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郡
原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权臣曹操改夷陵等地为临江郡。曹操在赤壁之战被左将军豫州牧(非实领)刘备、会稽太守孙权联军击败后,其与盟友益州牧刘璋在临江郡的势力也被孙权驱逐。孙权不承认曹操的区划,临江郡被孙权攻取后建置自动取消,仍属南郡。后来孙权将南郡等地让给刘备,即借荆州。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在原临江郡设宜都郡,治所在今湖北省宜都市陆城,管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特委任徵虜將軍張飛為太守,封新亭侯。《三國志·蜀志》稱其“治郡有聲”。由於史無多載,其業績詳敘不得。今西陵峽口三遊洞的張飛擂鼓台和古軍壘遺址,相傳就是張飛在這兒訓練過水軍的存跡。張飛後隨劉備西取益州,宜都太守相繼有劉封、孟達、樊友、廖化等人出任,都有所聲名。其中劉封比較突出,他興土木,建城邑,今有刘封城遗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派部將呂蒙和陸遜為前部,迅速佔領了南郡。為了阻止關羽入川,同時鞏固地盤,陸遜徑自趕往宜都郡,宜都太守樊友見勢不妙,便“委郡去”。於是陸遜領宜都郡,“諸城長吏及蠻夷長官皆降”(《三國志》),陸遜為東吳的首任宜都郡太守。當時陸遜分兵平定枝江、夷道和佷山等地,就坐鎮夷陵,把守峽口,以防蜀方。至此,宜都郡為東吳所有,下領秭歸、夷陵、夷道和枝江四縣。孙权又分巫县和秭归设立固陵郡。夷陵之战時,廖化重歸劉備,刘备曾收复部分宜都郡和全部的东吴固陵郡,于是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刘备兵败后,宜都郡复归东吴,东吴没有复立固陵郡,其地重新并入宜都郡。三国东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后仍称宜都郡。繼陸遜之後,吳國宜都郡太守由雷譚、王歧、虞忠等人出任,均為一時名宦,舊志略有記載。永安三年(260年),吴景帝孙休分宜都郡置建平郡。
西晋时宜都郡属荆州,辖夷道、佷山、夷陵三县。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析夷道县置宜昌县。西魏时,宜都郡属柘州,辖巴山、夷道、归化、夷陵四县。隋朝开皇七年(587年),废宜都郡。
國主
南朝宋宜都國(420年—424年)
宜都國(420年-424年)丨食邑3000戶 | ||||||
代數 | 世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始封 | 宜都郡王 | 劉義隆 | 420年-424年 | 宋武帝第三子 | |
即皇帝位,國除 |
南朝齊宜都國(483年—494年)
宜都國(483年-494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世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始封 | 宜都郡王 | 蕭鏗 | 483年-494年 | 齊高帝第十六子 | |
伏誅,國除 |
南朝齊宣城國(493年—495年)
宣城國(500年-501年)丨以宣城、南琅邪、南東海、東陽、臨海、新安、尋陽、南郡、竟陵、宜都十郡為國 | ||||||
代數 | 世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始封 | 宣城王 | 蕭寶融 | 500年-501年 | 齊明帝第八子 | |
即皇帝位,國除 |
南朝梁宜都國(549年—550年)
宜都國(549年-550年)/汝南國(550年-554年)|食邑2000戶 | ||||||
代數 | 世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始封 | 宜都郡王 | 蕭大封 | 549年-550年 | 梁簡文帝第九子 | |
汝南郡王 | 550年-554年 | |||||
降魏,國除 |
南朝梁宜都國(552年—553年)
宜都國(552年-553年) | ||||||
代數 | 世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始封 | 宜都郡王 | 蕭圓肅 | 552年-553年 | 蕭紀子 | |
降魏,國除 |
南朝陳宜都國(573年—589年)
宜都國(573年-589年) | ||||||
代數 | 世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始封 | 宜都郡王 | 陳叔明 | 573年-589年 | 陳宣帝第六子 | |
陳亡,國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