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壽宮

妙壽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平區,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市定古蹟,再改直轄市定古蹟[6]。該廟也是安平六社之一的囝仔宮社(妙壽宮社)的角頭廟(境主廟)[1][4][3]。廟中的保生大帝神轎,在2009年1月9日公告為一般古物[7]

妙壽宮
囝仔宮、港仔宮
從附近的王船室所拍的妙壽宮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安平區古堡街1號
建成时间 清朝乾隆20年(1755年)[1][2][3][4][5]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妙壽宮之正面。地上紅線兩側有小獅像。

妙壽宮別稱「囝仔宮」,其由來據說是因為該廟昔日廟埕寬廣,有許多兒童會來這裡玩耍[註 1][5]。另一別稱「港仔宮」,則據說是因為該廟位於港口碼頭邊。

沿革

立廟由來

關於該廟的由來,相傳是在明鄭時期[註 2],有一艘載有神像的王船被當地居民撿到,搭建茅草屋供奉[1][2]。而後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妙」,弟弟名「壽」[註 3],兩人合捐妙壽宮現址土地[註 4],廟名則來自兩兄弟之名[1][2]。不過該廟廟名由來另有一說,是來自保生大帝之封號「恩主昊天醫靈惠真君萬無極保生大帝」[5][6]

而到了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時,當地居民將供奉昔日拾得之漂流王船的小廟改建成磚造廟宇,並迎來白礁保生大帝之分靈為主神[2]。不過依據《鳳山縣志》(1720年)之記載,康熙年間在安平鎮有三座「慈濟宮」[註 5],有人認為其中之一即是妙壽宮[註 6][1]:115、306

發展

清治嘉慶元年(1796年)與道光十六年(1836年)時有再整修過,於同治六年(1867年)在廟之右側加建王船室以供奉王船「金萬安號」[註 7][2]

而在日治時期,該廟在大正二年(1913年)由當地居民林松、歐國、李欽、周文彩倡修,昭和十八年(1943年)曾大陣、周頂山、林桃、歐山再次發起重修[2]。而到了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由於擴建古堡街的關係,而拆除了廟右廂房與原王船室,信徒們遂隔著古堡街重建了王船室[6]。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因妙壽宮地勢低窪常會海水倒灌,又年久失修,遂再次重建並將整座廟宇擡高[2][10]

建築特色

該廟座北朝南而略偏西,由三川殿、拜亭、主殿所組成,而為了避免海邊風沙,所以三處屋頂是完全相連的[5][10]。其中三川殿與主殿為硬山頂,拜亭則為捲棚頂[10]

該廟廟埕有一對小石獅子,據說是位久試不中的窮舉人在考上進士後所捐[5]。廟宇三川門前的兩根道光十六年(1836年)蝙蝠石柱原為海山館所有[註 8],為澎湖水師協副將王得祿所贈(上有其署名),是因日治時期海山館變成民宅才移至該廟[1]。石柱而該廟三川殿側門門神所繪為三十六官將,拜亭、正殿間的側門則繪有二十四節氣

祀神

正殿。
王船室內的王船「金萬安號」。

妙壽宮除主祀保生大帝外,另有供奉朱府千歲、蘇府千歲、朱府千歲夫人、勤李何紀仙姑、李府千歲、太白千歲、劉元帥、張天師、蒼府千歲、池府千歲、黃府千歲、註生娘娘、福德正神[2]

