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
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又称安南永(德)苏区,是1932年11月-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县交界区域建立的苏区,其政权称安溪革命委员会,通称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1]。
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 | |||||||||
---|---|---|---|---|---|---|---|---|---|
1932年—1935年 | |||||||||
国旗 | |||||||||
首都 | 东溪(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东溪自然村) | ||||||||
常用语言 | 汉语、闽南语泉漳片泉州话 | ||||||||
政府 | 苏维埃政府 | ||||||||
• 1933年8月25日-1934年4月18日 | 李剑光(安溪革命委员会主席) | ||||||||
• 1933年8月25日-1935年4月26日 | 陈仲琪(安溪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 ||||||||
历史 | |||||||||
• 建立 | 1932年11月 | ||||||||
• 终结 | 1935年10月 | ||||||||
| |||||||||
今属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形成
1930年前后,永春、安溪游击队建立。1931年底,中共安南永德临时县委成立。1932年,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正式把初步实现割据的安南永德地区纳入领导,抽调大批干部到安溪,建立中共安溪县委,组建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1933年5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2])。1932年11月,中共安溪县委升格为中心县委(书记为李剑光),统一领导安南永德四县的斗争,标志着安南永德苏区初步形成[1]。
鼎盛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安溪县东溪村召开有500多人参加的“安南永德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安溪革命委员会(通称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李剑光(后于1934年4月18日在行军途中被敌人枪杀)任主席,陈仲琪(后于1935年4月26日在安溪县城被敌人处决)任副主席。革命委员会下设农会、抗租分田委员会、妇女会等机构。农会主席为林清(林齐),抗租分田委员会主席为陈体,妇女会主席为林满。机关设在东溪村。大会公审了东溪大地霸、“议事会”头目陈忠修。会后,苏维埃政府没收了地霸豪绅陈汉(罕)、陈孝庭、陈清池等的粮食25000多公斤以及其他财物,分发给贫苦农民。此时,安南永德苏区东起南安诗山、金淘、码头和永春湖洋,西至安溪长坑,北达德化三班、盖德,南至同安梧峰,活动范围达3000平方公里,拥有30多万人口。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开展抗还租债、抗纳钱粮、抗缴捐税,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打土豪劣绅,实行土改分田[3]。后来,安南永德苏区的面积扩展至近7000平方公里[2]。
消失
1935年7月初,国民党军队加紧对安南永德苏区进行政治、军事“围剿”;到10月为止,中共在安南永德的组织均转入地下,安南永德苏区瓦解。红二支队政委彭德清带领部分队伍坚持开展游击战,到1936年4月才转移至闽粤边游击区,后加入新四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