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门 (扬州)
历史
在宋金对峙时期和蒙古攻宋期间,扬州城市遭受巨大破坏。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佥院张德林改筑扬州城墙,系截取扬州宋大城的西南一隅,面积狭小。小东门为当时开辟的5座城门之一。小东门楼又名谯楼,置更鼓铜壶滴漏[1]。
明朝建立以后,扬州城市逐渐恢复,城东到运河一带形成新兴商业区。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扬州知府吴桂芳主持在旧城以东到运河之间加筑新城,将城东商业区囊括入城。此后,小东门扼新旧两城枢纽,以西为旧城的小东门大街,以东为新城的多子街商业区,均为扬州的繁盛之地,俗语称“小东门,人挤人”。小东门外的旧护城河,也演变为城内水道,为扬州画舫码头之一[2]。
拆除
1916年(民国五年),扬州新旧两城之间的城墙拆除,小东门被保留下来。1950年10月,扬州市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拆除小东门[3]。
参考资料及注释
- 《嘉靖维扬志》
- 《扬州画舫录》
- 《扬州市城乡建设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