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区

峰区英語:)是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高地,主要位于德比郡北部,也覆盖柴郡、大曼彻斯特斯塔福德郡约克郡南部和西部等的部分地区。1974年,在地方政府重组前,国家公园位于德比郡、柴郡、斯塔福德郡和约克郡西区的历史县边界线内。

峰區国家公园
峰区
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家公园
[[File: Mam Tor.jpg|240pxpx|none|从母亲山望去的峰区国家公园 {{|}}]]
从母亲山望去的峰区国家公园
官方名称:峰区
国家 英国
地区 德比郡
柴郡
大曼彻斯特
斯坦福得郡
南约克郡
西约克郡
最高點
 - 位置 德比郡Kinder Scout
 - 海拔 2,087 ft(636 m[1]
面积 555 mi²(1,437 km²[2]
人口 38,100(2000) [2]
地质状况 粗砂岩石灰岩
建立 1951年4月17日
管理 国家公园管理处
开放 部分對外開放
来访 2,200萬(2006) [3]
时区 GMT (UTC±0)
 - 夏令时 BST (UTC+1)
英国峰区国家公园 (绿色阴影处)
维基共享资源:Peak District
网站:www.peakdistrict.gov.uk

峰区多样性丰富,按照惯例主要分为北部的黑峰和南部的白峰。黑峰荒原广袤、呈砂岩地质;白峰居住人口最多,大部分区域为石灰岩地质。

大部分区域属于峰区国家公园,1951年,它被指定为首个英国国家公园[4]峰区邻近曼彻斯特、谢菲尔德等主要城市,以及兰开夏郡、大曼彻斯特、谢菲尔德、斯塔福德郡和约克郡南部和西部等郡,加上公路和铁路易于到达,提高了当地的人气。峰区吸引到的游客有时约达2200万每年,在世界国家公园的游客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富士山国家公园)[3][5],但峰区国家公园管理处认为这一数字是不准确或不持久的,估计每年的游客数在1000万。[6]

地理

峰区处于奔宁山脉的最南端,大部分地区是1,000英尺(300米)海拔以上的高地,最高点为金德·斯科特(Kinder Scout),海拔2,087英尺(636米)[1]。这里称为峰区名副其实,通常没有峭立的山峰,主要特征为圆型山和石灰岩断层。这片地区被主要的大城市环绕,包括哈德斯菲尔德、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德比郡及特伦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

峰区国家公园占地面积达555平方英里(1,440km2)[2],覆盖区域为德比郡、斯塔福德郡、柴郡、大曼彻斯特、约克郡南部和西部,包括大部分通常被称为峰区的地区。其北部边界沿着马斯登Marsden与奥尔德姆Meltham西北部的梅尔瑟姆Oldham之间的A62公路,最南端则在德比郡阿什伯恩Ashbourne郊区的A52公路。峰区的分界被排除在密集大型楼宇区及工业区之外。一般而言,巴克斯顿和相邻的采石场都坐落在峰区溪谷的尽头,被峰区三面环绕。 镇及众多村庄,都在峰区境内,包括谢菲尔德(非工业区)西部。截止2010年,峰区是英国威尔士第五大国家公园[7]。在英国,“国家公园”的定义是规划限制的一块土地,保护这里不受非事宜的开发,并在公园管理处维护它,但并不意味着这块土地为政府所有,或无人居住。

位于海菲德尔和Chinley之间的黑峰全景图

12%的峰区归国民托管组织(国家名胜古迹信托)所有。国民托管组织是一个旨在保护历史和自然景观的慈善团体。它不接收政府基金[8]。三大信托土地高峰(High Peak)、南峰(South Peak)、长林(Longshaw),涵盖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和地质区域,它们是博列克罗砂岩高沼地(Bleaklow)、德温特石阵(Derwent Edge), 霍普·伍兰德教区(Hope Woodlands), 金德·斯科特荒野高原(Kinder Scout), 莱克与马尼福尔德山谷(Leek and Manifold), 母亲山(Mam Tor), 多夫多拉山谷(Dovedale), 米尔多拉石屋村(Milldale) 和文纳特溜道(Winnats Pass)。[9][10][11]峰区国家公园管理处直接拥有约5%的土地,剩余的主要土地所有者包括几家自来水公司[12]

地质

石炭纪时期开始,峰区就开始形成于沉积岩。它们包括石炭纪石灰岩、上覆粗砂岩和煤层,后者仅在该区的极端边缘地带。加之那里极少露出熔岩、凝灰岩、火山口多孔石。[13]' 峰区的一般地质结构呈一个大穹顶(见下图),其西侧边缘有大量剧烈的断层和褶皱。上升和侵蚀运动有效地将穹顶切开,使其形成东西侧边缘为煤层、内核为石炭纪石灰岩,而二者间露出砂岩的同心岩层模式。穹顶南部边缘则被极少出现在峰区的三叠纪时期的砂岩覆盖。

