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恩

孫銘恩1803年—1855年),書常蘭檢[1]江蘇通州(今南通市)人,清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乙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翰林院編修。累遷詹事咸豐二年(1852年)典試廣東咸豐三年(1853年)連升內閣學士兵部侍郎,出督安徽學政。此時,省會安慶已被太平軍佔據,安徽學政駐於太平府辦公。次年,因父親生病,上疏請求開缺探病,文宗懷疑其逃避,嚴厲斥責,允許其回籍,待請假期滿後,降補三四品京堂。不到一月,太平軍逼近太平府,孫銘恩不聽勸阻,執意留在城內,以證明自己清白,稱“城亡与亡,以明吾心!”。城破後,被押送至江寧(今南京),誓死不降,與其僕人范源皆被處決朝廷追贈內閣學士,入祀京師及安徽、江蘇昭忠祠。并授騎都尉世職,文節。《清史稿》有傳[2]。著有《孫文節公遺稿》等。

家族

崇川孙氏自明朝万历年间初祖孙彦宝(号维善,附贡生)从高邮迁居南通算起,到孙赞清、孙伯龙这一辈,已十六世矣。

  • 祖父:孙兆鳌,孙兆鳌又为康熙年间进士孙闳达的玄孙。
  • 父:孙廷元、孙廷元弟孙廷光。
  • 妻:元配陈氏、继室赵氏,乃军机大臣侍郎赵盛奎之女。
  • 子侄:孙登瀛和孙赞清皆有功名。一家五代六人中进士。

註釋

  1. .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2.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399):“ 孙铭恩,字兰检,江苏通州人。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詹事。咸丰二年,典试广东,还京,道出九江。粤匪已由岳州东下,陷汉阳。铭恩疏上江防十二事,下江南督抚施行。三年,连擢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督安徽学政。时安庆已为贼踞,故事,学政驻太平府,铭恩激励绅民,举行团练,捐廉为倡。溃兵时至,侮官劫市,铭恩谕以大义,稍定。四年,以父病请开缺省视,会有旨命偕在籍前南河总督潘锡恩防守徽、宁,铭恩未之知也。疏入,文宗疑其规避,严旨切责,允其回籍,俟假满以三四品京堂降补。未逾月,贼犯太平,从者请避之。铭恩曰:“城亡与亡,以明吾心!”城陷,贼至,衣冠坐堂上,抗骂,被执,囚於江宁,僕范源从。铭恩不食,贼胁源劝降,源叱之,断其舌,同遇害。诏嘉其抗节不屈,遇害甚惨,赠内阁学士,入祀京师及安徽、江苏昭忠祠,予骑都尉世职,谥文节。范源同议恤。”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9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

  •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