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Niger River)是西非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南部边境的富塔贾隆高原,曲折流向东北,在马里东部折向东南,再流经尼日尔和尼日利亚注入几内亚湾。
尼日河 Joliba, Orimili, Isa Ber, Oya, gher n gheren | |
河流 | |
[[File: Niger river at Koulikoro.jpg|256px|none|於馬利库利科罗拍攝的尼日河 {{|}}]] 於馬利库利科罗拍攝的尼日河 | |
名称起源:未知。可能来源于柏柏尔语中的河流名称:gher | |
国家 | 幾內亞、馬利、尼日、貝寧、奈及利亞 |
---|---|
支流 | |
- 左侧支流 | 索科托河、卡杜纳河、貝努埃河 |
- 右侧支流 | 巴尼河 |
城市 | 坦巴昆達、巴馬科、廷巴克圖、尼亞美、洛科賈、奧尼查 |
河口 | |
- 位置 | 奈及利亞幾內亞灣 |
长度 | 4,180 km(2,597 mi) |
流域面积 | 2,117,700 km²(817,649 mi²) |
流量 | 尼日河三角洲 |
- 平均流量 | 5,589 m³/s(197,374 ft³/s)[1] |
- 最大流量 | 27,600 m³/s(974,685 ft³/s)[2] |
- 最小流量 | 500 m³/s(17,657 ft³/s) |
|
長4,184公里(全球第十三,非洲第三),流域面積2,090,000平方公里(非洲第三),重要支流有贝努埃河(Benue R)、巴尼河(Bani R)等;在中游及下游各沖積出一個三角洲,河口三角洲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雨季时廷巴克图以上的沼泽和支流等可汇聚成大湖;上中游多急湍浅滩。
下游河段因為盛產油棕櫚,而稱為油河。
名稱來源
於西非早期的歷史中,尼日河曾有許多名稱,河流源頭地區的居民稱之為「迪奥利巴」,意為大量的血液[3];而上游地區的曼德人則稱之為「巴巴」(baba),意即河流之王[3];中游地區的哲尔马人則稱之為「伊萨·贝里」,意為偉大的河流[3];於約魯巴語則稱尼日河為「Oya」[4][5]。
今日所稱的「尼日」一詞,其來源也眾說紛紜,可能源自原先稱呼中游某段的名稱[4][5],但另一個較可能說法則為簡化自圖瓦雷克人的「埃格留·奈格留」(eguerewn'eguerew),擷取後段後變為n'eguerew,再簡化成Niger。[3]
地理
尼日河的源頭為古老的岩石,河裡的淤泥相對較少,沉積物量僅為尼羅河的10%[6]。如同尼羅河一般,每年皆發生洪水,汛期於9月開始,11月達到高峰,在翌年5月結束。[7]
而尼日河有相當特殊的內尼日三角洲,該地區的坡度較為平緩[7],內尼日三角洲多辮狀河、沼澤、湖泊及濕地,面積約等同比利時,每年的洪水則利於漁業及農業發展。[8]
尼日河從幾內亞入馬利的水量約每年40立方千米,因蒸發及滲流,而至中游河段,尼日進入奈及利亞的水量約每年36立方公里[9];於塞古及廷巴克圖間,由於蒸發及滲流旺盛,而流失了近三分之二的水流,估計一年流失31立方公里的水量,但每年流失量仍有變動。[9]
河流分段
尼日河大致上可分為上、中、下游三段[10]:
上游段
上游段為源頭至庫利科羅,長820公里,該河段也稱為焦利巴河,在曼丁哥语意为「大河」[3],最初流經海拔800~1000公尺的山地和高原,沿途許多支流匯入,至巴馬科河寬擴展至1.2公里,經巴馬科後穿越砂岩山地,入海拔300~500公尺的平原。上游段水利資源豐富、水流湍急,以索土巴急流段最著名。此區段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庫利科羅測站的年平均流量1550立方公尺/秒,8至10月為汛期,2至5月為枯水期。[10]
探索歷史
於18世紀前,尼日河一般認為為當地人所認識,然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對其認知仍相當少,古羅馬的老普林尼認為鄰近廷巴克圖的河流為尼羅河的一部份,伊本·巴圖塔也有相近得看法;而早期的歐洲探險家則認為其向西流注入塞內加爾河。
至18世紀末,歐洲人才開始有系統的探索,尋找尼日河的源頭、流向和河口,探險初期並非十分成功。非洲協會於1788年進行第一次探索,1795年蘇格蘭探險家蒙戈·帕克由甘比亞沿陸路達尼日河畔的塞古,至1796年7月,確認河是向東流的,其被認為是第一個探索尼日河的歐洲人[12]。至1805年受英國政府之託,再次探查尼日河,但探險隊於布薩(Bussa,現被卡因吉湖所覆蓋)因湍流而溺死。蘇格蘭探險家亞歷山大·戈登·萊恩於1822年確定了河的源頭,但因當地土人阻撓而未能抵源頭。1830年,英國探險家理察·蘭德和约翰·蘭德乘小筏子從姚里(Yauri,現也卡因吉湖所覆蓋)沿尼日河而下,經農河至大西洋確定了尼日河下游。有兩位德國探險家海因里希·巴斯和爱德华·罗伯特·弗莱格尔於19世紀下半葉在分別的航行中,確定了貝努埃河為尼日河的支流。[3]