峰区至西向东的截面图,近似一个被侵蚀的圆穹结构
马尼福尔德道上的 Thor's Cave

峰区中部和南部,被称为白峰的区域,临地表处为石炭纪石灰岩,相反,黑峰的特征是砂石和广袤的高沼地。 石炭纪前后发生的地壳运动导致该区域隆起,特别是西侧,熔岩褶皱由北至南凸起,形成圆顶状[14],页岩和砂岩便被侵蚀,直到石灰岩露出地表。石炭纪末期,此处地壳下沉,被海水覆盖,沉积了各类新形成的岩石。[15]沉积作用后的某个时期,矿脉在石灰岩中形成。自罗马时期[15]起,这些矿脉和地层就被用来开采提炼铅。 200万年前(可能在约450,000年前)的某个冰川时期,峰区国家公园曾冰川纵横,因为在该区可发现冰川冰碛和冰砾泥。然而,在最近20,000-22,000年前的冰川时期,这里并没有被冰覆盖。而是爱尔兰海和湖区混合的冰川与西缘平接。这一时期,冰川融水侵蚀着沿着峰区这侧边缘蜿蜒的水道。[16]冰川融水还促成了石灰岩地区多个洞穴的形成和发展。[17]野生动物曾成群漫游于此,因为当地的几个洞穴中也曾发现它们的遗骸。[15] 土壤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景观产生强烈影响。它们决定着地区内所生长植物和栖息动物的类型。[18]石灰岩龟裂,并溶解于水,河流得以深雕出狭窄的山谷。这些河流通常寻找到一条地下线路,创造出洞穴系统。另一方面,砂岩不能被溶解,但可渗透,所以能吸收水分,这些水分通常从砂砾中渗出,直到在地下遇到吸附力不强的页岩,当它再次到达地面时便涌出泉水。页岩质地脆,易被霜侵蚀,使得该区和母亲山一样,极易出现山体滑坡。[14]

河流

黑峰的荒野高原和白峰的高脊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工程师约翰·弗雷德里克·贝特曼于1846年送至曼彻斯特当局的一份报告中,他这样写道:

曼彻斯特10到12英里内,格罗顿现有水库6到7英里,这片山地富有水质纯净的山泉。特殊的物理和地质特征使它极能收集和储存水,供给山下平原地区的城镇使用,我对他们的远见颇为惊讶。

————约翰·弗雷德里克·贝特曼(John Frederick Bateman),[19]

他提及龙登山谷(Longdendale)和山谷上方的伊特罗河谷River Etherow。峰区西部河水流向伊特罗河、戈特河和塔梅河,是默西河的支流。西北部的河流则汇入唐河的支流,而它自身也是约克郡乌斯河的支流。特伦托河的支流汇入峰区南部和西部,而德文特河最著名。它发源于格洛索普东部的布列特罗河,汇入德文特河谷上游,那有三个水库:豪顿水库、德文特水库和Ladybower水库。[20]埃诺河和惠伊河是支流。[21]峰区西南部马尼福尔德河[22]和达夫河[23],发源于斧刃沼泽(Axe Edge Moor),也流入特伦托河,而戴恩河(River Dane)[24]流入韦弗河(River Weaver)。

生态

黑峰的砂岩和页岩承载着石楠花高沼地和覆被沼泽的环境,主要用作绵羊牧场和松鸡猎场。白峰的石灰石高原更多被开垦为农地,主要作为奶源生产基地。一些资料认为西南峰(麦克莱斯菲尔德附近)是介入该区的第三种类型。[25] 林地覆盖了8%的峰区国家公园。[12]天然阔叶林多出现在陡峭地带,白峰的狭窄山谷和黑峰的深峡谷,水库边则是人工针叶林。 古代铅矿井的废土堆,使白峰成为另一个独特的栖息地,生长着珍稀的耐高温(metallophyte)植被,包括春蚤缀(高山漆菇草属,也被称为白花丹属),阿尔卑斯菥蓂(天蓝遏蓝菜)以及圆三色堇(Viola lutea)。[26]

气候

峰区位于该国西部地区,纬度为53°C,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1,000(300米)以上,[27]峰区的年降水量比英格兰威尔士高,1999年平均降水量达40.35英尺(1,025毫米)。黑峰处在更高纬度,年降水量较白峰多。但这并不影响该区的气温,其平均值与英格兰和威尔士同为10.3 °C (50.5 °F)。[28] 20世纪70年代,黑峰的降雪量为每年70多天。此后,这一数字明显下降。尽管如此,冬季黑峰高沼地的霜覆盖仍占20%—30%,而白峰仅占10%,峰区山上仍可见冬季连续的积雪。[29]如2009年12月中旬,一些山顶上的积雪在某种情况下持续到2010年5月。同年冬天,该区的公路,如A635(沙德伍兹沼泽)和A57(蛇道)被经久不化的积雪堵塞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2008年设立的高沼地气候变化指标倡议,旨在收集该区的气候变化资料。学生们通过研究人与高沼地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们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影响,去发现高沼地是否是一个碳储存槽或来源地,基于不列颠丘陵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泥炭存储地。[30]

经济

人们用瓶子在巴克斯顿的圣安井取水

旅游业是峰区当地居民的主要就业形式 (占24%),制造业(占19%)和开采业(占12%)也相当重要。农业仅占12%。[31]霍普的水泥厂是峰区内最大的雇主。[32]旅游业提供了约500个全职岗位,350个临时岗位和100个季节性岗位。[33] 石灰石处于矿业开采的首位,主要用于道路和水泥。页岩提取用作霍普的水泥,砂岩开采用于房屋建设。[32]铅矿业不再划算,除从紫英石、重英石、方解石中提取铅脉,以及卡斯尔顿小规模蓝萤石矿业。

巴克斯顿和阿什伯恩的泉水用于生产瓶装矿泉水,很多种植园进行木材管理。该区的其他制造业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戴维德·麦勒在哈瑟萨奇的餐具工厂、在Chapel-en-le-Frith的菲罗多刹车片厂、卡斯尔顿的电子装备厂。峰区内有近2,700个农庄,大多数面积为40公顷(99英亩)以下。60%的农庄的运营基础为兼职,为农民提供兼职工作。[33]

