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戈文奴戰役

尼戈文奴戰役(英語:Battle of Ngomano或Negomano)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非戰場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分別是德國與葡萄牙。戰役發生不久前,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才剛率領德軍與阿斯卡利馬希瓦戰役(位於今日坦桑尼亞)中艱辛地擊敗英軍,食物與其他補給都非常短缺。因此,德軍向南入侵葡屬東非,以掠奪葡軍資源作為補給,同時逃脫北方優勢英軍的追擊。

尼戈文奴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非戰場的一部分

德國保護軍魯伏馬河的突破
日期1917年11月25日[1]
地点
葡屬東非尼戈文奴(位於今日莫三比克境內)
结果 德國勝利
参战方

德意志帝國 德國

葡萄牙第一共和國 葡萄牙

  • 葡萄牙 莫三比克
指挥官与领导者
德意志帝國 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 葡萄牙第一共和國 若昂·特謝拉·平托 
兵力
1,500–2,000人 900人
伤亡与损失
極少 200名傷亡[2]
700名被俘

葡萄牙作為協約國的一員,也在法國與非洲部署軍隊,因此葡軍派遣若昂·特謝拉·平托少校率隊前去德葡邊境阻止馮·萊托-福爾貝克。1917年11月25日,在尼戈文奴紮營的葡軍被德軍側翼包抄,戰役隨後爆發,結果以葡軍被幾近全殲告終,多數不是被俘就是戰死。葡軍在尼戈文奴的投降,讓德軍能攫取大量的補給,持續在東非作戰直至大戰結束。

背景

1917年德葡邊界線地圖

到了1917年11月底,想繼續戰鬥的東非德軍已剩沒幾個選項。他們處於寡不敵眾的地步,而且還被分割數個不同的集團,其中最大的兩部,要屬西奧多·塔菲爾(Theodor Tafel)部及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部,然而他們之間的聯繫已完全被切斷。雖然馮·萊托-福爾貝克在馬希瓦戰役中擊潰英軍大部,但他的部隊也折損大半,而且還幾乎耗盡德軍所有現代化的彈藥補給。在僅剩過時的武器且沒有補給的手段下,馮·萊托-福爾貝克決定入侵葡屬東非以期能獲取足夠的補給來繼續作戰[3]。這次襲擊沒有法律上的阻礙,因為葡萄牙於1916年2月24日應英國要求,將36艘停泊在里斯本前的德國奧匈帝國商船給扣留,於是德國因而於1916年3月9日對葡萄牙宣戰[4]

雖然塔菲爾部在抵達邊境便被協約國部隊截擊而被迫投降,但馮·萊托-福爾貝克及其麾下的部隊仍成功渡過魯伏馬河。可是馮·萊托-福爾貝克在面對補給短缺的情形下,還是解散了許多裝備不足的阿斯卡里及許多營地追隨者,以減少他的部隊數量[5]。馮·萊托-福爾貝克制定了一個計劃,將帶著他減員後的部隊渡河進攻位於尼戈文奴的葡萄牙守軍。葡軍是由歐洲軍官若昂·特謝拉·平托所領導的一支本土特遣隊,平托在非洲作戰的經驗豐富[6][lower-alpha 1]。葡軍沒有準備防禦陣地,而是在11月20日抵達尼戈文奴後開始建立一個大軍營。平托麾下計有900名士兵、6門機槍以及大量補給可供支配,但他那缺乏經驗的部隊無法與馮·萊托-福爾貝克帶領的德軍(約1,500至2,000名士兵及搬運工)匹敵,後者正渡河向葡軍進發[8]

戰役過程

11月25日早上七點,駐防尼戈文奴的葡軍從英國情報人員那裡得到消息,說襲擊即將開始。但當德軍向他們襲來時,他們還是沒有準備好[9]。為了分散平托和其部隊的注意力,德軍從河的另一岸用高爆彈砲轟葡軍營地。當砲兵在砲轟時,德軍移師上游避開了平托及其部隊的視野,並安全地渡過了魯伏馬河[10]。葡軍並沒有在馮·萊托-福爾貝克部渡河時發動進攻,而是選擇駐防紮營在尼戈文奴。德軍因而得以輕鬆側翼迂迴葡軍陣地,並在完全包圍他們之後,以六個步兵從葡軍營地南方、東南方及西方發起圍攻[9]

