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型人格
威权型人格(英語:),又譯霸道型人格、慕強,指的是一種會心甘情願的服從權威,永遠不會挑戰權威,卻敢欺壓弱小的性格特徵;威权型人格的人並不是真正的強大,而是帶有明顯的“慕強鄙弱”心理,他們還會無意識的將這種心理價值觀散播給週圍的人[1]。
從詞源上講,“威权型人格”一詞起源於埃里希·弗洛姆的著作,在這本書中,威权型人格通常用指“對下屬表現出嚴格和壓迫的人,但是對上級卻唯唯諾諾”。歷史淵源來自於埃里希·弗洛姆在其1941年出版的《對自由的恐懼》一書中對現代政治進行了心理探索,他將獨裁型人格描述為一種自我防禦機制。在《威权型人格》(1950年)一書中,狄奧多·阿多諾、Else Frenkel-Brunswik、Daniel Levinson和Nevitt Sanford提出了一個涉及「潛在法西斯個人」的人格類型[2]。
關於“威权型人格”的理論發展,其歷史背景包括1930年代法西斯主義的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和大屠殺,顯示支持法西斯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受到獨裁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也多有威权型人格、逃避型人格和受虐型人格。反猶太主義和反民主政治的情感訴求。阿多諾和弗倫克爾-布倫斯維克以及萊文森和桑福德的研究被稱為伯克利研究,集中在偏見上,他們在佛洛伊德和弗洛姆式理論 的精神分析和心理社會框架內研究偏見。
引用來源
註釋
- Baars, J. & Scheepers, P. (1993).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9, pp. 345–353.
- Adorno, T. W.; Frenkel-Brunswik, E.; Levinson, D.J.; Sanford, R. N. . Harper & Brothers. 1950. ISBN 978-0-06-030150-7.
文獻筆記
外部鏈接
- Баязитов Р.Ф. Авторитарный стереотип: сущность и проявления в социальных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х.——一本俄羅斯的書,作者為下卡姆斯克,2006年出版,其中的帝175頁。
- Professor Bob Altemeyer's The Authoritarians——一本美國的線上書,內容旨在揭露美國國會有多腐敗,並認為多元化會允許越來越多的霸道型人格出現,對美國傳統的保守主義造成巨大的破壞。同時,純種美國人和聖經帶上的宗教右翼的領導人也在非民主的推動議程,隨著2008年聯邦選舉的臨近,美國正處於命運的十字路口。
- John Dean Exposes The Authoritarians——根據約翰·迪恩的《沒有良心的保守派》改編的關於美式獨裁者的五部曲,其中第一部,著重講解了霸道型人格。
- Authoritarianism and Polariz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作者為Marc Hetherington和Jonathan Weiler,此書描寫了美國政治中的聖母婊和霸道型主人格的人逐漸變多,中立派逐漸變少,呈現兩極化。
- Bob Altemeyer and Jonathan Shockley: A Discussion on Authoritarianism on WBAI——Bob Altemeyer和Jonathan Shockley所認為的霸道型人格,此書也對霸道型人格進行了大量討論。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