历史

早期历史

母亲山上俯瞰而下的艾达尔山谷

人类活动的早期,峰区已有人居住,在多弗达拉和其他地区的洞穴中,偶然发现的中石器时代燧石文物和古环境迹象证实了这一点。新石器时代活动也为此提供了证明,包括马杰里山的一些纪念碑土方工程或坟冢等等。[34]铜器时代,该地人口和农业发达,尤尔格雷夫附近的亚伯·洛山,或斯坦顿荒原(Stanton Moor)的九夫人圆石阵(Nine Ladies Stone Circle)上的圆屋,就是人们生活过的明证。[35]在同时期及至铁器时代,大量如母亲山上的重要丘陵堡垒产生。罗马占领甚少,但的确利用了这一地区丰富的矿脉,从巴克斯顿地区充分利用航线将铅矿出口。那里的罗马定居点,其中一个是巴尔斯顿,人们因该地的泉水称之为的"Aquae Arnemetiae"[36],献给当地神明。 理论上峰区的名字来源于“Pecsaetan”或“peaklanders”,这是一个在公元前6世纪居住在该区中部和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部落,隶属于默西亚王国。[37][38]

采矿业

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峰区主要用于农业,延续至今,畜牧业已成为这些高地上的主要活动。但是,至16世纪开始,峰区的矿藏和地质财富变得越来越显著。这里开采的不只是铅,还有煤、紫英石、铜、锌、铁、锰和银。[39]西莉亚·费恩斯描述了她1697年的峰区之行时这样写道:

……那些陡峭丘陵中富含大量矿藏,各类黑、白和有条纹的大理石,铜矿、锡矿和铅矿,还有大量的银矿。

——Celia Fiennes[40]

峰区的东西缘处有煤层,从格洛索普到罗切斯山脉,斯托克斯布里奇到巴斯洛曾工作的地方可以找到证据。采矿开始于中世纪,在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产量最高,有时候持续到20世纪早期。最初采矿是在接近或露出地面的岩层进行的,最终,矿工沿着地缝深入地下挖掘山腰处的矿床。在戈伊苔藓(Goyt's Moss)和阿克斯缘(Axe Edge),勾好凹缝,蒸汽机抬升煤并脱水干燥。[41]东部矿山的煤被用来熔炼铅,而西部的煤则用来锻造石灰。[42]

17、18世纪,铅矿达到顶峰。品位高的铅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发现,在金德·斯科特(Kinder Scout)发现泥炭预示着铅冶炼的开始。[43]19世纪中期,铅矿业下滑,1939年,最后的主矿井关闭,但铅仍是紫英石、重晶石和方解石开采的副产品。并非所有的矿都在地下深处[26]。贝尔井(Bell pits)接近平原地表,是获得矿石最低廉和方便的方法。矿井装上杆轴,杆末为提取矿石而加粗。矿井将被进一步扩大,直到变得不安全或变成采空区,另一个坑陷就会和现存的矿井相连。[43] 峰区的紫英石或萤石也叫蓝萤石(Blue John),据说名字来源于法国的《蓝色与黄色》一书,描述条纹的颜色。迄今,蓝萤石已十分稀少,每年仅开采出几百公斤作装饰和雕刻用。卡斯尔顿的蓝约翰洞穴(Blue John Cavern)是一个观赏性的洞穴。附近的特雷克悬崖洞穴(Treak Cliff Cavern)仍在进行开采。[44] 1874年前期,布克斯顿开始了用以生产纯碱的工业性石灰石开采。1926年,这个项目成为英国化学工业公司的一部分。[45]大规模的石灰石和砂岩开采业随着采铅业的衰退而兴起繁荣,但在峰区仍是重要而富有争议的行业。峰区内有12家大型的石灰石石材厂。巴克斯顿附近的屯斯特(Tunstead)是欧洲最大的矿场。[46]石灰石输出量巨大:在1990年的高峰期,开采出了850万吨。[32]

纺织业

峰区输出纺织品已有上百年。14世纪早期,该区开始了未加工羊毛的交易。[47]这里聚集大量熟练的手工纺纱工和织布工。18世纪80年代,理查德·阿克列特等发明人研发出的机器,纺织更快捷,并达到更高标准。早期的纺织厂狭小且低矮,结构轻,水轮制动,配有小型机械。内部照明靠日光,顶部高度为6-8英尺。这类阿克列特纺织厂约有9英尺(2.7米)宽。[48]因为河流和潮湿的空气,峰区俨然一个理想之地。当地劳动力的水塘很快被耗尽,像立顿厂(Litton Mill)、 克列斯布洛克厂(Cressbrook Mill)和米勒斯·戴尔厂(Millers Dale)等新工厂,从伦敦教养院招来了低龄儿童作为学徒,年龄都在4岁大左右。[49] 随着科技的发展,狭窄的德比郡溪谷不再适合更大型的蒸汽机械厂,但德比郡的工厂仍存在,继续产品加工和理想产品的交易。格洛索普的集镇从纺织业中受益良多。城镇的经济与纺织传统密切相关,包括工业革命期间纺织的发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格洛索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印染总公司。20世纪20年代,这家公司因极易获得的股份再度浮出,并成为1929年华尔街股灾的受害者。他们的生产线在新经济形势下变得脆弱,导致产业衰落。[50]

水道

峰区森林运河的巴斯沃斯盆地

峰区的溪流被大坝拦截作为水流动力工厂的上游来源,出于同样的目的,河流中也修筑了河堰。 峰区国家公园边界没有运河,虽然哈德斯菲尔德运河(Huddersfield Narrow Canal)上的斯坦内奇运河(Standedge Tunnels)在公园最北段地下奔流。黑峰而来的水流滋养着阿什顿运河和哈德斯菲尔德运河,白峰的水源滋养着曼彻斯菲尔德运河(Macclesfield Canal)。峰区之外(但在常规区域内),修建了峰区森林运河(Peak Forest Canal),运送建筑用的多芙洞穴(Dove Holes)采石场石灰。运河终止于布格斯沃斯 (Bugsworth),全程都使用峰区森林电轨车。峰区的西南部,废弃的克朗姆福德运河从克罗姆福德流入埃里沃什运河 (Erewash Canal),通常为威克斯沃斯的矿区和理查德·阿克莱斯羊绒厂服务。 龙登达勒山谷最大的水库是龙登达勒·钱恩水库,它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1877年2月竣工。它们为当地工业重要水源艾烈罗河的续流提供补充,并为曼彻斯特提供纯净水[19]。德温特溪谷上游水库始建于20世纪中期,为东米兰德(East Midlands)和南约克郡供应饮用水。

