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菲斯公开赛
孟菲斯公开赛(英語:)是一项从1975年到2017年举办的男子职业网球赛事。从1977年开始,该赛事田纳西州孟菲斯孟菲斯网球俱乐部举行。孟菲斯公开赛曾经是美国本土唯一一项在室内进行的ATP巡回赛赛事,每年一般在二月举办。最初它是一项男女合办赛事,但最后四年仅仅举办了男子赛事。
孟菲斯公开赛 Memphis Open | |
---|---|
终止 | |
創立 | 1975 |
終止 | 2017 |
地點 | 美國 田纳西州孟菲斯 |
場館 | 孟菲斯网球俱乐部 |
類別 | 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 |
地面 | 室内硬地球场 |
網站 | memphisopen.com |
因为赞助商的关系,孟菲斯公开赛的名称有过多次变换,比如「Regions Morgan Keegan锦标赛」(Regions Morgan Keegan Championships),「圣犹达锦标赛」(Kroger St. Jude Championship),「沃尔沃锦标赛」(Volvo Championships),「南方电信杯」(Cellular South Cup)和「联邦快递国际赛」(Federal Express International),还有一段时间是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美国国家室内网球锦标赛」。
历史
1974年,孟菲斯棉花商人威廉·B。小比利·多纳万特(Billy Dunavant Jr.)收购了孟菲斯运动俱乐部(Memphis Athletic Club),并开始斥资700万美元扩建该俱乐部,将其改造成现在的孟菲斯网球俱乐部。1975年,作为世界网球锦标赛的一部分,现在被称为孟菲斯公开赛的比赛首次在室内地毯上举行。1977年,美国国家室内网球锦标赛从马里兰州的索尔兹伯里迁至孟菲斯,该赛事的奖金也增加到22万美元。[1]直到2014年,孟菲斯公开赛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私人室内网球俱乐部举办的男子和女子职业网球赛事。[2]直到20世纪80年代,比赛都是在室内地毯上进行的,但俱乐部最终把场地改成了硬地。
在2001年11月,孟菲斯网球俱乐部从WTA手中购买了赛事版权,将奥克拉荷马市的赛事迁移到孟菲斯,从此该赛事成为男女合办赛事长达12年。2008年,该赛事一度成为ATP世界巡回赛500系列赛事。2014年,该赛事前移到了巴西,成为里约网球公开赛,[3]孟菲斯则重新向ATP购买了赛事版权,将ATP世界巡回赛250系列赛事之一的圣何塞站迁移到孟菲斯,让孟菲斯保住了一项职业网球赛事[4]。2014年底,美国网球协会(USTA)和金集控股有限责任公司(Golden Set Holdings LLC)旗下的网球汇集有限责任公司(Tennis Rendezvous LLC)收购了美国国家室内网球锦标赛的版权,并将其更名为孟菲斯公开赛(Memphis Open)。2015年,孟菲斯公开赛再次被纽约金融管理公司GF资本收购。
历年决赛
单打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
1975 | 哈罗德·所罗门 | 伊日·赫雷贝克 | 2–6, 6–1, 6–4 |
1976 | 维杰·阿姆里特拉吉 | 斯坦·史密斯 | 6–2, 0–6, 6–0 |
1977 | 比约恩·博格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 6–4, 6–3, 4–6, 7–5 |
1978 | 吉米·康纳斯 | 蒂姆·古利克森 | 7–6, 6–3 |
1979 | 吉米·康纳斯 | 阿瑟·阿什 | 6–4, 5–7, 6–3 |
1980 | 约翰·麦肯罗 | 吉米·康纳斯 | 7–6, 7–6(8–6) |
1981 | 吉恩·迈耶 | 罗斯科·坦纳 | 6–2, 6–4 |
1982 | 约翰·克里克 | 约翰·麦肯罗 | 6–3, 3–6, 6–4 |
1983 | 吉米·康纳斯 | 吉恩·迈耶 | 7–5, 6–0 |
1984 | 吉米·康纳斯 | 亨利·勒孔特 | 6–3, 4–6, 7–5 |
1985 | 斯蒂芬·埃德伯格 | 雅尼克·诺阿 | 6–1, 6–0 |
1986 | 布拉德·吉尔伯特 | 斯蒂芬·埃德伯格 | 7–5, 7–6 |
1987 | 斯蒂芬·埃德伯格 | 吉米·康纳斯 | 6–3, 2–1 (退赛) |
1988 | 安德烈·阿加西 | 米卡埃尔·佩福斯 | 6–4, 6–4, 7–5 |
1989 | 布拉德·吉尔伯特 | 约翰·克里克 | 6–2, 6–2 (退赛) |
1990 | 米夏埃尔·施蒂希 | 沃利·马苏尔 | 6–7, 6–4, 7–6 |
1991 | 伊万·伦德尔 | 米夏埃尔·施蒂希 | 7–5, 6–3 |
1992 | 马利维·华盛顿 | 韦恩·费雷拉 | 6–3, 6–2 |