在事先得知德軍會發起進攻的情況下,葡軍指揮官平托得以針對襲擊做準備;然而在他準備迎戰德軍的正面攻勢時,德軍卻也從他們的後方來襲,這讓平托感到非常驚訝。葡軍試圖在步槍坑中進行塹壕戰,但平托和其他幾位軍官在交戰初期戰死後,他們陷入了混亂[1]

德軍幾乎沒有重型武器,由於缺乏彈藥,他們放棄了大部分的火砲和機關槍。儘管他們長期彈藥短缺,馮·萊托-福爾貝克仍有辦法率軍將四挺機槍移至步槍坑附近,並且只在近距離使用它們,以此確保不會浪費德軍彈藥。經驗不足的葡軍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即便他們砲轟了超過三萬多發砲彈,德軍的傷亡依然相當輕微,當中也只有一名軍官。在承受巨大傷亡、折損指揮官以及發現他們正面對絕望式的寡不敵眾後,即便他們仍有足夠的軍事補給繼續作戰,葡軍最終還是投降了[11][lower-alpha 2]

後續發展

德軍的傷亡相當輕微,只有少數阿斯卡利和一名歐裔士兵陣亡。相反的,葡軍遭遇巨大的潰敗,無法阻止馮·萊托-福爾貝克的部隊渡過魯伏馬河,並讓他能持續作戰到大戰結束。各來源對葡軍的傷亡估計不盡相同,有的資料給出葡軍的傷亡超過200人,以及近700人被俘的數字[10];其他來源則指出25名葡萄牙士兵及162名阿斯卡利戰死,同時近500人被俘[lower-alpha 3]。德軍將戰俘當作搬運工,用以運送所俘獲的25萬發彈藥、六把機槍以及幾百支步槍[7]。有了這些裝備,德軍得以完全重新補給。馮·萊托-福爾貝克拋棄並摧毀原本德軍已無彈藥的德式武器,並改以葡式和英式武器重新武裝了他的部隊。從戰俘身上俘獲的葡軍制服,被用來替換德軍原先穿的破爛舊有制服[10]

馮·萊托-福爾貝克並未在尼戈文奴停留太久,很快就率軍向南進攻更多葡軍據點,只留下一個連作為殿後部隊駐防尼戈文奴,以防英軍決定進入葡屬東非追擊。他的部隊在打贏幾場勝利並攫取更多補給和彈藥後,於1918年返回德屬東非[12]

註解

  1. 佩斯(Paice)指出,葡萄牙駐軍指揮官其實是誇雷斯馬少校(Major Quaresma),雖然他憑藉資歷而對平托有指揮權,但他缺乏戰鬥經驗[7]
  2. 佩斯(Paice)指出,一名英國情報人員在戰役結束後檢查了戰場並據此回報:葡萄牙駐軍除了沒有足夠的補給外,實際上還缺乏糧食,「正處在飢餓的邊緣(on the brink of starvation)」[9]
  3. 據馮·萊托-福爾貝克所述,葡軍戰死200人,同時有150名歐裔士兵被釋放,另有數百名阿斯卡利被俘。海因里希·施尼則給出比前述小的數字[7]

註腳

  1. Downes 1919, p. 179.
  2. Chisholm 1922, p. 885.
  3. Chisholm 1922, p. 884.
  4. . Washington Post (Washington). 1916-03-10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5. Strachan 2004, p. 175.
  6. Downes 1919, p. 180.
  7. Paice 2008, p. 340.
  8. Newitt 1995, p. 419.
  9. Paice 2008, p. 339.
  10. Dane 1919, p. 150.
  11. Downes 1919, p. 280.
  12. Downes 1919, p. 281.

參考

  • Chisholm, Hugh. . New York: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mpany, Ltd. 1922 [2020-04-10]. OCLC 713688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英语).
  • Dane, Edmund. .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19 [2020-04-10]. OCLC 24602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4) (英语).
  • Downes, Walter. . London: Methuen & Co. 1919. OCLC 10329057 (英语).
  • Newitt, Malyn. .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5: 419. ISBN 0-253-34006-3 (英语). rovuma lettow.
  • Paice, Edward. . London: Phoenix. 2008 [2007]. ISBN 978-0-7538-2349-1 (英语).
  • Strachan, Hew.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020-04-10]. ISBN 0-19-92572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5)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