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雨山人出塞图

雅雨山人出塞图》是一幅清代人物画,由张珩高凤翰叶芳林合绘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雅雨山人出塞图
藝術家张珩高凤翰叶芳林合绘
年份1740年(乾隆五年)
尺寸159.6 cm × 83.8 cm(62.8英寸 × 33.0英寸)
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内容

《出塞图》是一幅志士含冤、英才落寞的行旅图,描绘乾隆初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1690年—1768年,号雅雨山人)因上任期间清理盐政积弊而遭构陷,于乾隆二年(1737)被羁于扬州董相祠,乾隆五年(1740)五月被远戍塞外军台的场景。画中卢见曾面容坚毅,与夏襄宸、汪履之(扬州董相祠的一名道士)二人,骑马走向大漠。

画心纵159.6厘米,横83.8厘米。绫圈纵207.1厘米,横104.5厘米。

作者

高凤翰(1683年—1748年)是《出塞图》的作者之一,时任泰州巡盐分司[1],是卢见曾的下级。1737年丁巳卢见曾案发,高凤翰作为同案犯被捕入狱,在狱中被狱吏打残右臂。卢见曾被发配到塞外前,高凤翰用左手绘《雅雨山人出塞图》,并刻“丁巳残人”印章。人物面部洞庭叶芳林画师刻画。

题跋与题诗

《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
吴敬梓
玉门关外狼烽直,毳帐穹庐犄角立。
鸣镝声中欲断魂,健儿何处吹羌笛。
使君衔命出云中,万里龙堆广漠风。
夕阳寒映明驼紫,霜花晓衬罽袍红。
顾、陆丹青工藻缋,不画凌烟画边塞。
他日携从塞外归,图中宜带风沙态。
披图指点到穷发,转使精神同发越。
李陵台畔抚残碑,明妃冢上看明月。
天恩三载许君还,江南三度繁花殷。
繁花殷,芳草歇,蔽芾甘棠勿剪伐。

这幅画周围有郑板桥程梦星、江昱、李葂、叶芳林、杨开鼎钱陈群周榘等二、三十人的题跋和诗作,一致表达对卢见曾遭遇的愤慨不平。密友吴敬梓的题跋位于绫圈右下端“奉题 雅雨大公祖 治晚生吴敬梓”;右上端是高凤翰的题跋、印章;左上端有卢见曾的自题诗。由于为卢公写送别诗的江南名士太多,卢见曾把这些诗收集成书,名为《出塞集》。

收藏

乾隆二十八年(1763),在扬州第二次任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告老还乡,把《出塞图》带回德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第二次“盐案”(两淮盐引案)案发,卢见曾的德州家中被抄,此画不知所终。卢公弟子张维祺在北京古董市场发现这幅画,高价购回,送给卢公之子卢荫溥,收藏在德州纪庄卢家相府。清末卢家大火,大部分书画被毁,《出塞图》又不知所终。全椒籍丘良任先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查阅吴敬梓资料时,偶然发现《出塞图》和吴敬梓的书法。[2]

参考

  1. 《泰州志·名宦卷》二十,“高凤翰,字南阜,山东人,雍正年间,官泰坝监掣。时缺,系新设。凤翰莅任后,多有创建。”
  2. 李俊德:清代名卷《雅雨山人出塞图》,2016-07-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