開發利用
航運
尼日河於西非河運交通占重要地位,有75%的航道可供通航,河口至奧尼查河段可全年通航,長約350公里;奧尼查至洛科賈則於6月至隔年3月可供航行;洛科賈至傑巴僅10月至11月中旬可通航;傑巴以上河段只能通行小船[10]。奈及利亞政府於2009年9月進行巴羅至瓦里河段的清淤[13],以利於大西洋的船隻可深入尼日河運輸貨品[13],清淤工程約6至8個月可完成,但已距政府首次提出清淤計畫43年之久[13][14]。
河流管理
尼日河由貝南、布吉納法索、喀麥隆、查德、象牙海岸、幾內亞、馬利、尼日及奈及利亞9國組成的尼日河流域管理局所管理,然包括尼日河流域的阿爾及利亞並未加入該管理局,該機構總部設於尼亞美,官方語言為英語及法語。[15]
支流
尼日河有相當多支流注入,於幾內亞境內,有尼安丹河(Niandan River)、廷基索河、米洛河等河流匯入,桑卡拉尼河、巴戈埃河、巴尼河則於馬利境內注入幹流,貝南境內有索塔河注入,索科托河、卡杜納河、貝努埃河、阿南布拉河在奈及利亞注入,於尼日河三角洲分成福卡多斯河及農河兩大分支。[3][16]
相關圖片
- 尼日尔河下游三角洲
- 卫星图
- 尼日尔河中的小岛(马里)
參考文獻
- http://www.geol.lsu.edu/WDD/AFRICAN/Niger/niger.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2010-10-22.
-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gF9Pb96gxA0J:www.risorseidriche.dica.unict.it/Sito_STAHY2010_web/pdf_papers/AbrateT_HubertP_SighomnouD.pdf+niger+river+peak+discharge&cd=2&hl=en&ct=clnk&gl=us Accessed 2010-10-22.
- . 穿越非洲撒哈拉.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The Arabic name nahr al-anhur is a direct translation of the Tuareg.
- .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Reader, John. Africa.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01. p. 191
- Reader, John. Africa.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01. p. 191
- Reader, pp. 191-2
- FAO:Irrigation potential in Africa: A basin approach, The Niger Bas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97
- 凌美華,《中國大百科全書》-尼日爾河
- 《劍橋百科全書》-尼日河
- de Gramonte, Sanche, , Houghton Mifflin, 1991, ISBN 0395567564
- . BBC. 2009-09-10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 Wole Ayodele. . This Day Online. 2009-09-09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4).
- CE 397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Niger Bas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cKinney,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參閱UniMaps.com,見馬利、幾內亞、布吉納法索、尼日、貝南、奈及利亞等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