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紀年

太歲紀年是古人根据虛擬的理想天體太岁在天空运行的紀年方法,由歲星紀年衍生而來。歲星自西向東運行的序次稱爲十二次,則太歲自東向西運行的序次取用十二辰。將十二辰配以十二地支,每一辰取一個年名,是爲歲陰。漢武帝推行太初改曆,讓歲陰(太歲)都不再響應歲星超,就此奠定了歲陰紀年法的基礎[1]。後來將十天干用於太歲紀年,爲每干取一個年名,即歲陽。歲陰、歲陽相配紀年,此後演變爲干支紀年,组成六十个年名,六十年周而复始。

《呂氏春秋》、《離騷》和《五星占》中出現涒灘、攝提格等,是在表示歲星所在的位置,用的是歲星紀年,而非太歲紀年。在漢武帝太初年前是以歲星所在定歲名,其後則多用太歲所在定歲名[2]

史記·天官书》與《淮南子·天文訓》、《爾雅·释天》在「歲陽」有些許不同,茲列表於下:[3]

歲陽
天干
爾雅歲名 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淮南子歲名 閼蓬旃蒙柔兆強圉著雝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史記歲名 焉逢端蒙彊梧徒維祝犂商橫昭陽橫艾尚章
歲陰
地支
爾雅歲名 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恊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淮南子歲名 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 /執除大荒落敦䍧協洽涒灘作鄂掩茂大淵獻
史記歲名 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芒落/大荒駱敦牂汁洽涒灘/芮漢作噩/作鄂淹茂大淵獻

太歲紀年中的歲陰、歲陽組成的年名後世較少使用,偶爾使用往往意在存古,如《資治通鑑》每卷卷首即用歲陰歲陽相配的年名標明本卷記事起訖之年,舉例:

  • 資治通鑑》卷153標題是“梁紀九 屠維作噩 一年”,對應的天干地支是己酉年。其年是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
  • 文天祥有一首詩詩題為《嵗祝犂單閼,月赤奮若,日焉逢涒灘,遇異人指示以》,兼具干支計年、計月、計日的用法。
  • 「玄黓」之「玄」字,宋代避諱作「元」,清代避諱缺筆劃代之。

大眾文化

另见

参考文献

  1. .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2. 陳峻誌. . 華梵人文學報. 2014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8).
  3. 刘洪涛. 2003-2. 古代历法计算法

书籍

  • 張衍田:《中國古代紀時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