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飛車

居飛車日语:)是日本將棋戰法的兩大分支之一。在序盤時,將飛車放在原始位置(先手2八、後手8二)作戰,相反則為振飛車,將飛車配置於左翼。若以居飛車對居飛車,稱為相居飛車;若以居飛車對振飛車,則稱為對抗型

概說

狹義居飛車在布局時不移動飛車,將飛車置於原位開戰,與刻意移動飛車的振飛車不同。廣義振飛車則包含一間飛車袖飛車右四間飛車等飛車位於右翼的戰法。常見圍玉包含矢倉雁木左美濃等,還有為對抗型急戰開發的舟圍Elmo圍,以及為對抗型持久戰開發的居飛車穴熊千禧圍

過去,與振飛車美濃相比,居飛車的定跡較為繁複,因此較難學習。但隨著振飛車的發展與相振飛車問世,振飛車定跡也不斷多樣化。二十一世紀初,居飛車與振飛車的複雜度已經逐漸相近。近來職業棋士逐漸常用過往視為奇襲的右玉戰法,把玉將圍在右側,把居飛車引到底段。能夠左右開弓的棋士愈來愈多,居飛車與振飛車的界限也逐漸淡化。

相居飛車

相居飛車是非常注重敵我步調調整的戰法,長期以來對手順研究眾多,形成諸多定跡。傳統上,這些定跡可以分為四大基本戰型:矢倉戰角交換()、相懸()、橫步取(),每一類戰型有諸多變化。此後,出現與傳統角交換不同的後手一手損角交換(在序盤前期就進行角交換)以及近年愈發流行的雁木戰法,因此新說法將相居飛車分為六大基本戰型[1]。此外還有相居飛車力戰這些無法一概歸類的戰法。

相居飛車四大戦型
名稱矢倉戰角交換相懸橫步取
飛車先 以銀將防守,構築矢倉圍[2] 以銀將(角交換前為角行)防守 升金將,不防守,彼此步交換並引戰 升金將,不防守,彼此步交換
角道 開啟後以銀將封閉[3] 開啟,執行角交換 暫時不開[4] 開啟,步兵會被飛車橫向取走
最序盤示例
△持駒 
▲持駒 
△持駒 
▲持駒 
△持駒 
▲持駒 
△持駒 步2
▲持駒 步3

以上戰型開發有多樣化的戰法,有些限定先手或後手使用,有些則可以通用。例如横步取8五飛為後手專用,角交換早繰銀則可以通用。

矢倉戰與角交換大多搭配矢倉圍,於左翼構築銀金重疊的縱向防禦工事,角交換戰型常見低矮的低位矢倉,矢倉戰則有用角行防禦飛車先的變體,然後不組矢倉,而是組出雁木或右玉。另一方面,相懸與橫步取在飛車先交換後,飛車有許多縱橫移動的可能,因此通常搭配中住居,把玉將放置在中央。

對抗型

對付振飛車時,居飛車有兩條路線:簡易圍玉的急戰路線、圍玉在振飛車方以上的持久戰路線。急戰方面,根據振飛車方飛車的位置,有各種戰法。持久戰方面,重點不是如何進攻,而是如何圍玉,因此圍玉的名稱會被當成狹義的戰法名稱。

△四間飛車
File:Shogi ssl2.svg
▲居飛車
急戰示例(斜棒銀)
△向飛車
▲居飛車
持久戰示例(居飛車穴熊)

圍玉方面,雙方的玉將通常會沿鏡像移動(居飛車圍玉在左翼、振飛車圍玉在右翼),對方的飛車會從側面進攻,因此圍玉的重點也放在側面,極端案例如天守閣美濃,玉頭相當脆弱。急戰常用能快速組好的舟圍,持久戰則多用高手數但很硬的穴熊圍。隨著藤井系統發展,左美濃已經較少用於對抗型。

