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紹

嵇紹253年—304年),字延祖譙國銍縣人(今安徽宿州),晉朝大臣,官至侍中,其父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在八王之乱中捨身保衛晉惠帝而身亡,因而被晋朝作为忠臣颂扬,位列《晋书·忠义传》之首。然而因其经历的特殊性,对于他的评价却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争议。

嵇绍
西晋侍中弋阳
國家
時代西晋
姓名嵇绍
延祖
封地弋阳
氏族嵇氏
籍貫(今安徽省濉溪县
其他名號嵇侍中
出生253年
逝世304年
荡阴
谥号忠穆
墓葬荥阳

生平

才德服人

嵇紹十歲時(263年),父親嵇康即被司馬昭斬殺,嵇紹與母相依為命,事母甚孝。亦因父親獲罪而靜居家門中。後來經過嵇康好友山濤的推薦,嵇紹獲晉武帝任命為秘書丞。嵇紹後轉任汝陰郡太守,後調任豫章內史,但因母喪而離職;服喪後上任徐州刺史。當時假節監徐州諸軍事的征虜將軍石崇性格驕橫暴虐,但嵇紹以道理令石崇佩服,對他甚為敬重親近。

晉惠帝元康初年,嵇紹任給事黃門侍郎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誅除賈后,其宗族黨羽賈謐亦被殺,嵇紹因當日賈謐得勢時拒絕與賈謐交往而獲封弋陽子,後遷散騎常侍,領國子博士

切諫救國

永康二年(301年),司馬倫篡位,任命嵇紹為侍中;同年四月司馬倫被齊王司馬冏等擊敗,惠帝復位,但嵇紹仍居其職。當時有人曾建議朝廷為永康元年被司馬倫誅殺的司空張華恢復爵位,嵇紹卻以張華當日沒有阻止賈后掌權,反倒在賈后掌權時出任司空高位,是「兆禍始亂」,認為不再追究其罪責已是寬弘之舉,不應當他無罪。不久又上疏請惠帝、大司馬司馬冏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三人撥亂反正,盡心重建社稷,不要讓亂事再次發生。

司馬冏輔政後大建第舍,嵇紹上書諫止,但司馬冏不聽從。又一次嵇紹有政事諮詢司馬冏,司馬冏碰巧在此時舉行宴會,於是召心腹董艾葛旟一同討論,此時董艾提出嵇紹音樂造詣很好,建議讓他演奏樂器;嵇紹卻不肯,表示自己身為皇帝近臣,執行公事時自覺不應在宴會上像伶人般演奏樂器,更指司馬冏作為輔政重臣應以身作則,司馬冏聽得極為慚愧。不久嵇紹因公事免職,司馬冏任命他為左司馬,但十日後司馬冏即被長沙王司馬乂誅殺。嵇紹免官後返回滎陽舊居。

血濺帝衣

嵇紹不久被徵任為御史中丞,未上任即再轉任侍中。太安二年(303年),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舉兵討伐司馬乂,進攻洛陽,司馬乂領兵抵抗,兵士推舉嵇紹為都督,於是嵇紹獲任命為使持節、平西將軍。次年,司馬乂被東海王司馬越等所捕並送交司馬顒部將張方殺害,嵇紹復任侍中。戰後王公以下都到司馬穎所駐的鄴城謝罪,嵇紹被司馬穎免為庶人。但同年,因司馬穎掌權後目無君上,驕奢日甚,安插親信,大失眾望,右衛將軍陳眕和司馬越等於是舉兵討伐司馬穎,更帶晉惠帝親征。嵇紹在此行亦被徵召,更獲恢復其爵位。後來討伐軍與司馬穎所派的石超軍於蕩陰大戰,討伐軍兵敗,惠帝身邊的官員和侍衛全部因亂潰散逃命,但嵇紹卻在亂兵和如雨的飛箭之下捨身到乘輦捍衛惠帝,當時有士兵追斬嵇紹到乘輦,惠帝試圖阻止,但士兵說:「奉皇太弟(司馬穎)命令,只不許傷害陛下一人而已。」於是嵇紹就在惠帝面前遇害,鮮血濺在惠帝的衣服上。大戰以後,惠帝留在草地上,被石超所俘,及後被送往司馬穎根據地鄴城。入鄴後,僕人都為惠帝更衣,並打算清洗染血的衣服,但惠帝阻止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宋朝忠臣文天祥正氣歌中的「為嵇侍中血」一句,即歌詠此事。

多獲贈諡

同年,司馬穎因受王浚等人討伐而帶惠帝逃回被張方控制的洛陽,張方不久便脅逼惠帝西遷司馬顒所駐的長安。期間,司馬顒打算追贈嵇紹司空,進爵為公。但在永興三年(306年),司馬越等人討伐司馬顒成功,並迎惠帝回洛陽,司馬顒所提的追贈沒有進行。後來司馬越路經嵇紹在滎陽的墓,為他悲哭並刊石立碑,又表贈官爵,晉懷帝於是冊贈侍中、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進爵為侯,又賜墓田一頃、客十戶並祠以少牢建興元年(313年),琅邪王司馬睿升任左丞相,承制,以嵇紹死節事重而獲贈諡不足,追贈太尉,祠以太牢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稱帝,賜嵇紹忠穆侯

