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實力

巧實力英語:),是约瑟夫·奈尔在「硬實力」、「軟實力」之後,著書詮釋的第三種國家實力,巧實力意指「結合硬實力軟實力的致勝策略能力」 。根據 Chester Crocker,巧實力「牽涉到外交遊說、斡旋、示威、影響等有效率又合於情理法的策略運用」[1],換言之,巧實力是所有軍事外交手段雙管齊下、軟硬兼施的策略能力。

簡介

就巧實力出現的背景來看,在2003年美國小布希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後,有些學者為了檢討好戰又單邊的新保守主義外交政策,提出巧實力的概念,傾向自由主義,提倡國際組織的和平或多邊解決爭端機制。也有人認為巧實力改良自軟實力,因為提倡軟實力的民主派政客常流於理想而弱於見效。至於是誰創造了巧實力這個名詞,在《外交》上有一場辯論:Suzanne Nossel 在《外交》撰寫了一篇論文,標題就是〈巧實力〉()[2]不過,時任副總統顧問 Antony Blinken 稍早在一場演講也提過這個詞彙。2004年初,約瑟夫·奈爾出版的一本書《軟實力:世界政治成功的手段》(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中提到巧實力,後來納入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巧實力研究計畫案,成立「巧實力研究委員會」(Smart Power Commission)[3] ,推廣巧實力落實於外交政策

參見

參考文獻

  1. Crocker, Chester A,; Hampson, Fen Osler; Aall, Pamela R. . U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2007: 13 [2013-12-31]. ISBN 978-1-929223-9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3).
  2. Nossel, Suzanne. . Foreign Affairs. [12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1).
  3. (PDF).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2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10-2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