居飛車戰法

相居飛車

  • 角交換
    • 腰掛銀:相腰掛け銀/木村定跡駅馬車定跡
    • 其他:早繰銀棒銀異筋角
    • 後手一手損角交換(可以視為獨立的基本戰型)
  • 相懸
    • 相居飛車型:原始棒銀棒銀塚田Special新舊對抗型早繰銀中原流中原飛車(5六飛)、飛車先交換腰掛銀鎖鎌銀幽浮銀
    • 變化型:轉飛車縱步取
  • 橫步取
    • 橫步取3三角:內藤流空中戰法、中原流、中座飛車、竹部流3三飛成戰法
    • 其他:橫步取3三桂橫步取2三步橫步取4五角相橫步取橫步取4四角

對抗型

  • 對振飛車通用
    • 引角雁木戰法
    • 居飛車穴熊戰法(引角型、居角型、角交換型)
    • 左美濃戰法(引角型、居角型、角交換型)、端美濃・串カツ戦法
    • 千禧圍(引角型、居角型、角交換型)
    • 取位戰法(引角型、居角型、角交換型)、玉頭取位戰法6筋取位5筋取位
    • 糸谷流右玉
    • 飯島流引角戰法
    • 地下鐵飛車
    • 鳥刺嬉野流
    • 棒銀・斜棒銀・居飛車舟圍急戰
  • 中飛車
    • 對一般中飛車:棒銀(斜棒銀)、山田定跡二枚銀3八飛戰法型、加藤流袖飛車4六金戰法英春流右四間飛車
    • 問候中飛車對中飛車橫步取5八金右超急戰超速3七銀丸山疫苗都成流(對中飛車角道不突左美濃)、阿部流端角
  • 四間飛車
    • 左銀急戦:4六銀左戰法(斜棒銀、3六銀型準急戰、二枚銀準急戰)、山田定跡4五步早仕掛鷺宮定跡碰碰桂左銀型、中原流端角
    • 其他:4六銀右戰法(斜棒銀・3八飛型)、右四間飛車、碰碰桂右銀型
  • 三間飛車
    • 石田流三間飛車:棒金金金金、二枚銀3八飛(7二飛)型
    • 其他:破三間飛車4六銀急戰・7五步早仕掛、4五步早仕掛(二枚銀)、三步突捨急戰、英春流右四間
  • 向飛車
    • 4六銀(左銀・右銀)戰法、5七金戰法(立金戰法

居飛車圍玉

相居飛車圍玉

  • 矢倉・角交換用圍玉
    • 矢倉系統:金矢倉、銀矢倉、總矢倉、片矢倉(天野矢倉、半矢倉)、低位矢倉、菱矢倉、流矢倉、菊水矢倉、富士見矢倉、土居矢倉、高矢倉、角矢倉、矢倉穴熊、兜矢倉
    • 其他:雁木圍右玉蟹圍
  • 相懸・横步取用圍玉
    • 中住居系統:中住居、開金鴨圍中原圍草莓圍
    • 其他:肩圍

對抗型圍玉

  • 急戰
    • 舟圍系統:舟圍(7九銀型、6八銀型、5七銀右型/菱圍、5七銀左型)、箱入り娘 (将棋)、水泥圍()、二枚圍、Elmo圍、變形矢倉、居飛車金無雙
  • 持久戰
    • 穴熊圍系統:四枚穴熊(7八金型)、6七金型穴熊、田尻穴熊、松尾流穴熊、神吉流、Big4、銀冠穴熊
    • 左美濃系統:左美濃、天守閣美濃8七玉型、四枚美濃、銀冠、米長玉銀冠、端美濃・串燒圍、角道不突平美濃(2二玉型、3一玉型)
    • 取位系統:5筋取位多傳圍、6筋取位金美濃、玉頭取位銀立矢倉
    • 中段玉系統:空中楼閣、四段端玉
    • 其他:千禧圍(雪屋、魚糕、碉堡)、地下鐵飛車