旅游业的发展

几个世纪以来,峰区已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一个早期的旅行家托马斯·霍布斯所著的De Mirabilibus Pecci或《峰区七大奇观》一书(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Peak)中,对该区进行了描述,该书于于1636年出版。[51]这七大奇观招来了游客的轻蔑,包括记者丹尼尔·笛福把查特斯沃斯庄园的荒原描述为:“一片广袤而无用的荒野”,尤其轻蔑卡斯尔顿附近叫做Devil's Arse或Peak Cavern的洞穴。[52]直至维多利亚时期,游客的数量呈显著增长。铁道建设易于到达,风景如画和罗曼蒂克的文化赏析逐渐增长。约翰·莫(John Mawe)的《德比郡矿物学》[53](1802)和威廉·亚当的《峰区的宝石》[54](1843)等指南书籍,使这一地区独特的地质产生了趣味。 巴克斯顿被视为温泉小镇已有着悠久历史,其地热温泉可升至恒温28 °C。温泉小镇最初是由罗马人在公元前78年所建,当时殖民被称为“Aquae Arnemetiae”或丛林女神的温泉。据说哈德威客的贝丝(Bess of Hardwick)和丈夫(Earl of Shrewsbury),1569年到达巴克斯顿取水,1573年便带着苏格兰女王玛丽拜访那里。[55]18世纪晚期,当第5代德文郡公爵(5th Duke of Devonshire)将它发展为巴斯风格的温泉浴场时,小镇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一个世纪后,小镇迎来第二次复苏,吸引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众多杰出名流,如伊拉斯莫斯·达尔文(Dr. Erasmus Darwin)和因治理河水而闻名乔赛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56]1863年,巴克斯顿铁路开运。[57]巴克斯顿拥有许多著名建筑,如约翰·卡尔(John Carr)设计的巴斯皇家新月道路上的典范“新月”(1780年-1784年),亨利·柯里设计的“德文郡”(1780年-1789年)、“自然巴斯”、“庞普厅”。1871年,凉亭花园对外开放。[55]布尔巴斯歌剧院由弗兰克·马桑(Frank Matcham)于1903年设计,是当时最高的歌剧院。马桑是剧场建筑师,设计了伦敦守护神剧院( London Palladium)、 伦敦大剧院(London Coliseum)、哈克尼帝国剧院( Hackney Empire)。 峰区设有公共通道和露天娱乐场等大型传统设施。峰区形成一个天然腹地和乡村,避开了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的人口,却依然是后工业经济区宝贵的休闲娱乐资源。

现代史

1932年的The Kinder Trespass是英国国家公园和到荒原的露天步道竞选的地标。当时,露天荒原是不对外开放的。它们把持在贵族阶级手上,作为游乐园,每年仅使用12天。[58]1951年4月17日,峰区成为英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英国最长的步道是奔宁之路(Pennine Way),1965年开通,起点在艾达尔(Edale )村Grindsbook Booth的纳格斯·海德酒店。 梅尔瑟姆之上的萨德伍兹(Saddleworth)和魏森登(Wessenden)北部的沼泽地,由于20世纪60年代,伊恩·布拉迪与米拉·欣德莉行凶而成为儿童连环凶案墓地而恶名远扬。

交通

历史

罗马人建设了峰区内的第一条公路,可能是沿着已有的轨道修建的。罗马交通网被认为连接了居民点和巴克斯顿、切斯特菲尔德、格洛索普和纳比欧(Brough and Shatton)的堡垒,向外延伸至丹娜(唐卡斯特)、曼彻斯特和Derventio(德比郡附近的小切斯特)。[59]现在巴克斯顿的A515和A53公路部分路段就被认为是沿着罗马公路修建的。 中世纪时期, Packhorse路线就和峰区纵横交错,一些石头铺道被认为始建于这一时期,如沿着Stanage Edge的长辅道。但是,1579年出版的德比郡的克里斯托弗·萨克斯顿地图并未标注出公路。[60]桥梁改善了交通系统。横跨巴斯罗德温特河上的三拱门砂岩桥就是一个早期典型代表,可追溯到1608年,并且临近一个收费站。[61]虽然从1731年[62]开始,收费公路就已减少旅程时间,1800年,从谢菲尔德到曼彻斯特尚需16个小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曾评论称“一只乌龟都能跑得过我们!” [63]从1815年开始,收费公路增加了长度并提高了质量。蛇道(Snake Pass)就是一个范例,它现在是A57公路的一部分,1819年至1821年,在汤马斯·特尔福德(Thomas Telford)的指挥下修建。它的名字从德文郡爵士的冠饰而来。[63] 1794年,克罗姆福德运河开通,运送煤、铅和铁矿石至埃里沃什运河上。

在曼彻斯特的Totley Tunnel到谢菲尔德线

数年间,修缮过的公路和克罗姆福德运河都目睹了来自铁路的竞争,1825年,第一条铁路在峰区通车。Totley Tunnel虽然克罗姆福德和高峰铁路Cromford and High Peak Railway(从高峰枢纽站的克罗姆福德运河到惠利桥)是一条工业铁路,但乘客服务很快跟上,包括伍德黑德线(谢菲尔德到途径龙登达勒的曼彻斯特)和曼彻斯特线、巴克斯顿线、马特洛克线和英格兰中部连接铁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铁路线是一种进步:

