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連結

失效連結,又稱死链,是指超連結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不能再連接至原本檔案網頁服务器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內容移動、管理人刪除內容等等。

失效連結的圖標

由於失效連結對資訊傳播有着重大影響,所以研究者會以失效連結為題進行研究。該些研究各為連結失效率給出不同的答案。

失效率

研究者已就万维网的連結失效率進行研究。他們的研究範圍涵蓋引用網上內容的學術文獻和數位圖書館館藏。

一項於2003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在一星期內,平均每200條網上連結就會有1條成為失效連結[1]半衰期為138週。

另一項於2004年發表的研究則顯示,某些網上連結(比如連接至某些檔案類型的連結、由學術機構託管的連結)的半衰期可能異於其他連結[2]。與一般網址相比,在出版物中出現的網址需經過更長時間才會失效。Weblock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分析了三間开放获取出版社的文集,並從中提取180,000個線上參考來源。最終發現該些連結的半衰期約有14年[3],這跟2005年的研究結果大致相符——它發現半數在《D-Lib杂志》中被引用的線上來源能夠在10年後繼續有效[4]。另有研究顯示,於學術文獻中引用的線上來源擁有較高的失效機會,不過半衰期則達4年以上[5][6]。《BMC生物信息學》於2013年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當中以Web of Science的摘要為研究對象,分析當中近15,000條連結。結果發現該些網頁有50%在9.3年後繼續有效,整體只有約6成有線上存檔[7]

一項2002年的研究顯示,與其他連結相比,於數位圖書館上出現的連結需較長時間才會失效[8]

成因

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令超連結失效。網站的管理人決定把網站刪除便是一例。其他原因還有管理人把內容移動至新域名、網站所使用的技術過舊、沒有更新域名注册信息[9]、伺服器停止運作[10]

防止連結失效

防止連結失效的方法有盡可能使用沒太大可能失效的連結、以各種方式保護現有連結免於失效、修复因內容移動或刪除而失效的連結。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創造出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的網址[11]

張貼連結者可採取以下方法,以減低連結失效的機會:

參見

延伸閲讀

參考資料

  1. Fetterly, Dennis; Manasse, Mark; Najork, Marc; Wiener, Janet. . 2003 [201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9).
  2. Koehler, Wallace. . Information Research. 2004, 9 (2)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3. . 2015 [2016-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McCown, Frank; Chan, Sheffan; Nelson, Michael L.; Bollen, Johan. (PDF). 2005 [2005-1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7-17).
  5. Spinellis, Diomidis.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3, 46 (1): 71–77 [2007-09-29]. doi:10.1145/602421.602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6. Steve Lawrence; David M. Pennock; 加里·弗雷克; et al. . 计算机 (杂志). 2001-03, 34 (3): 26–31. CiteSeerX 10.1.1.97.9695可免费查阅. ISSN 0018-9162. doi:10.1109/2.901164. Wikidata Q21012586 (英语)., Wikidata Q21012586
  7. Hennessey, Jason; Xijin Ge, Steven. . BMC Bioinformatics. 2013, 14: S5. PMC 3851533可免费查阅. PMID 24266891. doi:10.1186/1471-2105-14-S14-S5.
  8. Nelson, Michael L.; Allen, B. Danette. . D-Lib Magazine. 2002, 8 (1) [2019-09-24]. doi:10.1045/january2002-nelson可免费查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9).
  9. Kramer-Smyth, Jeanne. . Facet Publishing. 2019: 70 [2021-06-17]. ISBN 97817833034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10. Bespalov, A.; Michel, M. C; Steckler, T. (编). . Springer Nature. 2020: 284 [2021-06-17]. ISBN 97830303365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11. Berners-Lee, Tim. . 1998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03-02).
  12. Kille, Leighton Walter. . Journalist's Resource, Harvard Kennedy School. 2014-11-08 [2015-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13. . 2001-03-10 [201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1-26).
  14. Eysenbach, Gunther; Trudel, Mathieu. .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05, 7 (5): e60. PMC 1550686可免费查阅. PMID 16403724. doi:10.2196/jmir.7.5.e60.
  15. Zittrain, Jonathan; Albert, Kendra; Lessig, Lawrence. (PDF). Leg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4-06-12, 14 (2): 88–99 [2020-06-10]. doi:10.1017/S147266961400025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1).
  16. . cyber.law.harvard.edu.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