1993 | 吉姆·考瑞尔 | 托德·马丁 | 5–7, 7–6(7–4), 7–6(7–4) |
1994 | 托德·马丁 | 布拉德·吉尔伯特 | 6–4, 7–5 |
1995 | 托德·马丁 | 保罗·哈休斯 | 7–6(7–2), 6–4 |
1996 | 皮特·桑普拉斯 | 托德·马丁 | 6–4, 7–6(7–2) |
1997 | 张德培 | 托德·伍德布里奇 | 6–3, 6–4 |
1998 | 马克·菲利浦西斯 | 张德培 | 6–3, 6–2 |
1999 | 托米·哈斯 | 吉姆·考瑞尔 | 6–4, 6–1 |
2000 | 马格努斯·拉尔森 | 拜伦·布莱克 | 6–2, 1–6, 6–3 |
2001 | 马克·菲利浦西斯 | 达维德·桑圭内蒂 | 6–3, 6–7(5–7), 6–3 |
2002 | 安迪·罗迪克 | 詹姆斯·布莱克 | 6–4, 3–6, 7–5 |
2003 | 泰勒·丹特 | 安迪·罗迪克 | 6–1, 6–4 |
2004 | 约阿希姆·约翰松 | 尼古拉斯·基弗 | 7–6(7–5), 6–3 |
2005 | 坚尼夫·卡逊 | 马克斯·米尔内 | 7–5, 7–5 |
2006 | 托米·哈斯 | 罗宾·索德灵 | 6–3, 6–2 |
2007 | 托米·哈斯 | 安迪·罗迪克 | 6–3, 6–2 |
2008 | 史提夫·达尔西斯 | 罗宾·索德灵 | 6–3, 7–6(7–5) |
2009 | 安迪·罗迪克 | 拉德克·斯泰潘內克 | 7–5, 7–5 |
2010 | 萨姆·奎里 | 约翰·伊斯内尔 | 6–7(3–7), 7–6(7–5), 6–3 |
2011 | 安迪·罗迪克 | 米洛斯·拉奥尼奇 | 7–6(9–7), 6–7(11–13), 7–5 |
2012 | 于尔根·梅尔泽 | 米洛斯·拉奥尼奇 | 7–5, 7–6(7–4) |
2013 | 锦织圭 | 菲里西亚诺·洛佩兹 | 6–2, 6–3 |
2014 | 锦织圭 | 伊沃·卡洛维奇 | 6–4, 7–6(7–0) |
2015 | 锦织圭 | 凯文·安德森 | 6–4, 6–4 |
2016 | 锦织圭 | 泰勒·哈利·弗里茨 | 6–4, 6–4 |
2017 | 瑞恩·哈里森 | 尼科洛兹·巴西拉什威利 | 6–1, 6–4 |
2018 | 参见纽约网球公开赛 |
双打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
1975 | 迪克·斯托克顿 Erik van Dillen | Mark Cox 克利夫·德赖斯代尔 | 1–6, 7–5, 6–4 |
1976 | 維杰·阿姆里特拉吉 Anand Amritraj | 马蒂·里森 罗斯科·坦纳 | 6–3, 6–4 |
1977 | 舍伍德·斯图尔特 弗雷德·麦克奈尔 | 鲍勃·卢茨 斯坦·史密斯 | 4–6, 7–6, 7–6 |
1978 |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劳尔·拉米雷斯 | 菲尔·登特 約翰·紐康姆 | 3–6, 7–6, 6–2 |
1979 | Tom Okker 沃伊切赫·菲巴克 | 弗鲁·麦克米伦 迪克·斯托克顿 | 6–4, 6–4 |
1980 | 約翰·麥肯羅 布赖恩·戈特弗里德 | Rod Frawley 托马什·施密德 | 6–3, 6–7, 7–6 |
1981 | 吉恩·迈耶 桑迪·迈耶 | Mike Cahill Tom Gullikson | 7–6, 6–7, 7–6 |
1982 | 凯文·柯伦 史蒂夫·登顿 | 約翰·麥肯羅 彼得·弗莱明 | 7–6, 4–6, 6–2 |
1983 | 彼得·麦克纳马拉 保罗·麦克纳米 | Tim Gullikson Tom Gullikson | 6–3, 5–7, 6–4 |
1984 | Fritz Buehning 彼得·弗莱明 | 海因茨·金特哈特 托马什·施密德 | 6–3, 6–0 |
1985 | 帕维尔·斯洛日尔 托马什·施密德 | 凯文·柯伦 史蒂夫·登顿 | 1–6, 6–3, 6–4 |
1986 | 肯·弗拉赫 Robert Seguso | 居伊·福尔热 安德斯·耶吕德 | 6–4, 4–6, 7–6 |
1987 | 安德斯·耶吕德 Jonas Svensson | 塞尔希奥·卡萨尔 埃米利奥·桑切斯 | 6–4, 6–2 |
1988 | 凯文·柯伦 戴维·佩特 | 彼得·隆格伦 Mikael Pernfors | 6–2, 6–2 |
1989 | 保羅·安納干尼 Christo van Rensburg | 斯科特·戴维斯 Tim Wilkison | 7–6, 6–7, 6–1 |
1990 | 达伦·卡希尔 马克·克拉茨曼 | Udo Riglewski 米夏埃尔·施蒂希 | 7–5, 6–2 |
1991 | 米夏埃尔·施蒂希 Udo Riglewski | 约翰·菲茨杰拉德 劳里·沃德 | 7–5, 6–3 |
1992 | 托德·伍德布里奇 马克·伍德福德 | 凯文·柯伦 Gary Muller | 7–6, 6–1 |
1993 | 托德·伍德布里奇 马克·伍德福德 | 雅克·艾里廷 保羅·哈休斯 | 7–5, 4–6, 7–6 |