修建一条穿过山谷的铁路,就要把山谷的岩石凿开,将数千吨的岩石倾注到可爱的河流当中。山谷不再,唯神明与之共存。现在,就连巴克斯顿的一个傻瓜都可以花半小时到贝克威尔镇,或是从贝克威尔镇都巴克斯顿。

——约翰·鲁斯金John Ruskin,[63]

20世纪下半叶,钟摆再次摆向道路建设。1944年,克罗姆福德运河[64]被大部分中止修建,20世纪60年代,如比坎大斧的( Beeching Axe)数条通过峰区铁路线因不盈利而被迫停运。哈德菲尔德和佩尼斯托尼(Penistone)之间的伍德黑德线也已停运。部分道床现在被用于跨奔宁山道(Trans Pennine Trail),在哈德菲尔德和伍德黑德间延伸,尤其以龙登达勒铁路闻名。[65]曼彻斯特、巴克斯顿、马克洛特和苏格兰中部连接铁路,在罗利斯和巴克斯顿之间路段已经关闭,这里的道床已成为蒙萨尔铁路(Monsal Trail)的一部分。[66]克罗姆福德和高峰铁路现已全线关闭,部分道床仍向公众开放,如高峰铁路。[67]另一条废弃不用的铁路线在巴克斯顿和阿什伯恩之间,现已成为帝辛顿铁路(Tissington Trail)。[68]

公路网

峰区的主要公路是谢菲尔德和曼彻斯特间的A57(蛇道)、巴恩斯利和曼彻斯特途径龙登达勒之间的A628(伍德黑德道),从德比郡到曼彻斯特途径布尔斯顿的A6公路,从马克勒斯菲尔德到布尔斯顿的Cat and Fiddle road,峰区最北端的从曼彻斯特到巴恩斯利的A635道(沙德伍兹沼泽),从曼彻斯特到利兹市的A62道,形成了峰区在斯坦内奇最北段的边界线。这些主要公路,和该区的其他次要公路和线路,对驾驶者而言极具魅力。峰区的知名度导致道路交通拥挤,可用的停车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夏季。这促成2005年征收交通拥堵费建议的出台,但此后又被取消了。[69]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极易抵达峰区,甚至可到达中部。进入该区的列车运行服务沿着从谢菲尔德到曼彻斯特的霍普溪谷线、从德比郡到马特洛克的德温特山谷线(Derwent Valley Line)、从曼彻斯特到哈德菲尔德的大德菲尔德线,巴克斯顿线和格洛索普线,将这些这些城镇与曼彻斯特连接。客车(长途汽车)服务提供了德比郡到马特洛克、贝克威尔和布尔斯顿的线路,通过跨峰(TransPeak)和国家快运的诺丁汉和曼彻斯特路线,以及附近的谢菲尔德、格洛索普、斯托克、利克和切斯特菲尔德的常规班次。附近的机场是曼彻斯特机场。[70] 尽管作为一个郊区,峰区内的小村庄都设有良好的内部交通连接。还有很多小型客车,从主要城市(贝克威尔、马特洛克、哈瑟萨奇、卡斯尔顿、阿什伯恩)开往小村庄内。霍普山谷和巴克斯顿线列车也为当地火车站(包括萨特萨奇、霍普、艾达尔)服务。[71] 2009年10月,当地政府针对峰区宣布,截至2011年,整个英格兰将投资125万英镑,用以修建和改善峰区内休闲和每日上班往返者交通的环线。[72]人们希望这项投资将帮助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同时给往返上班者和游客提供在峰区内驾车的可行办法。

活动

俯瞰母亲山

峰区提供许多类户外活动的机会。公共人行道和数条长途列车构成广阔的交通网络,全长1,800英里(2,900公里)[73],还有大型露天区域,利于山林徒步和远足。 奔宁道横贯黑峰,从艾达尔到位于斯坦内奇南部的峰区北部边界。布莱德尔道常用于山地自行车和骑马。白峰的一些长途山径,如帝辛顿道和高峰道,重新使用原有铁道路线。徒步者、骑马者和自行车手良好使用。[68]峰区管理处在阿什伯恩、Parsley Hay和Middleton Top设立了自行车租用中心。原铁路线路有多个地点轮椅可通道,自行车租用中心针对轮椅使用者提供了车辆改装。[68]规划用台阶取代了徒步者的出入口,为使不善徒步的人更易于通行。[74] 峰区多地砂岩露出地面,如斯坦内奇边缘和罗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攀岩点[75](见rock climbing in the Peak District)。峰区的石灰岩曾被攀岩者找到。[76]它较不稳定,但却提供了许多攀爬测试。例如,20世纪50年代,托尔洞穴被乔·布朗和其他登山者发现。英国登山协会曾列举了11条石灰岩的线路,从异常峻峭的排到E7,出版的指提到一些,其中几条线路被筛选了出来。[77] 洞穴探险家十分欣赏地下的自然洞穴奇观,并在峰区的石灰岩中发现了洞坑和老矿山。峰洞(Peak Cavern)是峰区内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洞穴系统,它甚至关联到文纳特的婆婆纳属系统。最重要的洞坑是埃尔登洞和Nettle Pot。峰区内还有许多矿山,多是自然洞穴系统的延伸。这类系统可以在卡斯尔顿、文纳特、马特洛克、斯托尼·米德尔顿(Stoney Middleton)、伊姆、莫纳什和巴克斯顿才能找到。[78] 在英国最内陆地区的一些大型水库,如Carsington Water,已经成为水上运动中心,包括了帆船垂钓皮划艇。其他活动包括飞行运动如悬挂滑翔、观鸟、滑翔伞、越野路跑、越野车赛、野外定向。[75]

