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公
生平及貢獻
山中公為日本香川縣高松市人,舊姓甲谷,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今國立東京藝術大學)漆工科。1916年定居臺灣,山中公岳父山中龜治郎當時在臺中市新富町經營「富貴亭」料亭,有漆器餐具用品及紀念品需求,在旁邊設立「山中工藝品製作所」及「株式會社臺中工藝製作所」,發展了蓬萊漆器,1923年開始販售。[1]:33蓬萊漆器推出之後深受日本觀光客喜愛,成為旅行紀念及伴手禮的最佳選擇。[2]:581927年以「蓬萊盆」漆器入選「臺中名物懸賞募集入選」二等獎;成為臺中市最重要的土產之一[3]:17,在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舉辦時,在臺灣新聞社出版的臺灣最具代表品專書中,將臺中的漆器列位美術紀鑑賞品類代表品之一。[4][1][5]1928年「臺中市立工藝傳習所」成立,1937年擴大規模改制為「私立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相關教育機構的設立與成長轉型,主事者皆為山中公。[4]:24[1]:32山中公亦多有參與公共事務推動工藝產業,如1924-1925年間任「臺中商交會」評議員,1927-1929年間任「臺中市新富町委員」,1941年擔任「臺中州家具裝飾商組合」代表人,並與宮城三郎、松井七郎等人發起於高雄商工獎勵館所成立的「臺灣工藝協會」[4]:17。
臺灣知名漆工藝家陳火慶、賴高山、王清霜皆為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的學生,從戰後至今持續致力於漆藝創作與漆商品生產,後續也引領且影響臺灣漆藝文化發展。[6]
1946年戰後,山中公返回日本,於1949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4]:18
多年後,山中公先生的女兒山中美子於2013「世紀蓬萊塗-臺灣百年漆藝之美」特展開幕當天,將她父親的文物正式捐出,展覽結束後交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典藏。[7]
作品風格
風格
山中公製作的漆器,多為日常生活用品,深具臺灣特色,漆器的素材多使用八仙山在地木材,圖案以描繪臺灣庶民風俗為主,素樸且多彩,如邵族的杵歌、日月潭、臺灣風物、香蕉、鳳梨等熱帶水果、蝴蝶蘭代表南國特色風情的圖案,風格自然豪放,多應用雕刻、螺鈿鑲嵌、彩繪、磨顯技法,跳脫傳統紅黑限制,與日本漆器有別,蓬萊漆器,亦稱為「蓬萊(ほうらい)塗」漆器[1]:57。
參考文獻
- 江舜堯、高佩英.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019.
- 黃麗淑, 翁徐得; 翁群儀.; 翁竹欣.; 林鈺娟. .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013. ISBN 978-986-03-9119-0. OCLC 904367554.
- 朱, 玲瑤. . 藝術論壇. 2016-09, (10).
- 吳巧文.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2018.
- 遠藤東之助. . 臺中市: 臺灣新聞社. 1935: 40.
- 李本育. . [202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 . 2022-11-14 [202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
- . [202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