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鯡
太平洋鲱(学名:)是鯡屬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北極海及北太平洋海域,头小,流线形体,体色鲜艳,体侧有银色闪光、背部呈深蓝的金屬色,成体长20—38。棲息在沿海海域,繁殖期時會洄游至淡水溪流,成群活動,主食桡足类、翼足类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以及鱼类的幼体。有鳕鱼、鲑鱼和金枪鱼等天敌。
| 太平洋鯡 |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 纲: | 綱 Actinopteri |
| 目: | 鲱形目 Clupeiformes |
| 科: | 鲱科 Clupeidae |
| 属: | 鲱属 Clupea |
| 种: | 太平洋鯡 C. pallasii |
| 二名法 | |
| Clupea pallasii Linnaeus, 1758 | |
![]() | |
| 異名 | |
| |
太平洋鲱的產卵季不定,但通常是前半年,產卵地點一般位於潮間帶或朝下帶生長有鳗草等各種海草的地方[1]。由於它是一種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自1993年以來其數量就大幅下滑,不過2010年代以來由於保護得當,北美海域的太平洋鲱數量已經開始緩慢回升。

太平洋鯡鱼块荞麦面,摄於日本京都市
参考文献
- . [201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