旅游胜地

18世纪,德文郡爵士将布尔斯顿温泉小镇发展成为一个上流社会的疗养胜地。现在,峰区内最大的城镇,设有带剧场的歌剧院、博物馆和美术馆。[79]另一个温泉小镇是马特洛克·巴斯(Matlock Bath),在维多利亚时期十分受欢迎。贝克威尔是峰区内最大的居住地。惠氏河上的五孔桥可追溯到13世纪。[80]峰区边缘上的巴克斯顿、马特洛克和马特洛克·巴斯、贝克威尔、利克以及阿什伯恩和威克斯沃斯的一些小镇,均提供了隔了旅游设施。峰区北部的海德尔菲村坐落在该区海拔最高的金德·斯科特山脚下。 古建筑包括查茨沃斯庄园,德文郡公爵也是不列颠中最宏伟的房屋;中世纪的哈登庄园,拉特兰郡(Dukes of Rutland)的住址;由权势强大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哈德威克修建的哈德威克庄园;莱姆公园,一个伊丽莎白时代领主的宅邸,由一座意大利风格庄园改造而成。许多峰区内的村庄和小镇设有良好的教区教堂,其中尤为宏伟的典范就是14世纪位于泰德斯维尔的圣约翰浸礼会教堂(Church of St John the Baptist),有的称之为“峰区大教堂”。在哈瑟萨奇教堂的庭院可以观察到“小约翰的墓葬”。

海菲尔德的井饰节。

卡斯尔顿的村庄风景如画,却被诺曼·佩弗里尔城堡夺去了它的光彩,村庄内有四个广商洞穴,峰区洞穴、蓝约翰、条纹崖(Treak Cliff)、斯皮德威尔(Speedwell),也是独特的半宝石矿物蓝萤石的生产中心。[81]其他观赏性洞穴和矿山包括马特克罗斯的亚伯拉罕高地,由缆车到达;还有巴克斯顿的普尔洞(Poole's Cavern)。伊姆的小村落因1665年黑死病而自我隔离而闻名。[82] 马特洛克巴斯的矿藏博物馆,包括铅矿寺庙参观、世界文物遗产德温特山谷工厂和利克的布林德利水厂,能够观察峰区的工业遗址。保留至今的蒸汽铁路位于马特洛克和罗斯利之间,克里奇的国家电车博物馆和克罗姆福德运河记载着该区的交通历史。在马特洛克·巴斯的生活在一个镜头博物馆的(Life in a Lens Museum of Photography & Old Times)战线了从1839年开始的摄影历史。 村庄在春夏月份中举办最多的就是井饰典礼[83],这个传统可追溯到异教徒时代。当地的其他传统包括卡斯尔顿每年的加兰节,阿什伯恩的皇家忏悔节足球赛,自12世纪每年举办一届。巴克斯顿主办两次歌剧节,巴克斯顿节和国际吉尔伯特和沙特利文节,还有巴克斯顿节和峰区文学节,也是每年在各地举办两次。 峰区的特色食品包括甜点贝克威尔布丁,与国内吃到与众不同的的贝克威尔果馅饼,直到2009年,哈廷顿村庄才开始制作著名的斯蒂尔顿奶酪和其它地区的奶酪。

环境保护

德文特水库上的徒步者

峰区到主要城市的距离(估计有2000万人过着一小时车程生活)[84],促成了管理该区的独特挑战。峰区管理处和国民托管组织,以及其他土地所有者,试图保持前往娱乐的游客易于到达高地景观,同时又保护其免受密集农业、侵蚀和游客自身造成的压力之间的平衡。峰区3,8000居民的需求,每年数百万人前去参观[31][85],和该区的保护要求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紧张局势。 游客的分布不均造成了进一步的紧张。仅多夫达拉每年就要接收约200万的游客。[10] 其他旅游高峰区包括了贝克威尔、卡斯特尔顿和霍普山谷、查特沃斯、哈廷顿和上德温特水库。.[86] 60%以上的游客集中在5月至9月期间,星期天也是高峰期。

步道侵蚀

峰区内更受欢迎的步行区的吧步道用户数,对严重的侵蚀问题“功不可没”,尤其是黑峰上脆弱的泥炭荒原。近期山地自行车手对一些步道的使用被认为恶化了这一现存问题。[87]为解决现有损失采取的措施,包括永久性改道官方路线艾达尔外的奔宁道,现已用绳梯,而非顺着格林德斯布鲁克,许多Grindsbrook荒原步道的表面都铺上了昂贵的天然石。[88]

采石

大规模的石灰石采石形成了独有的竞争区域。20世纪50年代,国家政府颁发的多数采矿许可证均为90年限,仍具有法律约束力。峰区管理处制定一个方针,更新峰区内全部新采石厂的执照,以当地和国内矿产和资源唯一性的需求,以及对交通、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为依据。[32]一些执照为进行更新,如埃尔登山上的RMC Aggregates采石场,在1999年被迫关闭,景观美化仍在持续 。[89] 1999年的建议中,从斯坦克里夫石材有限公司(Stancliffe Stone Ltd),到重开斯坦顿·摩尔休眠的砂岩采石场,都被视为一次检验案例。生态抗议者和当地居民猛烈驳击这一举措,认为发展将威胁到附近铜器时代的遗址,尤其是九夫人石阵,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85]截至2007年,持续的争辩又转移到一个较不敏感的区域——附近Dale View采石场的发展。[90]

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峰区

几个世纪以来,峰区的自然景观成为作家创作的灵感之源。峰区的数个地方被艾略特和其他作家作为地点,记录在14世纪的诗歌如《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路德教堂》(Lud's Church),也被称为绿教堂(Green Chapel)。[91]

