
• 里長 | 郭秀琴 |
面积 | |
• 总计 | 2.589593平方公里 |
人口(2017年11月) | |
• 總計 | 2,718人 |
• 密度 | 1,049.59人/平方公里 |
• 戶數 | 951 |
性別比:105.91 (男性1398人,女性1320人)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村里代碼 | 10010010001 |
鄭氏時期時,潮州府普寧人張瑞至此開墾。康熙六十年(1721年)根據藍鼎元之記載,可知康熙末時溝尾莊已分為溝尾前、溝尾後二個庄頭,今日之太保里即為當時之溝尾前,又名為前溝尾[2]。清領時期時為紀念曾住於此的太子太保—閩浙水路提督王得祿將軍逝世,除追封他為伯爵外,也將前溝尾莊更名為「太保」[3]。
宗教信仰
太保里內居民宗教信仰多元,以道教為大宗,後依信仰比例多寡依序為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1]。寺廟奉祀主神有七星娘娘、三山國王、玄天上帝等。
福濟宮
清初康熙元年,張氏於自福建泉州府渡海來台謀生,信仰七星娘娘於此建廟,初建廟宇較為簡陋,以木料草茸搭建。
嘉慶十七年(1812年),王得祿為擴建提督衙,遷原廟址於太保段三零七號。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承七星娘娘輿旨,擇建於舊址。後向外募捐,眾信眾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十月協力完成廟殿[5]。
玄保宮
玄保宮於民國七十七年(1988年)建立,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以選舉方式產生管理人。張恰為目前主任委員,廟有信徒27人[5]。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