1994 | 拜伦·布莱克 乔纳森·斯塔克 | 吉姆·格拉布 贾里德·帕尔默 | 7–6, 6–4 |
1995 | 贾里德·帕尔默 Richey Reneberg | Tommy Ho Brett Steven | 4–6, 7–6, 6–1 |
1996 | 马克·诺尔斯 丹尼尔·内斯特 | 托德·伍德布里奇 马克·伍德福德 | 6–4, 7–5 |
1997 | 埃利斯·费雷拉 帕特里克·加尔布雷思 | 里克·利奇 乔纳森·斯塔克 | 6–3, 3–6, 6–1 |
1998 | 托德·伍德布里奇 马克·伍德福德 | 埃利斯·费雷拉 David Roditi | 6–3, 6–4 |
1999 | 托德·伍德布里奇 马克·伍德福德 | 塞巴斯蒂安·拉罗 亚历克斯·奥布赖恩 | 6–3, 6–4 |
2000 | 賈斯汀·吉梅爾斯托布 塞巴斯蒂安·拉罗 | 吉姆·格拉布 Richey Reneberg | 6–2, 6–4 |
2001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亚历克斯·奥布赖恩 乔纳森·斯塔克 | 6–3, 7–6 |
2002 | Brian MacPhie 内纳德·齐莫尼奇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6–3, 3–6, [10–4] |
2003 | 马克·诺尔斯 丹尼尔·内斯特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6–2, 7–6 |
2004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傑夫·科塔茲 Chris Haggard | 6–3, 6–4 |
2005 | 西蒙·阿斯博林 Todd Perry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6–4, 6–4 |
2006 | 伊沃·卡洛維奇 Chris Haggard | 詹姆斯·布莱克 马尔迪·菲什 | 0–6, 7–5, [10–5] |
2007 | 艾瑞克·布托拉克 傑米·穆雷 | 尤利安·克诺夫莱 于爾根·梅爾策 | 7–5, 6–3 |
2008 | 马赫什·布帕蒂 马克·诺尔斯 | Sanchai Ratiwatana 颂差·拉迪瓦达那 | 7–6(7–5), 6–2 |
2009 | 马尔迪·菲什 马克·诺尔斯 | 特拉維斯·帕羅特 菲利普·波拉塞克 | 7–6(9–7), 6–1 |
2010 | 约翰·伊斯内尔 萨姆·奎里 | 羅斯·哈欽斯 喬丹·克爾 | 6–4, 6–4 |
2011 | 马克斯·米尔内 丹尼尔·内斯特 | 艾瑞克·布托拉克 讓-儒利安·路查 | 6–2, 6–7(6–8), [10–3] |
2012 | 马克斯·米尔内 丹尼尔·内斯特 | 伊万·多迪格 馬塞洛·梅洛 | 4–6, 7–5, [10–7] |
2013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詹姆斯·布莱克 傑克·索克 | 6-1, 6-2 |
2014 | 艾瑞克·布托拉克 雷文·克拉森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6-4, 6-4 |
2015 |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圣地亚哥·冈萨雷斯 | 阿提姆·西塔克 唐纳德·扬 | 5–7, 7–6(7–1), [10–8] |
2016 |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圣地亚哥·冈萨雷斯 | 斯蒂夫·约翰逊 萨姆·奎里 | 6–4, 6–4 |
2017 | 布赖恩·贝克尔 尼克拉·梅克蒂奇 | 瑞恩·哈里森 斯蒂夫·约翰逊 | 6–3, 6–4 |
纪录
纪录 | 秋燕 | 统计 | 年份 |
---|---|---|---|
夺冠最多 | 吉米·康纳斯 锦织圭 |
4 | 1977, 1978, 1983, 1984 2013, 2014, 2015, 2016 |
连续夺冠最多 | 锦织圭 | 4 | 2013, 2014, 2015, 2016 |
进入决赛最多 | 吉米·康纳斯 | 6 | 1978, 1979, 1980, 1983, 1984, 1987 |
夺冠最多男双组合 | 托德·伍德布里奇 & 马克·伍德福德 | 4 | 1992, 1993, 1998, 1999 |
连续夺冠最多男双组合 | 托德·伍德布里奇 & 马克·伍德福德 馬利尤斯·費騰柏格 & 聖地亞哥·岡薩雷斯 |
2 | 1992, 1993 & 1998, 1999 2015, 2016 |
进入决赛最多男双组合 | 鲍勃·布赖恩 迈克·布赖恩 |
7 |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13,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