查特沃斯庄园——近期改编的傲慢与偏见取景地

简·奥斯汀1813年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重要场景就设置德比郡的峰区内。[92]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历史小说《贝弗利尔·皮克》(Peveril of the Peak)的背景就设置在以贝弗利尔教堂,查理二世统治时期的卡斯尔顿。[93][94]威廉·华兹华斯是马特洛克的常客。峰区激发出他写下许多诗歌,包括1830年献给查特斯沃思庄园的十四行诗。[95]夏绿蒂·勃朗特1847年小说《简·爱》中的莫尔顿村庄,原型就是哈瑟萨奇,1845年,勃朗特曾在那居住,而桑菲尔德庄园的灵感来源于诺斯·利斯庄园。[96][97]乔治·艾略特第一部小说《亚当·比德》(1859年)中的雪原被认为来源于沃克斯沃斯,她的叔叔在那经营着一家工厂。艾拉斯托尼(又叫Hayslope)和阿什伯恩(奥克伯尼)也作为特色场景。[95]彼得兔》(Peter Rabbit)的作者碧翠克斯·波特,常常到她叔叔埃德蒙·披得在Dinting Vale的印染厂去拜访。用他的型式样品册上的布料款式来为自己制作衣服。《迪基·温克尔太太的传奇》(Mrs. Tiggy-Winkle)中温克尔太太的围巾,就源自型号222714的样式。[98] 儿童作家艾莉森·厄特利(1884年-1976年)生于克罗姆福德。她的广被人知的小说《一个时间旅行者》(A Traveller in Time),场景设置在迪西克(Dethick),讲述了巴宾顿·普洛解救身陷囹圄的斯科特王后玛丽。[99]克莱顿·波蒂尔斯(1901-1991)许多作品的地点都在峰区,如《托德洞》(Toad Hole),《幸运的哥伦贝尔和布洛肯河流》(Lucky Columbell and Broken River),都设在德温特溪谷。[100]最近,杰拉尔丁·布鲁克斯的首部小说《奇迹之年》(2001),融合了事实与虚构,叙述了伊姆村发生瘟疫的故事。[101]儿童文学小说家贝利·多赫蒂(Berlie Doherty)的《冬日里的孩子》(Children of Winter),她的其他作品也以峰区为地点, 如《深深的秘密》,取材自德温特和Ashopton村Ladybower水库的泛滥,以及由卡尔斯顿的蓝萤石洞激发创作的《蓝萤石》。[102] 许多恐怖犯罪的作品都将地点设在峰区。阿瑟·柯南·道尔爵士(1859年-1930年)《蓝萤石间隙的恐怖事件》(The Terror of Blue John Gap),讲述了蓝萤石矿山的恐怖事件,[103]以及《修道院公学》[104]中(The Adventure of the Priory School)夏洛克·福尔摩斯调查儿童绑架案的所在地。本土作家罗伯特·穆瑞·吉尔克里斯Robert Murray Gilchrist(1878年-1916年)的许多恐怖小说都以具有峰区特征。[95]近期,斯蒂芬·布斯创作的系列犯罪小说以大量真实和想象中的峰区为场景,[105]《追求适当的罪人》,讲述了伊丽莎白·乔治笔下一个检察官琳蕾的推理小说,故事设在虚构的卡德尔荒原。[106]

《轰炸鲁尔水坝记》电影中上德温特山谷的九夫人水库。

其他生活或到访过峰区的作家和诗人包括:萨缪尔·约翰森、威廉·康格里夫、安娜·苏华德、让·雅克·卢梭拜伦勋爵、托马斯·穆尔、理查德·弗内斯、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维拉·布里顿(Vera Brittain)、里奇马尔·康普顿(Richmal Crompton)、纳特·古尔德(Nat Gould)。[95][99]

峰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民居也是电影和电视深受欢迎的置景地。1955年的经典电影《轰炸鲁尔水坝记》是在德文特山谷水库上游取景,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德国鲁尔水坝实施的炸弹轰炸。[107]近期改编的《傲慢与偏见》,龙诺尔(Longnor)就具有兰布顿的特征,而莱姆公园和查茨沃斯庄园则替代了彭伯利庄园[108][109]哈登庄园不仅两次以桑菲尔德庄园形象,出现在两版不同的改编后的《简·爱》中,还在许多其他电影如《伊丽莎白》、《公主新娘》和《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中。[110]连续上演的医疗电视剧《山区诊所》置景于峰区德比郡Cardale村。并在克里奇(Crich)、马特洛克和峰区的其他地点拍摄。[111]

