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分封協議
巴比倫分封協議發生於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手下將領們透過該協議瓜分亞歷山大帝國的大片疆土。

巴比伦分封时期的各总督区主要位置,根据阿里安和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 國王 | 腓力三世、亞歷山大四世 |
|---|---|
| 帝國攝政
(Prostasia) |
佩爾狄卡斯 |
| 馬其頓兼希臘統帥 | 安提帕特和克拉特魯斯 |
| 皇家騎兵司令(Chiliarch) | 塞琉古 |
| 大米底亞 | 培松 |
| 埃及 | 托勒密 |
| 敘利亞 | 米利都的拉俄墨東 |
| 奇里乞亞 | 菲羅塔斯 |
| 小米底亞 | 阿特羅巴特斯 |
| 大弗里吉亞、龐非利亞、呂基亞 | 安提柯 |
| 卡爾馬尼亞 | 特勒波勒摩斯 |
| 卡里亞 | 阿桑德 |
| 呂底亞 | 米南德 |
| 赫勒斯滂弗里吉亞 | 列昂納托斯 |
| 色雷斯將軍 | 利西馬科斯 |
| 卡帕多細亞 帕夫拉戈尼亞 |
歐邁尼斯 |
| 印度希達斯皮斯河流域 | 塔克西萊斯 |
| 印度下游殖民地 | 培松 |
| 帕洛帕米薩達 | 奧克夏特斯 |
| 阿拉霍西亞 格德羅西亞 |
西比爾提亞斯 |
| 德蘭吉亞那(Drangiana) 阿利亞 |
斯塔桑諾(Stasanor) |
| 印度帕塔拉 | 波羅斯 |
| 粟特、巴克特里亞 | 腓力 |
| 帕提亞、希爾卡尼亞 | 福拉塔弗尼斯(Phrataphernes) |
| 波西斯 | 樸塞斯塔斯 |
| 巴比倫 | 佩拉的阿昌 |
| 美索不達米亞 | 阿塞西勞斯(Arcesilas) |
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因墨勒阿革洛斯與佩爾狄卡斯兩方對王位繼承權意見分歧,墨勒阿革洛斯的一方希望由腓力三世全權承繼,而佩爾狄卡斯的一方則希望等待亞歷山大帝的遺腹子(後來的亞歷山大四世)出生後在攝政扶持下繼承王位。最後由歐邁尼斯主催各方達成妥協。
會議後,腓力三世當上國王,但由佩爾狄卡斯攝政統治,墨勒阿革洛斯擔任副手。然而,墨勒阿革洛斯及其約300名黨人很快便給佩爾狄卡斯消滅。佩爾狄卡斯隨後進行這場分封協議,將疆土分封給亞歷山大大帝的前將領及總督。
前320年,隨著第一次繼業者戰爭結束,此協議被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所取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