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村
安和村為臺灣嘉義縣新港鄉轄下之行政區,位鄰朴子溪,嘉南大圳是村內農用灌概的主要水源之一,縣道166與縣道157為其對外的主要交通要道,行政區包含17鄰,408戶,1204人(2017年6月統計),居民務農為生,在多位熱心人士的努力,整合村內景觀資源,朝觀光景點邁進。
| 安和村 舊稱:番婆  | |
|---|---|
| 村 | |
![]() 安和村在嘉義縣新港鄉的位置  | |
| 坐标:23°31′05″N 120°19′01″E | |
| 國家 | |
| 縣市 | 嘉義縣 | 
| 鄉鎮市區 | 新港鄉 | 
| 區劃 | 17鄰 | 
| 面积 | |
| • 总计 | 3.730288平方公里 | 
| 人口(2017年6月) | |
| • 總計 | 1,204人 | 
| • 密度 | 322.76人/平方公里 | 
| • 戶數 | 408 | 
| 性別比:115.38 (男性645人,女性559人)  |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 村里代碼 | 10010070019 | 
地理
    
安和村位於嘉義縣新港鄉的西南偶,東鄰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北鄰嘉義縣新港鄉潭大村,西鄰六腳鄉雙涵村,南鄰太保市田尾里,縣道166與縣道157為安和村對外的主要交通要道。
聚落歷史
    
安和村舊稱「番婆」[1] ,是由三個部落所組成,分別是番婆、新部落及廍後。 番婆地名由來有二說,一為平埔族聚集地,先民至此開墾,驅離原住民,留下為數不少之平埔族女子通婚而得名。另一說法是昔時男人下田耕作,安和婦女為保護自己家園,奮力擊退盜匪,有如番女英勇而得名。[1]
1693(康熙32年)年此聚落已形成,當時名為番婆庄[2];在日治初期,則稱此地為安和。
「新部落」地區,由同種族人群居,平日喜歡群聚在一起,因是新興部落故稱「新部落」,生活起居與毗鄰六腳鄉埤頭村形態相同,外地名亦稱新部落為「埤頭」。[1]
安和村歷任村長與任期 (資料來源:新港鄉公所)
| 屆別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
| 1 | 吳泉 | 35.02-37.04.14 | |
| 2 | 吳泉 | 37.04.15-39.09.13 | |
| 3 | 吳泉 | 39.09.14-41.12.24 | |
| 4 | 莊慶華 | 41.12.25-44.05.31 | |
| 5 | 莊慶華 | 44.06.01-47.05.31 | |
| 6 | 吳傳旺 | 47.06.01-50.05.31 | |
| 7 | 莊慶華 | 50.06.01-54.05.31 | |
| 8 | 莊慶華 | 54.06.01-58.05.31 | |
| 9 | 莊慶華 | 58.06.01-62.10.31 | |
| 10 | 吳景松 | 62.11.01-67.07.31 | |
| 11 | 陳土林 | 67.08.01-71.07.31 | |
| 12 | 陳土林 | 71.08.01-75.07.31 | |
| 13 | 吳灑泓 | 75.08.01-79.07.31 | |
| 14 | 吳灑泓 | 79.08.01-83.07.31 | |
| 15 | 吳清埤 | 83.08.01-87.07.31 | |
| 16 | 吳清埤 | 87.08.01-91.07.31 | |
| 17 | 吳清埤 | 91.08.01-95.07.31 | |
| 18 | 吳清埤 | 95.08.01-99.07.31 | |
| 19 | 吳清埤 | 99.08.01-103.12.24 | |
| 20 | 陳利生 | 103.12.25-107.12.24 | 
教育
    
- 嘉義縣安和國民小學:設立於1954年9月,時稱「月眉國民學校安和分班」。1956年9月分校成立改稱為「月眉國民學校安和分校」。1958年8月發動捐資,新買校址於安和村46號,奠定基礎。1963年9月獨立為安和國民學校,蕭文淵先生為第一任校長,當時編制六班。[3]
 
文化資源與資產
    
- 安和宮: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安和村番婆111號,牛稠溪洪水氾濫,有一香木漂流到安和村境內,據傳夜間會顯露天上聖母靈光,居民雕塑為一座金身,並蓋安和宮奉祀村民供奉天上聖母及太子爺之處,也是村民精神寄託所在。[4]
 

- 安和社區活動中心: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安和村番婆16鄰16之1號,位於縣道157線與安和派出所隔壁,原為平房,當時規劃為二層樓建築,外觀在當時頗為華麗,安和社區曾於1979年榮獲全省社區競賽金馬獎。[4]
 
其他特色
    
花海:阪田種子公司指定嘉義縣新港鄉安和村為種子採種來源之一,專門外銷的種子育種企業,花卉種類甚多,有向日葵、波斯菊、小雛菊、圓仔花、一串紅、金盞花…等。

安和社區公園:已於2017年初開始動工,目前已具雛型,陸續種植中,預計2017年底完工。此社區公園主要是由在地熱心公益、回饋鄉里的旅居在外鄉親-雄仁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文和先生、立君螺絲公司董事長鄭添溫先生和石松齒模公司負責人陳良才先生......等人的大力捐資;陳利生村長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崑崗先生,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加強社區照護功能,積極建置村內硬體設備,更在村民們共同努力下興建而成。

水岸步道:此步道原為嘉南大圳護堤,因雜草叢生有礙觀瞻,經旅居在外的鄉親—吳景橿先生的提議與經費贊助下,大家共襄盛舉,鋪設走道,走道兩旁種植桂花與洋紅風鈴木,且廣種果樹,果樹成熟時可任君採擷,搭設棚架種植百香果,棚架下擺設石桌石椅及健身器材,提供村民賞花、散步、健走、健身、運動、聊天……多功能的場域,身歷其中,有『風鈴半步響、桂花一路香』的詩意。

安和食堂:有鑑於高齡老化的時代問題,在熱心人士的經營下,有了安和食堂,每週四會提供中餐給村裡的弱勢族群,更有效運用人力、物力與資金,共同為照護弱勢(身障、老人、單親…等),解決地方問題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