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傑爾·赫塢

奈傑爾·勞勃·赫塢CVO英語:1955年3月17日)是英國外交官,2003年—2008年任駐愛沙尼亞大使,2010年—2014年任福克兰群岛总督[1][2]

阁下
奈傑爾·赫塢

CVO
外交及國協事務大臣施維爾(右)2014年2月訪問福克蘭群島期間的赫塢(右)
福克兰群岛总督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专员
任期
2010年10月16日—2014年4月29日
君主伊丽莎白二世
行政長官提姆·索羅古德
基思·帕吉特
前任艾倫·哈克爾
继任柯林·勞勃斯
个人资料
出生 (1955-03-17) 1955年3月17日
英國東南英格蘭薩里郡貝奇沃思
配偶瑪麗·路易斯()
儿女3子
母校牛津大学新学院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來歷

赫塢出生於東南英格蘭薩里郡貝奇沃思,父親死去後移居母親所來自的西南英格蘭康瓦爾郡,當時赫塢9歲[3]

赫塢畢業於特魯羅學校,之後在牛津大学新学院學習英語,之後就讀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之後回到牛津學習語言學,最後成為特許語言學家學會成員[4]

赫塢是康瓦爾語使用者,1976年成為康瓦爾吟遊詩集會的吟遊詩人,其作為吟遊詩人的名稱為(意為「海鷹」)[5][6]

外交官

赫塢從桑赫斯特畢業後曾任皇家陸軍教育團中尉,1983年開始擔任外交職務。赫塢先在外交及國協事務部任職,曾在爱尔兰、匈牙利、以色列黎巴嫩工作。赫塢於1992年成為駐南非约翰内斯堡副領事,1996年前往奧地利維也納擔任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代表團副團長[4]

赫塢於2003年—2008年任駐愛沙尼亞大使,其間與其妻出演英国广播公司系列劇《工作中的王室》,該劇記錄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2006年訪問塔林的情形[7]。2006年10月,赫塢獲得皇家維多利亞勳章[8]。擔任大使5年後,赫塢成為駐伊拉克巴士拉總領事,並曾獲伊拉克重建服務獎章[4]

福克蘭群島

2009年,外交及國協事務部宣布赫塢將於2010年10月16日就任福克兰群岛总督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专员[2][9]

赫塢於2012年主持了福克兰战争30周年紀念活動[10],並在戰爭30周年及福克蘭群島政府決定開始钻探石油,局勢愈發緊張之際,強烈批評阿根廷對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的聲索[11]。赫塢還發揮福克蘭群島智利人的影響力並促進與智利的聯繫[12]

2011年,阿根廷國防部長阿圖羅·普里塞利稱英國將島民當作「人質」[13],隨後暗示英國軍方「是唯一支持篡奪我國領土一部分的勢力」[14]。赫塢因此提議舉行全民公投,以了解島民是否願意繼續當英國人,從而“一勞永逸解決次問題”[15]公投於2013年3月舉行,99.8%的島民投票支持福克蘭群島保持英國海外領土的地位。赫塢在公投後表示:“顯然,人民享有自決權為聯合國主要原則之一,如此高的投票率及如此高的支持率是人民自決權最清晰的表達[16]。”

2012年末,外交及國協事務部宣布柯林·勞勃斯將於2014年4月接替赫塢擔任總督兼專員[17]。赫塢自2015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福克蘭貝母蝴蝶,多次重訪福克蘭群島[18]

參考文獻

  1. Watson, Lisa. . MercoPress. 2009-09-01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2. Brock, Juanita. . SARTMA. 2010-10-08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3. . Penguin News (MercoPress). 2009-09-04 [201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4. . Debrett's. [201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3).
  5. . [201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7).
  6. (PDF). [2013-07-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4-29).
  7. .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8-09-24 [201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8). In Estonia, it will be the most exciting - and worrying - 24 hours in the entire career of the British Ambassador to Estonia, Nigel Haywood, and his wife, Louise. It will also be a memorable week for the crew of the chartered jet which will carry The Queen and Prince Philip around the Baltic region.
  8. . The London Gazette. 2006-11-14 [2014-03-07].
  9. .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2009-09-01 [201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3).
  10. . MercoPress. 2012-06-14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11. . MercoPress. 2012-02-07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3).
  12. . MercoPress. 2011-09-26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13. . MercoPress. 2011-06-29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14. . MercoPress. 2012-08-13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15. . MercoPress. 2012-03-29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16. . BBC News. 2013-03-12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17. . MercoPress. 2012-12-21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18. . FITV. 2018 [202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