傳說

  • 建廟傳說:關於妙壽宮的由來有更接近神話的傳說。傳說過去朱府千歲神遊到妙壽宮附近時,見到此為吉地,想駐留於此享受香火,但該地已經是孫妙、孫壽兄弟所有[1]。於是朱府千歲託夢給兩人,說明其心意[1]。後來兩兄弟出海捕魚時,忽然從天上傳來鑼鼓聲,兩兄弟循聲而去撿到了一塊木頭[1]。這塊木頭後來請人雕刻成神像,搭蓋草寮供奉朱府千歲[1]。因當時兩人與神明有約定要留下姓名,廟名便使用兄弟倆的名取作「妙壽宮」[1]。而朱府千歲雖然是開基神明,但後來某天大道公神遊至此時,朱府千歲請大道公留下來,讓出主神的位置,所以妙壽宮才變成保生大帝廟[1]
  • 大道公與許金河:許金河是安平港仔尾社的人,在20歲那年家中香爐某天突然發爐,遂去請教港仔尾社的神明,結果神明指示他要去找妙壽宮大道公才能解決[1]。許金河便從運河跪著爬到妙壽宮,懇求大道公為其解厄[1]。是後家裡平安順遂,他便在每年大道公誕辰時請歌舞團到廟前表演[1]
  • 二蘇王與大陣叔仔
    • 有人名叫許添壽,是妙壽宮內普庵教主的「小法團」成員[1]。據說普庵教主曾向他示警近期內會犯酒毒,要他三天內不可喝酒,結果卻在第三天晚上應邀到友人家裡喝喜酒時,因為友人盛情難卻,而且心想第三天也快結束了,就喝了半杯啤酒,結果一喝下去便出事[1]。而後普庵教主降駕,將他帶到妙壽宮[1]。廟中人員見狀乃去找二蘇王之小法大陣叔仔來幫忙,而大陣叔仔一來先用銀針替他放血,而後二蘇王起乩,求大道公派藥醫治[1]。而後眾人在大道公指示下熬煮了「天藥」,許添壽一喝下便甦醒,過不久後便恢復健康[1]
    • 有一次大陣叔仔病重,二蘇王降駕指示他兒子去取大道公手上的疏珠,以水煎煮,再將水給大陣叔仔喝,結果大陣叔仔就逐漸康復[1]。後來又過數年,大陣叔仔又病重,原本想再去取疏珠煮水,卻發現疏珠不知去向,有人認為這是大陣叔仔陽壽已盡之故[1]

圖片

註釋

  1. 「囝仔」(囡仔)在閩南語指兒童,其音讀作「gín-á」[8]。但當地廟名與地名因為泉州腔發音而唸作「Kam-á」[4](gan3-a3[9])。
  2. 一說明朝末年[2]
  3. 兩人全名不詳[2],但有傳說兩人姓孫[1]
  4. 另有一說是兩兄弟撿到了王爺神像[2]
  5. 《鳳山縣志‧卷十》:「慈濟宮:……在安平鎮者三……」。
  6. 今天安平區有三座歷史悠久的保生大帝廟,分別是妙壽宮、靈濟殿廣濟宮,但除了靈濟殿之外,另外兩間廟均宣稱建於乾隆年間[1]:306。又高拱乾《臺灣府志‧卷九》(1696年)記載:「慈濟宮在鳳山縣者,一在安平鎮、一在土墼埕。」,可知在康熙卅五年(1696年)以前安平只有一座大道公廟,故《臺南大道公信仰研究》便認為廣濟宮與妙壽宮應建於康熙卅六年(1697年)到五十九年(1720年)[1]:279、306
  7. 據說是在同一年(1867年)請人依照原本王船形式打造而成[2][3]
  8. 上面的對聯是在禮讚海山館所供奉的媽祖[1]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妙壽宮
  1. 周茂欽.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頁306-309. ISBN 978-986-03-9418-4.
  2. 林朝成、鄭水萍 等撰稿. . 安平區公所. 1998-06: 頁231、232.
  3. 周宗楊.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302. ISBN 978-986-04-3025-7.
  4. 陳秀琍、黃建龍、陳信安、謝佳芸、紀幸芯.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227-229. ISBN 978-986-04-3029-5.
  5. 王浩一. . 台北市: 心靈工坊文化. 2008-08: 174、175頁. ISBN 978-986-6782-47-3.
  6.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7).
  7.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8.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6-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5).
  9. . [2016-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6).
  10. 傅朝卿. .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11: 114頁. ISBN 957-30880-4-5.
  • 石萬壽.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03: 229頁. ISBN 957-01-6745-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