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王
宋康王(?—前286年),或稱宋王偃,又稱宋献王(《荀子·王霸篇》),宋國第三十五任國君,名偃,史記記載為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1],后人传说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2]。
宋康王 | |||||||||
---|---|---|---|---|---|---|---|---|---|
连环画《青陵台》中的宋康王画像 | |||||||||
統治 | 前328年—前286年 | ||||||||
出生 | ? | ||||||||
逝世 | 前286年 | ||||||||
安葬 | 無 | ||||||||
| |||||||||
政权 | 宋國 |
生平
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起兵攻擊剔成君。剔成君逃至齊國,戴偃即位。戴偃在第十一年(前318年)時,自立為王。史記稱「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山東省滕州市),有其地。」[3]號稱「五千乘之勁宋」。
争议
宋王偃的形象主要由侵略滅亡宋國的齊國和楚國史官所單方面宣傳醜化,如窮兵黷武、暴虐無道,秦漢以後世人不明就裏照章收納,如《战国策》说他「剖傴之背,鍥朝涉之脛」,故後人稱“桀宋”;再往后又古史累积形成“奪封丘舍人韓憑之妻息露”的故事。《搜神記》載韓憑自殺,息露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兩座墳墓上忽然各長出一棵小樹,相攀相附結成連理。且部分学者认为宋康王并非篡位者,而是按照宋国继承商朝“兄终弟及”的传统继位,以“剔成之逐桓侯”,误以为是“戴偃之逐剔成”。[7][8]
在《孟子·滕文公下》一节里,与其大约处于同一时代的孟子尊称其为“宋王”[9]。《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了惠盎游说宋康王的故事[10],惠盎是惠施的近亲,钱穆考证认为其曾对宋康王讲兼爱寝兵,宋康王遂行仁义,宜其贤施,孟子也曾建议宋国实践过仁政,其执政应有可观者。[7][8]
参考文献
- 《史記·太史公自序》索隱引徐廣曰:「一『偃』,宋剔成君生偃。」
- 冯梦龙. .
- 「伐齊」指的是前294年田甲挾持齊湣王,宋趁機攻取齊國的五城,並攻打田文的封邑「薛」。「敗楚」指的是前303年至前301年間齊、魏、韓三國聯手,攻擊楚國,宋趁楚國無力之時,攻取了楚國的淮北。「敗魏」指的是前317年,宋伐魏之役。
- 《战国策·齐六·濮上之事》濮上之事,赘子死,章子走,盼子谓齐王曰:“不如易余粮于宋,宋王必说,梁氏不敢过宋伐齐。齐固弱,是以余粮收宋也。齐国复强,虽复责之宋,可;不偿,因以为辞而攻之,亦可。”
-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
- 《戰國策·趙策四》李兌「宋置太子以為王,下親其上而守堅……今太子走,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若復攻之,其國必亂。而太子在外,此亦舉宋之時也。」此時宋國內部發生了權力鬥爭的問題,但不知情形如何。
-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M]. 上海书店, 1992.
- .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 《孟子·滕文公下》: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 《吕氏春秋·顺说》: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咳,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於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於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知也。”惠盎曰:“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志也。臣有道於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大王独无意邪?”王曰: “善!此寡人之所愿也。”惠盎曰:“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於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於勇有力也,居四累之上。大王独无意邪?”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惠盎对曰:“孔、墨是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其贤於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宋王,俗主也,而心犹可服,因矣。因则贫贱可以胜富贵矣,小弱可以制强大矣。
前任: 兄宋剔成君 |
宋国君主 前328年—前286年 |
繼任: 無,宋康王為末任君主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