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弗·塞爾弗里奇
生平
塞爾弗里奇,出生於英國,是Selfridges百貨創始人哈里·戈登·塞尔弗里奇的孫子 [1]。他的父亲是小哈里·戈登·塞尔弗里奇,母亲是Selfridges的店员。他的父母在保密的情況下相識、相爱、结婚生子,而奥利弗从未见过祖父老哈里。他在墨爾文學校接受教育,移居美國後,在麻州康科特的米德爾塞克斯學校就學。1945年,他獲得麻省理工學院數學學士學位。隨後,他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諾伯特·維納的研究生,但沒有撰寫自己的博士論文,也未獲得博士學位。
馬文·明斯基將塞爾弗里奇視為啟發自己的前輩,[3] 他與塞爾弗里奇同為達特矛斯會議的 11 名與會者,一起參加了這件被認為奠定人工智能領域的事件
塞爾弗里奇在神經網路、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方面撰寫了重要的早期論文,他的「群魔亂舞」(Pandemonium)論文(1959 年)为人工智能領域公認的經典之作。在其中,塞爾弗里奇引入了「惡魔」的概念,它會在事件發生時記錄事件,識別這些事件中的模式,並可能根據他們識別的模式觸發後續事件。久而久之,這個想法催生了剖面導向程式設計。
1968年,約瑟夫·利克萊德和羅伯特·泰勒在他们的决定性论文「作为通信设备的计算机」(The Computer as a Communication Device)中引入了一個稱為 OLIVER(Online Interactive Expediter and Responder)的概念,該概念便以塞爾弗里奇的名字命名。[4]
塞爾弗里奇在林肯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他曾擔任MAC專案的副主任)、Bolt、Beranek 和 Newman以及GTE實驗室度過了他的職業生涯,其中他在GTE實驗室成為了首席科學家。他在NSA顧問委員會任職 20 年,擔任數據處理小組主席。塞爾弗里奇於1993年退休。 [5]
2015 年,鄧肯·坎貝爾将塞爾弗里奇確定為坎貝爾於1980年關於美國國家安全局在英国曼威斯希爾竊聽活動的「最佳來源」。 [6]坎貝爾在《新政治家》中將這次行動描述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電話竊聽」。 [7]
塞爾弗里奇還撰寫了四本兒童讀物:《Sticks》、 《Finger In Fives》 、 《All About Mud》和《Trouble With Dragons》 。 [8]
塞爾弗里奇共結過兩次婚,留下女兒和兒子各兩名。四個孩子都獲得了博士學位。[5]
參見
参考资料
- Markoff, John.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12-03 [2008-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 Spark, Andrew. . The Guardian. 2008-12-16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 . web.media.mit.edu. [201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 Licklider, J.C.R. (PDF). Stanford University. August 7, 1990 [September 8, 2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1).
- . Daily Telegraph. 2008-12-22 [2019-09-08]. ISSN 0307-12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英国英语).
- Duncan Campbell, , The Intercept, 3 August 2015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4)
- (PDF), New Statesman: 10–14, 18 July 1980 [2021-11-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21)
- Markoff, John.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12-03 [2019-09-08].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美国英语).
進一步閱讀
- O. G. Selfridge. "Pandemonium: A paradigm for learning." In D. V. Blake and A. M. Uttley, editors,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Mechanisation of Thought Processes, pages 511–529, London,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