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桥
学步桥位于河北邯郸市沁河上,南邻串城街,西靠陵西路,东边是沁河带状公园,是一条历史悠久的石桥,也是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学步桥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建造时采料严谨,结构坚固,雕刻精美,外型美观,具有古赵文化和民族桥梁的建筑风格,同时还是成语典故邯郸学步的起源地,随着邯郸市对沁河的开发和治理,沁河上增多了许多新建的桥梁,学步桥在沟通邯郸古城南北交通上的功能逐步降低,不再作为交通桥梁使用,而是作为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的文化符号[參 1][參 2]。
学步桥 | |
---|---|
学步桥 | |
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丛台区北门外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万历 |
登录 | 1995年10月16日 |
历史
学步桥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得考证,据当地县志记载,最早的学步桥是木料结构建造的,是跨越沁河之上的唯一桥梁,称为「三辅锁钥」,但是常年遭到洪水的毁坏[參 3]。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当地乡绅和富户以及周边百姓在官府的号召下集资改建为石拱桥,一直保留到现在。
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学步桥遭到「破四旧」的冲击,疯狂的红卫兵们将桥上石狮子全部砸坏,丢入沁河内,桥碑也险些被砸毁。文革结束后,邯郸市政府从沁河中打捞出被破坏的石狮子,重新修补石狮子还有桥身其他被破坏的地方。
1983年,邯郸市政府为开发沁河两岸,决定在学步桥周边修建娱乐休闲广场,取名为学步桥广场,加强对古桥的保护和开发[參 2]。并在学步桥的南北桥头的河堤上,建立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沁河沿岸景观游园,北桥头还立着一个牌坊,上面刻着体现邯郸古代历史遗迹的图像,在北桥头东南角同时也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正面刻着「学步桥」三字,由于年代久远,石碑后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參 4]。
特点
石桥身长总长32米,桥面宽9米,桥高8米,桥面两边各设有19块拦板和18根望柱,每块拦板上雕刻历史人物故事,望柱上面刻着形态各异的狮子、猴子[註 1]等动物。桥下设有三个大桥孔,采用敝肩的方式,即在每个大拱的两端各设两个小拱,一共设有四个小桥孔。这样的修建方式比隋朝李春监造的赵州桥更具有泄洪能力,也进一步减轻的桥身的重力,使桥梁更稳固。三个大桥孔中心处雕刻着向沁河河面俯视的狮子头[參 2]。
- 桥上的石狮子
- 桥上的石狮子
典故
两千年前,燕国有一位少年听说赵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都很优美,便独自前往赵都邯郸学习走路姿势。到邯郸以后,他很细心的观察街上来往的路人,于是他开始模仿邯郸人走路,可是总是学不象。他很苦恼地坐在城北的小桥边思索如何才能走的好看。结果他不仅忘掉了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样子。最终爬着回燕国了。赵国人知道这件事以后,便把他学走路地这座桥叫做学步桥[參 5]。
注释
- 文革期间由于破坏严重,现只保存石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