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鸟
太平鸟(学名:),又名黄连雀,為太平鳥屬下的一種鳥類。
太平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太平鸟科 Bombycillidae |
属: | 太平鸟属 Bombycilla |
种: | 太平鸟 B. garrulus |
二名法 | |
Bombycilla garrulus Linnaeus, 1758 | |
夏候鳥 留鳥 冬候鳥 |
分布
太平鸟广布于古北界,繁殖区西起欧洲北部延亚欧大陆经土耳其、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阿富汗、蒙古、西伯利亚直抵东端的堪察加半岛,日本、朝鲜亦有本物种;在中国见于东部,北起黑龙江南直长江流域均有本物种,东南沿海的江苏、福建亦有本物种分布,在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本物种为冬候鸟,在中国东部本物种的分布最西限达到陕西、青海一线,另外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沿岸另有一块分布区域可见本物种。
特征
太平鸟体形中等大小,体长约在19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同形同色,成鸟额部及面部前端为栗色,向头后部颜色逐渐变浅;额基部、眼先、眼周及眼后部有黑色纹带,颌部亦有黑色区域;本物种枕部黑色,与贯眼的黑色区域相链接,形成环绕头部的黑环;头顶具细长的簇状羽冠,这条羽冠常常覆盖在枕部的黑色羽区上,让人无法看到环绕头部的黑环;上背和肩部的羽毛灰色,略沾褐色;腰部及尾上覆羽纯灰色,且颜色越向尾部越深;尾羽颜色延续了尾上覆羽的灰色,但是各尾羽羽端均为宽约8毫米左右的明黄色端斑,颜色非常鲜艳,另外两枚中央尾羽羽轴的端部红色,但是这一特征常常随着羽毛的磨损而消失;翅上覆羽颜色与肩羽一致;初级覆羽端部白色,在翅上形成一道白色翅斑;初级飞羽黑色,外翈端部的颜色与尾羽端部一样,为鲜艳的明黄色,次级飞羽羽轴特化伸长出羽片外约8毫米,形成扁片状蜡质红色突起;胸部为褐灰色;腹部灰色;尾下覆羽则为鲜艳的栗色。虹膜、喙和足均为近黑色的褐色。叫声连续细弱。太平鸟体羽基色变化平缓,特殊部位颜色鲜亮,体形体态优美,外形颇为俊俏悦目。飞羽和尾羽端部的明黄色斑块是本物种的辨识特征,也是区分本物种和同属近似种小太平鸟的重要特征,后者在这些部位呈现给人们的都是鲜艳的红色斑块。
习性
太平鸟性喜结群活动,栖息地多为高大的针叶和阔叶林带,它们常常结成大群活动于这些高大乔木的顶端。
太平鸟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鸟类,喜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繁殖期的太平鸟会较多的取食昆虫,而冬春季节它们则以各种植物的果实为食物,它们的食谱上有松柏的种子、槐树的果荚等,在冬天食物匮乏的时候,它们还常常会以残留枝端的忍冬或柿子为食,干枯的枝条,鲜红的忍冬果和外形俊俏的太平鸟常常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繁殖与保护
太平鸟在高大乔木的顶端筑巢繁殖,它们的巢由细树枝搭建而成,呈杯状,内衬苔藓、羽毛等柔软材料;每巢产卵5-7枚,卵淡紫色具褐色条纹;孵化期约14天。
本物种未被列入中国的保护动物目录,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皮书中是近危物种。
太平鸟与非法鸟类贸易
太平鸟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它们形象俊美,虽然没有动听的叫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完成叼纸牌、取硬币、打水等难度不一的杂耍节目,因而颇受养鸟玩鸟者的喜爱。但是本物种至今没有实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因而出现在市场上的太平鸟均是直接捕捉自野外。这种非法鸟类贸易直接造成了本物种种群数量的下降,以北京为例,太平鸟曾经是当地冬季优势鸟种之一,但最近几年,除了在非法鸟市尚可见到本物种外,在野外已经难觅他们的身影了。另外城市树种单一,外来种入侵挤占也是造成太平鸟在城市中数量减少的原因。
参考文献
-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