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六
孔雀六 (δ Pav / δ Pavonis) 是位於孔雀座,距離地球19.9光年的一顆恆星。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 |
---|---|
星座 | 孔雀座 |
星官 | 孔雀 (近南極星區) |
赤經 | 20h 08m 43.6084s[1] |
赤緯 | −66° 10′ 55.446″[1] |
視星等(V) | 3.56[1] |
特性 | |
光谱分类 | G8IV[1] |
U−B 色指数 | 0.45[2] |
B−V 色指数 | 0.76[2] |
R−I 色指数 | 0.34[1] |
变星类型 | Suspected |
天体测定 | |
徑向速度 (Rv) | –21.7±0.9[1] km/s |
自行 (μ) | 赤经:1210.50±0.58[1] mas/yr 赤纬:−1130.27±0.44[1] mas/yr |
视差 (π) | 163.74 ± 0.65[1] mas |
距离 | 19.92 ± 0.08 ly (6.11 ± 0.02 pc) |
绝对星等 (MV) | 4.62 |
詳細資料 | |
質量 | 0.991[3] M☉ |
半徑 | 1.22[3] R☉ |
表面重力 (log g) | 4.26[4] |
亮度 | 1.18 L☉ |
溫度 | 5,604[4] K |
金屬量 | [4] |
自轉 | 1 km/s (~54 days) |
年齡 | 6.6–6.9 × 109[5] 年 |
其他命名 | |
觀測
它是一顆光譜類型為G8IV的次巨星,意味著它在核心的氫停止核融合後會開始進行成為紅巨星的過程。由於這個原因,雖然它的溫度比太陽低,但仍比太陽明亮。它的質量是99.1%太陽質量,但半徑是太陽的122%。表面的對流層深入至大約恆星半徑的43.1%,但質量僅佔4.8%[3]。
對這顆恆星的光譜檢測顯示它的金屬 (天文學家對比氦重的元素的稱呼) 豐度比太陽高,這個數值是鐵和氫相對於太陽大氣層中的比率(因為在恆星大氣中,鐵是相對來說較易於測量的元素)。對孔雀六,金屬量大約是:
(這種標示是用對數標示出鐵和氫相對於太陽的比例。) 這相當於鐵的豐度比太陽中的量高了214%。過去的研究顯示,重元素的豐度與行星系的存在與否是有關聯性的[6]。
這顆恆星的年齡範圍在66-69億歲之間,亮度已經比它成為零齡主序星時增加了60% (後期的增加與太陽相似),孔雀六在銀河系中的軌道與太陽的相似。目前還沒有發現有行星或伴星在軌道中環繞[7]。
尋找地球外有智慧生物(SETI)
這顆恆星被SETI協會的Jill Tarter和Maggie Turnbull 選定做為"最佳SETI目標"的鄰近恆星[8]。孔雀六是最靠近的不是聯星或多星的類太陽恆星系 [7]。
相關條目
- 科幻中的孔雀六
參考資料
- .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09-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 Cousins, A. W. J.; Stoy, R. H. . Royal Observatory Bulletins. 1962, 64: 103–248.
- Takeda, G.; Ford, E. B.; Sills, A.; Rasio, F. A.; Fischer, D. A.; Valenti, J. A. . VizieR On-line Data Catalog: J/ApJS/168/297. November 2008. Bibcode:2008yCat..21680297T.
- Sousa, S. G.; et al.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ugust 2008, 487 (1): 373–381. Bibcode:2008A&A...487..373S. doi:10.1051/0004-6361:200809698. See VizieR catalogue J/A+A/487/37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Mamajek, Eric E.; Hillenbrand, Lynne A.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November 2008, 687 (2): 1264–1293. Bibcode:2008ApJ...687.1264M. doi:10.1086/591785.
- Sousa, S.G.; et al.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6, 458 (3): 873–880. doi:10.1051/0004-6361:20065658.
- G. F. Porto de Mello, E. F. del Peloso, L. Ghezzi. . Astrobiology. 2006, 6 (2): 308–331. PMID 16689649. doi:10.1089/ast.2006.6.308.
- M.C. Turnbull, J.C. Tarter.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2003, 149 (2): 423–436 [2010-05-19]. doi:10.1086/379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