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

太平鼓,是一种中国民间乐器,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太平鼓的主要艺术表演形式为太平鼓舞,有时也被简称为太平鼓[1]

起源

关于太平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新华网曾发文称,兰州市永登县乐山坪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彩陶鼓,是太平鼓的雏形[2],而《玉海》上记载的:“羯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就是早期的太平鼓[3]。 曹燕柳在《太平鼓正源》一文中认为太平鼓一词产生于北宋年间,改名自讶鼓[4]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72年),主将王韶在今甘肃省兰州市附近的边防地区所创作了讶鼓,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官令禁止,民间遂将其改名为太平鼓,流传至今。但林绍权在《讶鼓,非太平鼓之源》一文中驳斥了“太平鼓改名自讶鼓”这一说法[5]

历史

明代起,太平鼓在北京流传[6],明人刘侗和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 童子挝鼓,傍夕向晓,曰太平鼓 ” 。清人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有记载:“太平鼓,形圆平,覆以高丽纸,下垂十余铁环[7]

分类

有学者认为,太平鼓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河北内蒙古东北安徽等地的太平鼓,是一种手持型单面鼓,有呈桃形、扁圆形、团扇形等,体积较小;另一类是兰州太平鼓,是一种肩被型双面鼓。两者在击打动作和阵形编排上也是很大不同,相互之间很难建立必然的渊源关系[8]

保护

名称名录备注
兰州太平鼓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9]
京西太平鼓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10]
辽西太平鼓中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
抚宁太平鼓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2]

参考

  1. . www.unwichp.org.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2. 路玲. . 《丝绸之路》.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3. 孙霄雨. . m.xinhuanet.com.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4. 曹燕柳. . 《文艺研究》. 1995.
  5. 林绍权. . 《文艺研究》. 1995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6. . www.ihchina.cn.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7. . chn.oversea.cnki.net.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8. 李贤年. . 《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9. . chn.oversea.cnki.net.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10. . www.gov.cn.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11. . ln.cri.cn. [2022-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12. . www.handannews.com.cn. [2022-08-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