参考书目

  1. Nuttall, J.; Nuttall, A. . Milnthorpe: Cicerone. 1990 [23 August 2009]. ISBN 1-85284-03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2. . PDNP Education. 2000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8日).
  3. Holloway, J. C.; Taylor, N. 7th. Pearson Education. 2006: 149. ISBN 0-273-70161-4.  ... the Peak District being the most popular- claimed to be the second most visited National Park in the world, after Mount Fuji in Japan, with over 22 million visitors annually ...
  4. (PDF).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2011 [17 April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1月27日).
  5. Wheeler, T. Else, D , 编. 5th. Lonely Planet. 2003: 42. ISBN 1-74059-338-3. The Peak District alone gets 20 million, making it Britain's most-visited park, and the second-busiest in the world.
  6.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6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8日).
  7. . National Parks. 2009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12).
  8. Handbook for Members and Visitors 2004, The National Trust.
  9. . The National Trust. 2009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4月26日).
  10. . The National Trust. 2010 [26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7月15日).
  11. . The National Trust. 2009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5月10日).
  12.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2012 [3 April 2012].
  13. Gannon, Paul, Rock Trails Peak District:A Hillwalker's Guide to the Geology and Scenery, Pesda Press, 2011, ISBN 978-1-906095-24-6
  14. Cope, F. W. . David & Charles. 1976. ISBN 0-7153-6945-8.
  15. .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Cressbrook Multimedia. 2008 [24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9).
  16. Aitkenhead, N. et al. 2002 British Regional Geology: the Pennines and adjacent areas (4th Edn) (BGS, Nottingham)
  17. Macdougall, D.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 ISBN 0-520-24824-4.
  18. Toghill, P. . Crowood Press. 2002. ISBN 1-84037-404-7.
  19. Quayle, Tom. . Stroud: Tempus Publishing. 2006: 15. ISBN 0-7524-3198-6.
  20. Bevan, Bill. . Stroud: Tempus Publishing. 2004: 141–159. ISBN 0-7524-2903-5.
  21. . Peak District Online. 2009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7).
  22. .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Cressbrook Multimedia. 2008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11日).
  23. .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Cressbrook Multimedia. 2008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9日).
  24. .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Cressbrook Multimedia. 2008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27日).
  25.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003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5月2日).
  26. . Peak District. 2004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uly 2011).
  27. .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2008 [21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2日).
  28.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003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23日).
  29. . ThePeakDistrict.info. 2007 [23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6).
  30. . Peak District. 2012 [3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月22日).
  31. . Peak District. 2009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5月19日).
  32.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003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6月20日).
  33. Waugh, D. 3rd. Nelson Thornes. 2000. ISBN 0-17-444706-X.
  34. . English Heritage. 1994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0月12日).
  35. Bevan, Bill. . Wellington: Halsgrove. 2007. ISBN 1-84114-593-9.
  36. . RomanBritain.org. 2005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7).
  37. . Peakscan. [2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38. Turbutt, G. . Cardiff: Merton Priory. 1999. ISBN 1-898937-34-6.
  39. Ford, T. D. . Landmark Publishing. 2002. ISBN 1-84306-026-4.
  40. Fiennes, C. . London: Field and Tuer, The Leadenhall Press. 1888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41. (PDF). Environment News 12.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6 July 2004).
  42.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003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9 August 2010).
  43. . A Taste of the Peak District. [24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0).
  44. . BlueJohnStone.co.uk. 2007 [30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45. . Tarmac. 2006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5日).
  46. .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47. . Peakland Heritage. [23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11日).
  48. Williams, M. . Carnegie Publishing. 1992: 49. ISBN 0-948789-89-1.
  49. . Cotton Times. [31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4月30日).
  50. Birch, A. H.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8–38. ISBN 0-273-70161-4.
  51. . British Library.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2).
  52. Defoe, D. . London: J. M. Dent. 1927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9).
  53. Mawe, J. . London: William Phillips. 1802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54. Adam, W. . London: Longman. 1843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55. (PDF). Quantif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Earth System. [28 June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8月25日).
  56. Darwin, C.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57. Blakemore, B.; Mosley, D. . Great Northern Books. 2003. ISBN 1-902827-09-0.
  58. Renton, D. . The Kinder Trespass 75 organising committee. 23 February 2007 [2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2月21日).
  59. . RomanBritain.org. 10 September 2010 [26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9月28日).
  60. . Peakscan. 2008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61. . Images of England. 2000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2).
  62. . PDNP Education. 2000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1月4日).
  63. Stainforth, G. . Constable. 1998. ISBN 0-09-475420-9.
  64. . Discover Derbyshire and the Peak District.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65. . Discover Derbyshire and the Peak District.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66. . Discover Derbyshire and the Peak District.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1).
  67. . Discover Derbyshire and the Peak District.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68. . Discover Derbyshire and the Peak District. [1 Jul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69. Giannangeli, M. . The Daily Telegraph. 5 December 2005 [23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70. . Peak District. 2012 [3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71. . Discover Derbyshire and the Peak District. 2009 [22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72. . Peak District. 7 October 2009 [16 Octo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7日).
  73.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2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3月31日).
  74. . Roaches Holiday Cottages. [22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75. . Trekking World. [22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76. .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Cressbrook Multimedia. 2008 [30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9).
  77. Milburn, G. . British Mountaineering Council. 1987. ISBN 0-903908-26-3.
  78. .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Cressbrook Multimedia. 2008 [30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7月27日).
  79. . VisitBuxton.co.uk. 2007 [1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80. . Places-to-go.org.uk. 2003 [1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81. . The Blue John Cavern. [1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82. . Secrets of the Dead. [1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08).
  83. . WellDressing.com. [1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84. . ByGoneDerbyshire.co.uk. 28 January 2010 [26 September 2010].
  85. Moss, C. . The Guardian. 28 February 2004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9).
  86.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003 [22 May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3月31日).
  87.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2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9月1日).
  88.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2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年9月1日).
  89. (PDF). Peak District. October 2002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 July 2011).
  90. . Peak District. 5 September 2007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20日).
  91. Elliott, R. W. V.; Brewer, Derek; Gibson, J. . . Brewer D. S. 1999: 105–117. ISBN 0-85991-529-8.
  92. . Project Gutenberg. 2003 [13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6).
  93. . English Heritage Archive. 2007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27日).
  94. Ousby, I. Ousby I , 编. 2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734. ISBN 0-521-44086-6.
  95. . Peak Experience.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5日).
  96. Brontë, C. . Penguin Books. 1996: 526. ISBN 0-14-043400-3.
  97. Barker, J. . Weidenfeld & Nicolson. 1995: 451–453. ISBN 1-85799-069-2.
  98. Potter, E. . Spinning the Web. Manchester City Council. 1892 [28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99. . Peakland Heritage. 2008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1月7日).
  100. . About Derbyshire. 3 June 2007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101. . GeraldineBrooks.com. 2007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102. . BerlieDoherty.com. 2003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2日).
  103. . Gutenberg. 2008 [13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4).
  104. . Camden House –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1998 [13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05. . StephenBooth.com.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106. . Elizabeth George Online.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07. .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1990 [13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4).
  108. .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1995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6).
  109. .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05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
  110. . Haddon Hall. [22 June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2).
  111. .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1993 [12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峰区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Peak District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