性格特徵

  • 嵇紹有知人之能,如當日和嵇紹侄兒嵇含交好的戴晞,因少有才智而獲很多人前來結交;但嵇紹卻認為他必不成器。後來戴晞任司州主簿時因品行惡劣而被黜免,州人於是稱頌他有知人之明。裴頠亦曾說過:「若嵇紹任吏部尚書,天下就不再有沒被發掘的人才了。」
  • 嵇紹十分忠義,在嵇紹起行與惠帝征伐司馬穎時,侍中秦準說:「今日赴難,你有沒有良馬?」嵇紹卻嚴肅起來說:「御駕親征,就是討伐逆臣,理應有征無戰。一旦皇師兵敗,臣下亦要守節,哪用得著駿馬!」表明決心要為皇帝死節,從不打算逃走。
  • 嵇紹為人誕於行己,不飾小節,然曠而有檢,通而不雜。與侄兒嵇含等五人同住時如同與兄弟一般撫卹照顧。

忠孝之争

虽然嵇绍以忠义殉国,位列《晋书·忠义传》之首。然而因嵇绍经历的特殊性,对于他的评价历来存在着争议。司马氏的天下本篡逆得来,嵇绍的父亲嵇康原本无罪被司马氏冤杀,按照当时的伦理道德“父母之仇弗与共戴天”,嵇绍无论从坚持父亲意志的角度还是从表明不与仇人合作的角度都不应当出仕晋朝。当时与他有相似遭遇的人,如诸葛靓王裒等均坚持气节不仕仇敌,相比之下嵇绍的行为无疑是“不孝”的。然而他仕晋以后忠正为国,最后舍生护主,血溅帝衣,又是被视作忠臣的楷模。不孝之人却是大忠,如何对这一人物进行盖棺定论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晋书·嵇绍传》的作者在传记下专门讨论此事,认为居家全孝与出仕死难均是值得称道的,二者并无矛盾。原文如下:

史臣曰:中散以肤受见诛,王仪以抗言获戾,时皆可谓死非其罪也。伟元耻臣晋室,延祖甘赴危亡,所由之理虽同,所趣之途即异,而并见称当世,垂芳竹帛,岂不以君父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者乎!且裒独善其身,故得全其孝,而绍兼济于物,理宜竭其忠,可谓兰桂异质而齐芳,《韶》《武》殊音而并美。或有论绍者以死难获讥,扬榷言之,未为笃论。夫君,天也,天可仇乎!安既享其荣,危乃违其祸,进退无据,何以立人!嵇生之陨身全节,用此道也。

与嵇绍几乎同时代的学者郭象就对嵇绍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嵇绍出仕晋朝本身已是不孝,他所死之君又是一昏君,他之所以舍生护主不过是贪图名位,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晋人王隐曾就此事咨询当时名士郗鉴,郗鉴以“殛”为例,认为嵇绍的行为甚至算不上临危授命。清代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亦赞同此说,称:“三十余年之闲,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近代学者余嘉锡也持同样观点,顾与余不仅指责嵇绍本人,亦认为劝嵇绍出仕的山涛乃是制造邪说,陷人于不义。

然而也有人认为至少在“忠”上,嵇绍是值得肯定的。如文天祥、杜甫均在作品中将嵇绍视为忠臣的代表。

評價

  • 《晉書》評:「安既享其榮,危乃違其禍,進退無據,何以立人!嵇生之隕身全節,用此道也。」
  • 謝鯤:「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董仲道卓犖有致度。」[1]
  • 某人向王戎說:「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2]
  • 晉孝武帝:「執德高邈,在否彌宣,貞潔之風,義著千載。每念其事,愴然傷懷。」

谯郡嵇氏世系

孙氏
 
嵇昭
 
 
 
 
 
 
 
 
 
 
 
 
 
 
 
 
 
 
 
 
 
 
 
 
 
 
 
 
 
 
 
 
 
嵇喜
 
嵇□
 
嵇康
 
长乐亭主
 
 
 
 
 
 
 
 
 
 
 
 
 
 
 
 
 
 
 
 
嵇蕃
 
 
 
 
 
 
 
嵇绍
 
 
 
 
 
 
 
 
 
 
 
 
 
 
 
 
 
 
嵇含
 
 
 
 
 
 
 
嵇轸
 
 
 
 
 
 
 
 
 
 
 
 
 
 
 
 
 
 
嵇翰
 
 
 
 
 
 
 
 
 
 
 
 
 
 
 
 
 
 
 
 
 
 
 
 
 
 
 
 
 
 
 
 
 
 
 
 
 
嵇□
 
 
 
 
 
 
 
 
 
 
 
 
 
 
 
 
 
 
 
 
 
 
 
 
 
 
 
 
 
 
 
 
 
 
 
 
 
 
 
嵇旷

注1晋成帝时曾经下诏,嵇翰曾经出为嵇绍一宗的后嗣,但是后来因为没有兄弟,本宗后继无人,所以上表还为本宗。

注2晋孝武帝时又下诏让嵇翰的孙子嵇旷继承嵇绍一系弋阳侯的爵位。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89》,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資料

  • 《晉書·忠義傳·嵇紹》
  • 《資治通鑑·卷八十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