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獵殺

》(Prey),,是美國作家麥可·克萊頓發表的「科技驚悚小說」。這部小說由哈潑‧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於2002年11月以精裝本首發。如同《侏羅紀公園》,這部小說也有意作為科技發展的警世題材,這回的茅頭轉向奈米科技。這部小說的特色在於描述了電腦科學共同體的新發展,像人工生命、突現行為、基因演算法和代理電腦人。

奈米獵殺
《奈米獵殺》繁體中文版封面
原名Prey
作者Michael Crichton
译者洪蘭
类型科幻小說
语言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發行
出版机构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7-09-01
出版地點美國
媒介平裝書
页数464
前作時間線
續作恐惧状态
规范控制
ISBN9789573261452

小說情節

小說主要描述了一位失業的人工智慧程式設計師,應聘到妻子任職的分子科技公司解決程式問題。這家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腸桿菌細胞,製造第三方製造者,藉以大量生產新的分子群集,然後負責為美國國防部生產一種可作為監視偵察的照相機奈米群集。但是由於建商的疏漏,造成奈米群集外洩,更令人驚訝的是,奈米群集竟然能自給自足,並且進化產生智慧,攻擊有機生物。傑克利用自己對人工智慧深入瞭解的優勢,多次逃過奈米群集的致死打擊,最後成功撲滅奈米群集,只是沒想到,還有更驚人的內幕隱藏在後頭。

作品主題

  • 《》是描述智慧型奈米機器人逃脫人類掌控,獨立自主,自我複製,對人類造成威脅的故事。這部小說大致提及已經在科幻小說裡廣泛討論的「灰色粘质」概念。這部小說在許多方面,像是奈米顆粒的雲狀性質、進化以及藏身巢穴,都跟波蘭科幻小說大師史坦尼斯勞.萊姆(Stanisław Lem)1964年的作品《The Invincible》相當類似。
  • 另外一個主題是公司層級的短視近利,使公司陷入新科技所產生的管理危機,而導致不可收拾的災難。麥可·克萊頓解釋這部小說講的是,當生化科技發展起飛後,若是沒有適當的控管,很有可能會危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 台灣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吳茂昆教授,為台灣版寫的專文推薦中指出,書中的場景不可能會出現,「許多書中所想像的情景與效能,並無足夠的學理證據。但重要的是,書中所引用的一些想法與目前奈米科技研發的重點方向是相一致的。例如書中提及,被創造的「群集」以壓電晶片(Piezo Wafer)作為將太陽能轉換其所需能源的機件,就學理而論,此一想法應是無效的,因為壓電晶片用來做光電轉換,效率太低。但以奈米結構作為光電元件以為未來替代石化產生的能源,確實是奈米科技發展的主要課題之一。」

其它

  • 有人指出美國電視劇《迷失》裡的神秘怪物是從《》中的奈米群集,不過官方已經否認了那隻叢林中的怪物是奈米機器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