居飛車黨

居飛車黨()是以使用居飛車為主的棋士。

  • 木村義雄 - 十四世名人,實力制初代名人,也是第一位永世名人,門下弟子眾多。研發出角交換的木村定跡、香落戰用的木村美濃、相懸用的雁木等等。
  • 山田道美 - 對抗振飛車研究第一人,研發出打倒大山康晴的山田定跡。英年早逝。
  • 加藤一二三 - 棒銀、矢倉3七銀戰法、對三間飛車三步突捨急戰、對中飛車5七銀右袖飛車型等居飛車舟圍急戰的奠基者。棋齡非常長壽,是多項紀錄的保持人。喜歡使用銀將,別稱「銀將營業部長」。
  • 中原誠 - 十六世名人,四冠王。以橫步取中原圍、中原流相懸與中原流急戰矢倉得名。棋風號稱「自然流」,擅長入玉與使用桂馬,時常擊破對手的得意戰法(大山康晴的振飛車、大內延介的穴熊、內藤國雄的空中戰法等)。
  • 米長邦雄 - 前名人、永世棋聖。棋風厚重,能藉由複雜的打入過程逆轉局勢,人稱「泥沼流」。開發米長玉、米長流急戰矢倉、角頭步等戰法,對矢倉研究深入,大大影響後進棋士。
  • 田中寅彥 - 發明居飛車穴熊、飛車先不突矢倉、無理矢理矢倉等諸多序盤戰術,人稱「序盤的愛迪生」。弱點是終盤。
  • 谷川浩司 - 十七世名人。以角交換腰掛銀等尖銳的終盤戰術著稱,號稱「光速流」或「谷川前進流」。也會下四間飛車、問候中飛車、相振飛車。
  • 森下卓 - 發明革命性的相矢倉戰法「森下系統」。以先防守後反攻著稱,偶爾會下向飛車。
  • 森内俊之 - 十八世名人。矢倉派的居飛車黨,號稱「鐵板流」,喜歡飛車,以「剛」著稱。
  • 羽生善治 - 十九世名人、永世七冠。九成居飛車、一成振飛車,喜歡銀將,以「柔」著稱。終盤非常靈動,暱稱為「羽生魔術」。
  • 丸山忠久 - 實力制第十一代名人,米長邦雄門生。號稱「激辛流」,以横步取8五飛與角交換奪下名人頭銜。近來開始使用中飛車。
  • 鄉田真隆 - 居飛車本格派,初手通常都是推進飛車先,極罕見的案例下用過佯動振飛車。序盤經常長考,導致終盤必須下快棋。
  • 木村一基 - 棋風堅忍,擅長使用龍馬,在激烈對局中也能徹底防守,不輕易認輸,有反擊使羽生頓死的紀錄。
  • 渡邊明 - 初代永世龍王。居飛車正統派,以居飛車穴熊著稱,在相居飛車時也常用。嘗試過問候中飛車與角交換四間飛車,但效果不好。
  • 清水市代 - 女流頭銜數紀錄保持者,一共獲得過43次頭銜。以相懸、急戰、右四間飛車等力戰戰法著稱。
  • 藤井聰太 - 最年少的棋賽優勝、連勝記録保持者。長考派,以角交換著稱,擅長使用桂馬,後手通常都優先推進飛車先。

腳註

  1. 【増補改訂版】将棋・序盤完全ガイド 相居飛車編 (マイナビ将棋BOOKS) [ 上野裕和 ] 2018
  2. 矢倉戰通常會築出矢倉圍,此戰型稱為「相矢倉」,是最狹義的矢倉戰。但隨著急戰矢倉發展進步,就算開局與矢倉手順相同,也常會有無法築出矢倉的狀況,這種場合仍然算是廣義的矢倉戰。此外,如果在角交換戰局中圍出矢倉,仍然屬於角交換戰局,不會因此變成矢倉戰。
  3. 在舊二十四手組中,第五手會上7七銀,關閉角道並同時防守飛車先。新二十四手組則流行以6六步關閉角道。不過,在左美濃急戰矢倉問世後,新二十四手組變得極其難組,因此舊二十四手組復歸流行。
  4. 最初期不開,通常到了後期,為了活用角行才打開。如果打開角道,有很大可能是橫步取,但仍然有相懸的餘地。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