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
概述
在几何体中长度通常指最长的一维。通常在量度二維空間中量度直線邊長時,稱呼長度數值較大的為長,不比其值大或者在「側邊」的為寬,而表達方式通常為長乘寬。所以寬度其實也是長度量度的一種,故此在三維空間中量度「垂直長度」的高都是长度。
在字典中,长度被解释为“两端之间的距离”[2]。这个距离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既可以在平面上,也可以在三维空间中。
在广义的长度中,人们也用“长度”这一更形象的度量来表示其他抽象的度量(尤其是时间度量),但一般只用到长度相关的形容词而不会用长度度量的单位。如时间的长度、寿命长度等等[3]。
长度的描述
通常,用“长”和“短”来大致形容长度的大小,如“长木棒”/“短木棒”。在特定范围也会用特定的形容词来表述,如表示地理距离用“远”和“近”,描述人的身高用“高”和“矮”,还有纸张厚度等等。本质上这些均为长度。同样其他度量用长度来表示也可以使用对应的形容词,如时间的长短等。[3]
用形容词来描述长度均有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哪个形容长度的词语是不成对出现的。有长才有短,有高就有矮。一个人跟某些人比可以称作高,但跟另一些人比可能又变为“矮”。用古语的话说,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然此成语已不局限于字面意义[4]。
长度的单位
单位化的长度可以作为绝对的度量。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度量之一,长度的度量单位有很多种。
最新一米定义于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重新制定,此次定义时使用了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光,并且在70年代光速的测定已非常精确,所以最终定义为光在真空中行进299 792 458分之1秒的距离为一标准米。故此,一旦光速得到更精准的量度,改变的数值会是米而非光速。
与米相关的单位有很多,从相当于10-24米的攸米(ym)到千米(km)乃至京米(Gm)均有各自的单位和换算方式。常用的长度单位则有:千米、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早期的英里、英尺不与公制单位挂钩而是有另一套标准[5],但为了精确起见现已经将英制单位与公制挂钩了。另外,航海中常用海里,现已经改与公制挂钩,1海里为1.852千米。
汉语中,同样一个单位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中文就是米,公分就是厘米,这些称呼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6][7]。
-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内传播的距離。
- 秒差距,1秒差距= 3.2616 光年。
在台灣,「」等於,即一百分之一米,而非「分」傳統意義的十分之一,原因是借用舊制的排列次序:里>引>丈>尺>寸>分>釐
古制單位 | 里 | 引 | 丈 | 尺 | 寸 | 分 | 釐 |
---|---|---|---|---|---|---|---|
台灣借用稱呼 | 公引 | 公丈 | 、 | ||||
中國大陸對應稱呼 | 厘米 | 毫米 | |||||
相对论中的长度
在人们主观意识中,在任何环境下同一个物体长度应该是不变的。但是在相对论理论体系中,长度与质量、时间等一样,具有相对性,取决于速度、位置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