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母鴨
由來
薑母鴨由來並無定論,可能源於泉州料理鹽鴨,後傳至廈門、台灣在地化。早在清代前,泉州就有用中草藥和禽畜共同烹煮的習俗。廈門同安鹽鴨作法與廈門薑母鴨類似,同安直到1958年才劃歸廈門,在此之前都歸屬泉州,且同安人稱鹽鴨即薑母鴨,所以或許源自泉州。[1][2]但泉州人亦有源自台灣的說法。[1]鹽鴨與薑母鴨料理方式並不相同,薑母鴨湯水較多,如同麻油雞料理方式。
泉州與早年台灣薑母鴨都沒有加麻油,1980年代台灣業者加上米酒、麻油、中药配方,成為台灣坊間薑母鴨原型。[3][1][2]
各地作法
台灣
台灣薑母鴨必備元素是:公的紅面番鴨、麻油、老薑、米酒、中藥,再加上一只砂鍋與旺火燉煮,看起來黑紅。一吃是將鴨肉沾著豆瓣醬、豆腐乳吃,等到酒味揮發後就當火鍋吃,二吃可以逐步放入各種火鍋料與蔬菜。[3][1]副食亦常搭配麵線或熱炒。[4]現已成為台灣冬季前五大食用鍋物中之一,被當地民眾公認為嚴冬祛寒的食補料理優選。[5]
功效
薑母鴨在烹調時會加入老薑、川芎、當歸等材料,因為在中醫的說法中鴨肉補陰、甘冷、滋陰補虛,屬於甘冷食材,適合「虛火上炎」的體質食用,在醫學上,鴨肉的鐵質含量比牛肉高,且具豐富的維生素A及不飽和脂肪酸。 若冬天容易手腳冰冷,也可藉由薑母鴨的「活血」功效促進血液循環。[6][7]
參考資料
- 陳靜宜. . 料理‧台灣. 2020, (51) [202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8).
- 何定照. . [202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 陳靜宜. . 麥浩斯. 2021 [2021-11-12]. ISBN 97898640867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3) (中文).
- 蔡珮緹. (碩士论文). 2015.
- 沈婉玉. .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 吳燕玲. .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 倪曼婷. .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