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龍屬

安順龍屬名:),生活於三疊紀时期的中國,屬於海龍類

安顺龙属
化石时期:三疊紀
黃果樹安順龍的化石,收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Reptilia
目: 海龙目 Thalattosauria
科: 阿氏开普吐龙科 Askeptosauridae
属: 安顺龙属 Anshunsaurus
Liu, 1999
模式種
黃果樹安順龍
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

Liu, 1999
其他物種
  • 烏沙安順龍
    A. wushaensis Rieppel et al., 2006
  • 黃泥河安順龍
    A. huangnihensis Cheng et al., 2007

外型

跟許多的海龍科生物一樣,頭部與頸部修長,尾長且作用似槳。

發現

以下為《水中蛟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一書中所研究出的海龍類群系譜關係(顯示部分):

海龍類群
 阿氏開普吐龍超科 

埃登那龍科

 阿氏開普吐龍科 

安順龍屬

阿氏開普吐龍屬

貧齒龍屬

海龍超科

三疊紀時期中國的南方古陸,屬於古特提斯洋東部與泛太平洋棲境的海龍類化石,一般來說,其發掘與描繪啟始非常晚。而安順龍屬的化石都發現於中國貴州

  • 黃果樹安順龍

2000年,Olivier Rieppel、劉俊與H.Bucher聯合發表了中國第一件詳盡的「黃果樹安順龍(劉俊,1999年中文命名)」標本描述。後來在2005年,劉俊撰寫博士論文,詳細分析這件標本全身的細節構造,並發表於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期刊中[1][2][3]

  • 烏沙安順龍

2006年,在興義市烏沙鎮發現了安順龍的第二個種,並由Olivier Rieppel、劉俊與李淳等人命名為烏沙安順龍(正模標本:IVPP V 13782),相較於黃果樹安順龍的兩個已知標本(正模標本IVPP V11834與參考標本IVPP V11835),此種的頭骨較小,軛骨後突短,向後延伸不超過下顳孔之半,後背區的神經棘高度小於寬度,其背緣有垂向溝、脊,間鎖骨十字形,前突基部寬;肱骨外髁溝明顯,內髁很發達,在內腹側有脊但無孔;第五掌骨比第四掌骨稍長,第四指失去一個指節;髂骨板向後背向展開,七個跗骨骨化。[4][5]

  • 黃泥河安順龍

2007年,在黃泥河河邊發現了此屬第三個種黃泥河安順龍(程龍等人命名,正模標本:SPC V 30017),其特徵為間翼骨腔狹小,基枕骨後緣微突;下頜最長骨骼為夾板骨,烏喙骨前緣微微向前延伸,後腹緣向後延伸較遠;7塊腕骨骨化;脛骨近端擴展;腓骨遠端擴展呈扇形;6塊跗骨骨化,與其他二種有許多相似之處,異處在於其體型小於前兩個種,烏喙骨近端邊緣和遠端腹緣行, 前緣向前延伸較遠, 後緣略向後延伸[3][6]

參考文獻

  1. 程延年、單希瑛、王士偉、張鈞翔.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09. ISBN 978-986-02-1676-9.
  2. Liu, J.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9, 44 (14): 1312–1316 [2015-09-26]. doi:10.1007/BF028858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3. Liu, J.; and Rieppel, O. (PDF).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05, 3488: 1–34 [2013-03-24]. ISSN 1937-352X.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7-06-13).
  4. Rieppel, O.; Liu, J.; and Li, C. (PDF).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06, 44: 285–296 [2013-03-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7).
  5. Liu, J. (PDF).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2007, 3582: 1–9. ISSN 1937-352X.
  6. Cheng, L.; et al. . 地质学报. 2007, 81: 1–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