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伊塔羅·卡爾維諾於1979年出版的作品,並於1981年出版英譯本。這是一部關於寫作與閱讀的小說,一個關於文本的文本,多數的評論者與學者將這本小說歸類為後現代主義的後設文本。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 |
|---|---|
| 原名 |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 
| 作者 | 伊塔羅·卡爾維諾 | 
| 类型 | 小說 | 
| 语言 | 義大利文 | 
| 發行 | |
| 出版時間 | 1979年 | 
| 出版地點 | 義大利 | 
| 规范控制 | |
| ISBN | 978-2-02-005755-4 | 
| OCLC | 2242223557 | 
內容简介
    
全書總共12個章節,而可分為「第X章」與一個「小說標題」,兩者梅花間竹放置,除了<第十一章>與<第十二章>並置以外都是與小說標題交叉排列。小說開頭是以「你」這個第二人稱敘事為主,且「你」是一個讀者,剛買了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小說《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卻發現裝訂錯誤,於是去換了一本新的小說,打開後卻發現跟前一本完全不同……如此的循環反覆,於是「你」踏上了一個旅程。
目錄編排
    
其章節為:
- 1.第一章
 - 2.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 3.第二章
 - 4.在馬爾泊克鎮外
 - 5.第三章
 - 6.從陡坡上斜倚下來
 - 7.第四章
 - 8.不怕風吹或暈眩
 - 9.第五章
 - 10.在逐漸累積的陰影中往下望
 - 11.第六章
 - 12.在一片纏繞交錯的線路網中
 - 13.第七章
 - 14.在一片穿織交錯的線路網中
 - 15.第八章
 - 16.月光照映的銀杏葉地毯
 - 17.第九章
 - 18.環繞一空墓
 - 19.第十章
 - 20.什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
 - 21.第十一章
 - 22.第十二章
 
(根據版本為時報文化出版《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吳潛誠校譯)
有趣的是,若將2、4、6、8、10、12、14、16、18、20章各章標題排列在一起,則又可以形成一個故事的開頭:「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馬爾泊克鎮外,從陡坡上斜倚下來,不怕風吹或暈眩,在逐漸累積的陰影中往下望,在一片纏繞交錯的線路網中,在一片穿織交錯的線路網中,月光照映的銀杏葉地毯,環繞一空墓,甚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註 1] [註 2]
後設文本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所涉及的問題,除了作者與讀者之間外,也包含了作者與文本、讀者與文本、翻譯者與原文、真本與偽本等等的問題。整體而言,《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試圖讓讀者也參與進小說的創作,讀者可以自行詮釋、自行發掘。
注释
    
- 译林萧天佑译本中,第2、4、6、8、10、12、14、16、18、20章标题分别译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怕眩晕”“望着黑沉沉的下面”“在线条交织的网中”“在线条交叉的网中”“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時報倪安宇譯本中,第2、4、6、8、10、12、14、16、18、20章標題則是譯為「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馬爾堡鎮外,人在斷崖,不畏強風和暈眩,俯視暗影幢幢,在團團纏繞的網中,在團團交織的網中,在月光映照的落葉地毯上,空墓遺事,什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
 
參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